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已有20年的歷史,愛與良性的溝通一直以來都是很值得被討論的話題,直到現在看了這本書,不會覺得老派或是不合時宜。

若對婚姻後的生活感到無力無助,婚前與婚後的生活怎麼與想像的不同,該怎麼瞭解自己和對方是哪一種愛的語言,可以看看這本書是否有不同的靈感可以使用。

書名: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

作者:蓋瑞.巧門

譯者:王雲良

出版社/出版年:中國主日學協會/1998.7

作者形容一個人是否充滿愛的容量方式是「愛箱」,我覺得蠻有創意也容易體會,作者針對每一種愛的語言舉例說明,如果用錯了對方主要的語言,即使我們自己覺得花了心思想把對方的愛箱填滿,但實際上還是空空如也,因此需要了解愛的語言有哪幾種、需要如何使用,以下歸納出5種:

愛的語言之一:肯定的言詞

一句稱讚的話、感性的表達愛、肯定的正面言詞,都是可以激勵人心的話語,進而得到回報。從我女兒身上可以看到這一點,她願意主動的表達愛,說「媽咪,我愛妳」,很高興她是真的愛我才時時刻刻地讓我知道,我也會回應我也是很愛她的。肯定的言詞意指正向的,含有鼓勵、仁慈、謙遜的話語,鼓勵需要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觀點去看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愛的語言之二:精心的時刻

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給他時間,跟他一起做些什麼,注視著彼此與他交談,不是單指接近或在同一個空間而已。現在無論在餐廳、車上、任何場合,就是低頭滑手機,明明見了面,注意力卻不在現實生活的對方身上,這樣對一個重視精心時刻的人是完全感受不到愛,甚至會更難過而掏空愛箱。因此使用精心的會話,分享彼此的經驗、想法,具同理心的傾聽,學習如何說話,進行一個精心的活動,一起完成有興趣的事,最重要的是有正面的態度和反應。

愛的語言之三:接受禮物

送禮物應該是個比較容易的方式,但前提是口袋要夠深,不過要看對方喜歡的禮物是哪一種,有些物質成品類的,有些是喜歡有精心自己製作或客製化的。送禮物感覺是表達愛的基本方法,是最容易學的愛的語言之一,可以拿張紙摺個愛心,寫一句話簽個名,禮物可以不是昂貴的。或是把自己當成禮物,在緊要關頭的時候能在場,將是最動人的禮物。

愛的語言之四:服務的行動

有點像是付出做勞心勞力的事,像是做一頓飯、洗碗、做家事等等。有些人會受到自己家庭背景的影響,可能沒看過爸爸進廚房煮過飯,男方就會覺得自己結了婚,也不該進廚房煮飯,所以在婚前為彼此做過的事,並不表示在婚後仍要做些什麼。若這麼剛好對方主要愛的語言就是服務的行動,若可以做一頓飯就可以改善婚姻生活,是否要學習克服這類的刻板印象並進行這類的行動呢?

愛的語言之五:身體的接觸

身體的接觸是溝通情感的一種方式,從小嬰兒就有這類的特質,擁抱、親吻、撫觸這類的,都會比沒有被身體接觸的嬰孩,長大後更能感受到愛,情緒發展上也會比較健康。如果你的另一半的主要愛的語言是身體的接觸,在他難過、哭的時候,就好好的抱著他吧。

 

與孩子們愛的語言也可以適用於以上5種類型,觀察孩子是如何對別人表達愛,那就是他們愛語的線索了。時常對你說肯定正面的言語、常常想幫助你做家事、喜歡親親抱抱等等,這時我們也要給予回應。另外提醒不要等孩子大了,肯定的言詞不要轉變為遣責的言詞,在嬰幼兒時期,若會爬了、會走了、會講話了,我們都會很開心的告訴他很棒,等到孩子大了面對課業,反而容易說出責備的話語,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調整的地方。這本書在美國銷售已超過8,000,000冊,全球已翻譯49種語言,Amazon長銷排行榜前100名,到現在都還在賣,有興趣的可以拿一本來閱讀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