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國家人文歷史, 作者:大仙。

隨着庫爾斯克會戰的失利,納粹德國已呈敗象,蘇聯紅軍士氣高昂,急欲一鼓作氣收復失地,將侵略者趕出家園。烏克蘭之都基輔,便成爲紅軍解放全境、從納粹鐵蹄下奪回大片江山的首要目標。

蘇聯解放基輔戰役:死50萬人超斯大林格勒會戰

蘇聯對基輔德軍的猛烈炮火轟擊

基輔被稱作“第聶伯河的明珠”,在1941年夏秋被納粹鋼鐵洪流合圍擊破,打出了一場人類軍事史上最大的包圍戰、聚殲戰,蘇聯西南方面軍百萬之衆頃刻覆滅。基輔淪陷,留給蘇維埃紅色政權至深的痛楚、難以彌合的創傷,留給蘇聯紅軍夢魘般的陰影。所以,解放基輔,是紅軍向納粹全面反攻的第一炮,也是解放整個烏克蘭的發令槍。

在1943年11月3日-13日,實施解放基輔戰役的是瓦圖京大將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10月20日前爲沃羅涅日方面軍)。瓦圖京麾下戰將如雲,強手林立——第13集團軍司令普霍夫中將、第27集團軍司令特羅菲緬科中將、第38集團軍司令莫斯卡連科上將、第40集團軍司令日馬琴科中將、第47集團軍司令波列諾夫中將、第60集團軍司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中將、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雷巴爾科中將、空軍第2集團軍司令克拉索夫斯基中將。他們的對手是裝甲戰專家、德國南方集團軍羣第4裝甲軍團司令霍特一級上將,幕後掛帥自然是南方集團軍羣司令曼施坦因元帥。

早在1943年8月,庫爾斯克會戰的失利讓德軍陷入全面防禦,納粹無法再做出任何主動出擊的戰略攻勢,於是德國人在納爾瓦河、維捷布斯克、奧爾沙、索日河、第聶伯河、莫洛奇納亞河一線加緊構築工事,深溝高壘建立起一條號稱“東方壁壘”的戰略防線,試圖利用一些江河屏障對蘇軍即將發起的凌厲攻勢進行頑強阻擊,以期控制第聶伯河以東的重要經濟區,延緩自己敗退的步伐。

在衝向第聶伯河右岸、解放基輔之前,蘇軍先後發起頓巴斯和切爾尼戈夫-波爾塔瓦進攻戰役,德軍已無力招架,聽任蘇軍將甘羅格、蘇梅、巴爾文科沃、切爾尼戈夫、頓巴斯等重鎮逐次解放。進入9月下旬,蘇軍自第聶伯河下游、柳捷日和布克林頻頻發動攻勢,目標銳指烏克蘭心臟——基輔。這座曾給希特勒創下二戰史上無比榮耀的戰略合圍的城市,納粹的統治已搖搖欲墜。

不過,在10月12日到15日和10月21日到23日,解放基輔的急先鋒沃羅涅日方面軍(後更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兩次攻打基輔未果,德軍的防禦力量還不是可以輕易摧垮的。11月3日,瓦圖京部署部下向基輔發起第三次強攻,霍特的第4裝甲軍團頃刻被炮火覆蓋,鎮守基輔的柳帖日橋頭堡迅速被近衛第3坦克集團軍擊破,雷巴爾科的坦克已衝上基輔大街。

通常面沉似水、不動聲色的曼施坦因這時也慌了,急切要求希特勒派第40和第48裝甲軍增援基輔。但吝嗇的元首隻派第48裝甲軍解救基輔,同時還解除了霍特對第4裝甲軍團的指揮權,由裝甲兵上將艾哈德·勞斯接替。但是這也挽救不了德軍被趕出基輔的命運,同時德南方集團軍羣統帥部也顧慮自己在基輔身陷包圍,趕緊撒丫子撤。這樣,在11月6日早晨6時50分,被納粹凌辱了兩年之久的基輔回到了蘇維埃的懷抱。

臨危受命的勞斯試圖反撲,再把基輔奪回來,但德第17集團軍和第25裝甲師的反攻收效甚微,無功而返。蘇軍趁勢連下法斯托夫和日托米爾兩城。不過,進入12月的嚴冬,蘇軍開始顯得有些狼狽,德第48裝甲軍在堅硬的凍土上向日托米爾的蘇軍展開強攻,試圖包圍蘇第13和第60集團軍。這令攻克基輔一路凱歌的蘇軍深感不爽,第60軍趕緊撤離科羅斯堅,而法斯托夫受到德軍嚴重威脅,第二個“烏曼包圍圈”似乎要重現。

瓦圖京急求大本營派兵馳援,火速趕來的第1和第18坦克軍團阻止了德軍的迅猛攻勢,爲瓦圖京解了燃眉之急,蘇軍終於穩住陣腳,保住瞭解放基輔的勝利果實。在勞斯的第4裝甲軍團的反噬下,蘇軍已無法切斷德南方集團軍羣的生命線——中央鐵路線,從而也就無法封鎖曼施坦因的部隊。

但是紅軍的成果也非常可觀,解放了左岸烏克蘭和基輔,突破了德軍精心構築的第聶伯河防線,並在第聶伯河右岸和普里皮亞季河右岸奪得25個登陸場,爲進一步解放烏克蘭、白俄羅斯、克里木創造了有利的戰役條件。不過,在這次第聶伯河會戰直至解放基輔,包括抵禦德軍的後續反攻,蘇聯紅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爲慘重,犧牲了50萬左右的官兵,幾乎超過了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的陣亡數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