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一生追隨在唐玄宗身邊,如同貼身保鏢,四十五年未變。馬嵬驛兵變,恐怕是陳玄禮一生最糾結的事,最終他選擇了跟太子李亨合作,策動禁軍嘩變,逼迫唐玄宗除掉了楊國忠和楊貴妃。用「落井下石」來形容,似乎不是特別貼切,以我個人判斷,陳玄禮但凡心存半點私念,馬嵬驛就是唐玄宗政治生涯,甚至生命的終點站!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故事

馬嵬驛兵變,表面上看是士兵自發的嘩變,但實際上沒那麼簡單,史學家指出,這場兵變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目標直指權奸楊國忠,幕後主要策劃人就是太子李亨。

李亨為什麼要除掉楊國忠?一是私怨,二是國恨。

李亨子被冊封為太子,就一直受到宰相李林甫,及楊國忠的打擊迫害。他們的目標就是搞掉李亨,扶植壽王李瑁。唐玄宗出於對太子權勢的忌諱,對李林甫與楊國忠的行為,睜一眼閉一眼。因而,李亨的太子生涯過得相當凄慘。

這期間,李亨的妻族,多次被構陷,意圖迫使李亨卷進案情。李亨眼看著妻族家破人亡,不但不敢出手相救,相反只能兩次休妻以避禍!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曾經想禪位於李亨,都被楊國忠和楊貴妃聯合阻止了。

除了私人恩怨,楊國忠禍國殃民的事沒少干,安祿山叛變也有他的貢獻。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很大一部分歸咎於楊國忠的姦邪。

實際上,李亨很可能一直在準備,對楊國忠動手,馬嵬驛給他帶來了機會。

隨行人員中,有李亨的心腹李輔國,還有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及建寧王李炎,他倆統領部分親軍隨架護衛。在李輔國的穿針引線下,陳玄禮同意支持對楊國忠採取行動。

這就是馬嵬驛兵變的幕後故事。

馬嵬驛兵變隱藏的故事

恐怕事情比這個還要複雜。我個人認為,其實馬嵬驛兵變最早的計劃,並不是主要針對楊國忠,而是唐玄宗!

李亨的計劃應該是:以兵變直接誅殺楊國忠、楊貴妃等,然後由士兵直接強迫唐玄宗禪位,「逼」李亨承繼帝位!

不過,這個計劃遭到了陳玄禮的反對。陳玄禮堅持,可以除掉楊國忠和楊貴妃,但絕不能危害唐玄宗!李亨見陳玄禮態度堅決,只好同意修正計劃,把行動的目標,只指向楊國忠,不逼唐玄宗禪位。

這個推斷是有根據的。剛到馬嵬驛時,有個叫郭從謹的當地老人,當著唐玄宗的面,毫不客氣地指責批評唐玄宗。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這個郭從謹,絕不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我懷疑他是李亨安排好的人選,目的就是測試唐玄宗心氣,看能不能動手,也為士兵嘩變演練台詞。

馬嵬驛兵變後,李亨被一群老百姓攔住,不讓南下,其實也是李亨安排好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一個修正案,修正馬嵬驛兵變計劃,變動後的漏洞。既然沒有實現逼唐玄宗遜位,就必須趕緊脫單,不能隨父入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李亨很清楚,馬嵬驛兵變的真相,是瞞不過父親的,一旦隨他入川,將有可能遭受打擊報復。

脫單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趕緊另找根據地,自立為帝,直接把唐玄宗送到太上皇位置,將生米煮成熟飯。所以他必須靠這些群眾演員,幫他脫單。(詳文見本人下周頭條文章)

陳玄禮的角色

那麼陳玄禮為什麼會對自己盡忠了一輩子的主人下手呢?他意欲何為?

陳玄禮伺候唐玄宗近半個世紀,這種君臣之間的感情,已遠遠超脫於君臣關係了,可以說,他們之間的信任,已經帶有深深的情誼在裡面。

我個人認為,陳玄禮之所以選擇支持李亨,除掉楊國忠,既有自己的政治傾向性,也有迫不得已的成分。

所謂個人政治傾向性就是,楊國忠禍國殃民,陳玄禮早就看在眼裡。但他作為一名禁軍將領,職業特殊性,讓他不能干預政治,這不代表陳玄禮就是政治上的木瓜,而是被迫靜默。

當他有機會為國除害時,他的本能告訴他,必須支持太子,除掉禍國殃民的東西。另外,他也深知,以唐玄宗的年齡,拯救大唐是指望不上了,只有太子是唯一的希望,除掉楊國忠,就是在為太子掃清障礙。

陳玄禮的不得已在於,太子找上門,無論是配合還是不配合,他都不得不參與其中,躲不開。李亨既然能找上門,就肯定做好了陳玄禮不配合的預案,陳玄禮註定躲不掉。

所以,他只能被動地參與到政變中。不過,以他對唐玄宗的忠誠,他還是非常決絕地,斷了李亨直接針對唐玄宗的行動方案。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陳玄禮雖然半主動半被動地,做出了不利於唐玄宗的舉動,但沒有絲毫他個人的利益摻雜,完全是出於國家大義。他的這個舉動,顯然也被唐玄宗看穿了,唐玄宗選擇了對陳玄禮的寬容和理解,君臣關係並未因此受到傷害。

長安光復後,唐玄宗回鸞,君臣二人一直在冷宮中相伴相持,直到生命終點。


陳玄禮只是槍,用槍的人不出意外就是唐玄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