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中,清朝的出鏡率尤爲高,但是不太瞭解歷史的觀衆常常會感到疑惑,八旗子弟是什麼?爲什麼會有八旗組織呢?其實八旗制度並非中原所創,只是隨着清軍的入關,中原人民也逐漸受到影響。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成功解決女真族內部的矛盾,當上女真族的最高首領。隨着戰績的不斷累積,努爾哈赤的號召力越來越大,很多人自發加入其部下。只是人口的增多就會增加管理難度,起初的組織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努爾哈赤進行一系列改革後,創建了正黃、紅、白、藍四旗組織。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根據史料記載,女真族內部每七千五百人爲一固山,固山就是漢語中旗的意思,這便是八旗制的最初形態。公元1615年,原本的四旗制度也無法滿足軍事需求,因此便在此基礎上又引申出鑲黃、紅、白、藍四旗,並正式確立了八旗制度。雖然名義上八旗都各有自己的統領,但上三旗一般都是由皇帝親自掌管。清朝建立初期,各旗統領的權利都比較大,幾乎可以掌管自己旗下士兵的生殺大權。在影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和珅外出遇到一位普通百姓,身爲朝廷大員的他還得向對方行禮,就是因爲這個普通人有着特殊的身份——旗主。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當然旗主也並非固定不變的,只有憑實力才能成功上任,就算位置可以世襲,級別一般都會降低。雖然旗主在清初看起來十分風光,但隨着皇權逐漸收攏,旗主也慢慢沒有了實權,轉而成爲一種榮譽的象徵。在清朝八旗也是有嫡庶分別的,由皇帝親自掌管的上三旗,地位、待遇自然要優於下五旗,皇帝的侍衛大多都是出自上三旗,而下五旗則由其他親貴擔任。順治上位之前,上三旗一直都是鑲黃、正黃與正藍旗,但隨着順治的上位,正藍旗便逐漸被正白旗所替代,爲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這還要從多爾袞說起。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努爾哈赤在位期間原本想讓多爾袞掌管鑲白旗,誰知皇太極卻橫插一腳,讓自己的兒子豪格搶了去。多爾袞沒辦法,只能帶着自己的手下投靠正黃旗,旗主阿濟格是他的親哥哥,於是二人和鑲黃旗主多鐸三兄弟聯合,率領着八旗中戰鬥力最強悍的軍隊,縱使皇太極成功坐上皇位也不敢輕易將其取代。只是黃色對於滿洲的意義重大,雖然多爾袞三兄弟暫時無法除掉,但兩黃旗是萬萬不能讓他們再繼續掌管。因此皇太極決定換旗,由自己親自掌管黃旗,而多爾袞三兄弟則開始掌管兩白旗。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當然這只是改了名號,多爾袞手中的實力還在,而他自己也終於成功當上正白旗主。就在此時原本的正藍旗主被豪格取代,然而豪格的上任卻不得人心,因此多爾袞趁機率領部下吞併了正藍旗。多爾袞爲了防止原本的正藍旗部下起異心,將正藍旗與正白旗重新混編,組成了全新的兩白旗,而多鐸統領的鑲白旗被改爲正藍旗。順治上位後,多爾袞遭到清算,其率領的正白旗被收回,與兩黃旗一併升爲上三旗,而鑲白旗則繼續由豪格的後人掌管,此後這種格局便一直維持到清朝末期。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雖然在滿清入關之前,八旗制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清軍的戰鬥力,推動了清軍佔領天下。但隨着清朝入主中原,天下趨於安定,八旗制度的弊端便開始逐漸顯露。當年隨着清軍一同攻入關內的旗人,可以世代享有旗人身份,並得到朝廷的照拂。這些人不僅在社會上地位高,還可以免費領取俸祿,甚至憑藉祖輩的功績,很多人一出生便擁有官爵。然而官爵只是名號,隨着後代的人口在不斷增多,但朝廷能給出的編制又有限,很多旗人領着所謂的官銜反而無法入營,又不能隨意從事普通營生。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這些旗人只能領着有限的朝廷貼補,生活過的十分困苦。但即便是這樣,很多旗人仍然每天只知道閒散遊玩,過着養花鬥蟋蟀的紈絝生活,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配得上他們尊貴的身份。如果有旗人想要自己勞動賺錢,反而會遭到鄙視。爲了維護自己所謂的面子,堅決保留當初的八旗制度,反而使無數旗人迷失自我,看似享受着祖輩帶來的榮耀,卻荒廢了自己的一生。各位讀者認爲,當初滿清入關後是否應該保留八旗制度呢?

電視劇裏,八旗子弟兵的興衰沒落,背後是誰主導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