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與包拯同時代政治人物。因不願阿萸奉承,官做的越來越小,在赴任的途中去世,享年63歲。

與包拯不同,包拯有歷代戲劇作家,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不同的創作,朝著神的方向發展,或已神話。范忠淹則是個實實在在的人物。

歷史上,不時有憂國憂民的文學家,比如「朱門酒臭,路有凍死骨」,為老百姓發出吶喊,以後呢沒有啦。范仲淹作為政府高官員,能有這樣體恤民情的人,確實不多見,難能可貴。

他官做到相當於副宰相,住持了「豐熙變法」,在政治經濟國防多方面,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但觸及了統治者的利益,官一貶再貶。但事實上,在諸多方面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范仲淹先生政績卓著,文學作品等身,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為後人所敬仰,在現在仍然有極重要歷史與現實意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感人肺腑,感人至深,更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成為後世千古傳頌的至理名言。

為何說范仲淹是北宋第一名臣,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仁宗時期名臣,官居參知政事,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一生政績卓著,暢曉軍事,文學成就突出。

在思想上,他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優後樂,成許多仁人志士的節操,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深遠。

在政治上,范仲淹進行政治改革,史稱「慶曆新政」。北宋慶曆三年,范仲淹面對國家內憂外患,向宋仁宗上奏,提出政治改革,提出整頓吏治、改革科舉、整修軍備、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等,改革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舉等各個方面和領域。

雖然新政只推行了一年,但卻使北宋政治局面煥然一新,打開了北宋改革的風氣,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在軍事上,范仲淹擔任邊防主帥,在西北抵禦西夏元昊。在任期間,他提出「積極防禦」的邊防策略,以守為攻,而且在軍中精選將帥、大力提拔年輕將領,比如狄青。

在范仲淹的邊防策略實行後,西北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後來,宋與西夏簽訂盟約,使西北邊境出現了多年的和平。

在文學上,范仲淹的文章,主要立足於政,而不在於文,倡導時事政論、經世濟時,重視文章的政治作用,反對北宋文壇的柔靡文風,提出了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對北宋文風的革新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各方面都比較出眾,確實可以稱得上北宋第一名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