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2019年,轉眼間已經過去1/4。

  而對於電影市場而言,可謂是悲喜參半。

  猶記得去年從國慶檔的票房表現不如預期開始,就有人開始擔心年度600億票房大盤的安危。好在《毒液》票房爆發,《海王》提前入局,年票房大盤纔在2019年到來前的最後兩天突破600億,最終將2018年年度票房成績鎖定在了609億。

  而從2019年開年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情況則更爲險峻。

  通過今年Q1內地影市如此慘淡的成績,我們能發現什麼問題?作爲全高的票房產出季度,2019年Q1表現又代表着未來一年內地影市有何種信號?未來三個月的Q2,我們又會迎來哪些檔期以及重點影片呢?

  “全球第一大”市場,

  還會是榮譽嗎?

  “中國超越北美,成爲了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這是去年Q1結束後,部分媒體人喊出的口號。

  的確,在去年4月3日NBC的報道中稱,2018年的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31.7億美元,超過了北美的28.9億美元,首次成爲世界第一。得益於去年春節檔的票房大漲,2018年Q1季度同比增長超過39%,首次突破200億人民幣。達到如此傲人的戰績,也振奮了所有爲之奮鬥的電影人。

  而今年Q1季度,從表面上來看,似乎中國內地影市仍然可以和北美抗拒。從數據上看,今年內地票房仍然超越了第一季度僅有24億美元的北美市場,但是可能沒有人再會這麼誇了。

  2019年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實現票房(含服務費)186.15億元,同比下跌8%;觀影人次達4.77億人次,同比下跌15%。可謂給中國電影人再次敲響了警鐘。

  而從各月度的票房表現中也可以看出,除了春節檔前置導致票房提前輸出的2月份外,其餘兩個月都較去年同期實現了大幅度的下跌,1月較去年32%的跌幅,更是創造了內地影市近三年單月票房同比下跌的新紀錄。

  其實從近三年的Q1季度平均票價和全年平均票價的對比可以看出,每年春節檔都是漲價的高峯階段,但是票價格外高的今年春節檔,的確超出了大多數觀衆的接受能力。好在,從三月份的平均票價來看,已經基本回落至了節前水平。但這同樣也導致了三月大盤在多部黑馬影片誕生的情況下,仍然有超過20%的跌幅。

  另外,從進入Q1票房榜TOP30的影片分佈來看,也較爲均勻。前十名進口片和國產片各有5部,而前三十名國產片有14部,進口片有16部。不過在票房上,得益於春節檔影片的票房,國產片在第一季度票房佔比高達62%,大幅超過進口片票房佔比。

  冷檔期華語黑馬崛起,

  進口片賣座類型多樣,

  2019Q1新趨勢

  雖然無論從大盤成績,還是破紀錄的單片表現上,2019年Q1的整體成績表現較爲一般。但是我們仍然能夠看出一些今年電影市場的新特點。

  首先是冷檔期華語黑馬電影的崛起。

  從去年開始,不少票房超出預期的國產票房爆款,並不是誕生在春節、暑期、國慶、賀歲甚至小長假這些國產電影的傳統檔期內。《無問西東》《超時空同居》《無名之輩》分別在1月、5月、11月三個好萊塢分賬大片密集佈局的傳統檔期上映,三部電影的首日票房也均沒有獲得日冠,但都憑藉過硬的觀衆口碑與類型優勢,在與好萊塢大片的同檔競爭中勝出,最終取得逆襲,斬獲了6-9億的超高票房成績。

  從今年上半年的趨勢來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首先在一月檔,《白蛇:緣起》《“大”人物》兩部影片都曾定檔去年賀歲,卻因爲檔期較爲擁擠而撤出了原有的檔期,定檔在了大盤較冷的一月份。

  現在來看,兩部影片的調檔策略較爲明智,雖然《大黃蜂》連續多日拿下日冠,但是兩部國產片依舊能通過較高的品質取得較高的排片與單日斬獲,走出一條漂亮的票房曲線,最終兩部影片都獲得了3億+的票房成績,成爲整個一月檔期的小爆款。

  而進入三月,華語片更是驚喜連連。原本業界預期只有1億左右體量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逼近10億,而被貼上“爛片專業戶”的德雲社的于謙老師主演領銜的80年代懷舊劇情片《老師·好》也超過了同期影片表現,最終有望獲得3億的票房體量。

  未來,越來越多有野心的國產片也會開始佈局在非熱門檔期,與好萊塢大片同檔競爭分食大盤。隨着觀衆羣體的基本飽和,要想尋求大盤的穩中有升,只有在各檔期類型百花齊放纔能夠真正使檔期效益最大化從而獲得票房大盤的提升。

  與華語片冷檔期產生爆款平行進行的,則是進口片爆款類型的多樣化。闖進票房榜前十位的《大黃蜂》《驚奇隊長》《阿麗塔:戰鬥天使》都是來自好萊塢的分賬片,並且都是製片成本超過1.2億的A級製作。三部電影最終8-12億的票房成績,沒有驚喜也沒有遺憾,基本符合現如今A級好萊塢大製作在內地票房的基本盤。

  而真正令市場驚喜的,則是原本在印象中並不符合內地觀衆口味的幾部類型片。奧斯卡獲獎電影向來被認爲是小衆的狂歡,但《綠皮書》仍然從公路喜劇方式入手,下沉到了三四線羣體中,獲得了近五億的票房成績。製作成本僅有900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密室逃生》,則通過內地稀缺的驚悚懸疑題材,以首日1200萬,最終票房2.3億的成績超過了《忌日快樂》《寂靜之地》,成爲好萊塢此類題材的新代表。

  而在內地屢屢票房碰壁的日本成人向動畫,也出現了全新的治癒系優質作品《夏目友人帳》,作爲劇場版電影突破了原本系列受衆的限制,取得了1億+的票房,都成爲了檔期內的小爆款。從中也能發現,內地觀衆已經開始細分化與成熟化。而“小衆”題材進口類型片的票房體量突破,也給予了批片引進方新的動力。

  2019Q2前瞻:

  好萊塢分賬依舊主力,

  國產片夾縫生存

  1.國產片

  由於處在暑期檔之前,Q2季度的國產片項目整體依舊泛善可陳。重點項目國產片將集中在三個小長假檔期,分別是4.5~4.7的清明小長假,5.1~5.4的五一新中長假,6.7~6.9的端午小長假。除此之外,依照慣例,暑期檔從每年的六月最後一週便會開啓,因此六月底也會有重點項目的國產大片與我們見面。

  在清明檔,今年僅有兩部國產電影定檔。分別是《反貪風暴4》與命運多舛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在此檔期與好萊塢分賬《雷霆沙贊!》以及印度懸疑佳作《調音師》同臺競爭。

  而五一檔,由於《復聯4》的提前佈局,因此一週後的五一檔也在短期內迅速匯聚了多部頗有份量的國產片。《雪暴》《東北往事》《下一任,前任》三部不同類型的國產片也將在“後復聯”時代與我們見面。

  而端午檔近年來也已經陷入好萊塢的黃金檔期,2016年端午檔《魔獸》,2017年端午檔《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2018年端午檔《侏羅紀世界2》都獲得了10億+的票房成績。今年依舊被好萊塢環伺包圍的端午檔,註定也沒有大體量國產片能夠撬動。但不排除有國產口碑黑馬作的闖入,重新攪動市場。

  2. 進口分賬

  Q2季度不出意外將會有10部進口分賬片引進內地,除了派拉蒙動畫《神奇樂園歷險記》外,其餘9部都有票房破億的基本體量。保守估計,Q2季度的好萊塢分賬片將獲得80億以上的票房體量,可謂擔起了Q2季度票房的絕對主力。這其中,以漫威第三階段終結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最爲矚目,自定檔以來超強的熱度表現,已經基本確定了25億+的票房體量。

  而進入六月,今年端午的好萊塢大片則更爲擁擠,前一週有傳奇怪獸大作《哥斯拉2:怪獸之王》,當週有福斯出品的最後一部超級英雄院線片《X戰警:黑鳳凰》與照明娛樂《愛寵大機密2》同檔競爭,後一週還有索尼經典科幻系列《黑衣人》。因此同檔期的國產片也會基本避其鋒芒。

  3.引進批片

  雖然批片的檔期不像分賬片那樣明朗,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月,獅門影業出品的R級暗黑系超級英雄電影《地獄男爵》將映,雖然目前仍未有定檔消息,但是具有破億的票房潛力。5月,《一條狗的使命》正牌續集將繼續在阿里影業的助力下與我們見面,雖然兩年以來多部狗片票房均沒有達到預期,但是原版人馬迴歸的本片依舊具備不小的票房實力。除此之外,基努·裏維斯John Wick第三部電影《疾速備戰》也具有進入內地的可能性,有望獲得2億+的票房成績。

  而除了即將在本週上映的印度批片《調音師》外,日本批片方面則擁有兩部動畫大作有望在Q2上映。除了每年六一與我們相見的《哆啦A夢》最新劇場版外,現象級電影《龍珠超:布羅利》也有望在近期定檔,重燃8090後的懷舊情懷。

  以Q1大幅下滑超16億元爲開局的2019年內地影市已經過去。從目前的票房成績來看,2019年的票房大盤如果想要趕超去年609億總票房,一是要依靠國慶70週年獻禮片發動更多觀衆,二是需要開放小長假甚至傳統的保護月檔期,讓進口大片同步甚至超前上映。今年第二季度能否在《復聯4》等多部好萊塢分賬片的加持下實現票房同比反超嗎?會有更多的國產黑馬電影在寒冬中迸發嗎?內地電影票價會在未來繼續呈現怎樣的漲幅呢?這個Q2,你期待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