今天,是国际爱鸟日!

  鸟,是舞动的精灵,翱翔与天地山川湖海之上,深藏于密林花丛草木之间。

  他们可以跨过山和大海,现在生态环境好了,也能穿越人山人海。

  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钟楼下的池塘边,有那么一群人源于对摄影的热爱,和这里的“精灵”朝夕相伴,然后用相机里唯美的画面,呼吁着大家对生态的爱护。

  Part1 华西坝、荷塘边、银杏下

  四月的成都,正是花开温柔,绿意荡漾的季节。

  在华西坝钟楼下的荷塘边,摄影爱好者架起了长枪短炮对着荷塘中央位置,他们中大多数人是这里的常客,有退休后在这里定点打卡拍照的老年人,也有工作之余利用周末时间来这里的上班族。

  荷塘周围有些几十年树龄的大树,时而会有一只翠鸟从中飞出,轻巧的站立在荷塘中央的某一支莲藕上,每每飞出或飞落,这里响起的快门声此起彼伏,直到鸟儿飞远,相机方才落罢。王振钢也经常会在周末不上班的时间里,出现在这里。

  翠鸟,拍摄于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钟楼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振钢

  Part 2 翠鸟、荷塘、数码相机

  斑鸠、白头翁、翠鸟、画眉,是华西坝钟楼下荷塘里的“四美”,大多数时间,人们都在冲着他们狂拍。

  2015年春节,已经是很久没来过华西校区的王振钢走到了钟楼下的荷花池。故地重游,看到池塘间飞舞着几只灵动的翠鸟,非常活跃,拍鸟的想法再次燃起。毕竟,还在胶片时代,1995年王老师拍摄的作品,获得了当年四川省摄影艺术展银奖。“现在都已经是全民摄影时代了,人人都可以拍,以前我拍‘呆’版的鸟,现在再次拍,我就想拍‘飞’版的。”

  相对于‘呆’版的静态,王振钢更想去捕捉到‘飞’版动态的美丽。

  钟楼下的荷花池,在这里在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一拍就是三年。

  三年下来,已经捕获到足够多的唯美瞬间,距离王老师完成自己“翠荷图”画展的心愿,近在咫尺。

  一生所爱,业精以专。王振钢将自己目前的拍摄状态,定义为“休闲摄影”。

  Part 3 蓝天、碧水、鸟儿常在

  这三年业余时间专注于同一个地点拍鸟,王振钢还感受到了一个变化。

  近几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加强,生态环境有看的见、可感知的好转,拍鸟儿的人群也有着明显的感受。“生态环境好了,噪音污染少了,鸟儿多了。”据了解,就在这一方池塘之间,随着蓝天数量的增多,噪音污染的整治,拍鸟的人们可以观察到更富有灵动性的鸟儿。

  Part 4 华西坝之外的鸟儿

  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移步异景,规划中的天府绿道全长1.69万公里,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天然绿肺,也是承载着地方文化古韵的万里画廊。

  市民拍鸟也不必远行,一大波美图,看看吧!

  彭州葛仙山的蓝额红尾鸲 摄影:李建成

  白鹭 摄于升仙湖 摄影 陶冶

  红尾水鸲(母)摄于百花潭 摄影 陶冶

  太阳鸟 摄于植物园 摄影 陶冶

  燕子 摄于青龙场东林小区 摄影 陶冶

  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 侍玉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谢辉

  编辑:王小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