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陳憲忠】編者的話:伊拉克美麗富饒,但過去幾十年也多災多難。1984年4月,中國商人陳憲忠作爲一家水電工程公司的翻譯,隨勞務大軍第一次來到伊拉克。此後,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單幹”,陳憲忠都和伊拉克結下了不解之緣。時間流逝,轉眼35年過去。這位在伊拉克掙“血汗錢”的中國商人看到過這個國家的繁華,也親身體會到它的混亂,更希望伊拉克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能越來越好。

國家百廢待興,民宅“樓上加樓”

上世紀80年代,我隨着中國勞務大軍踏上伊拉克這個富得流油的中東國家,轉眼之間,我在這裏已打拼35年。35年,讓我對伊拉克充滿複雜的感情。這幾十年,伊拉克除了戰爭就是內亂,兩伊戰爭、國際制裁、美國出兵,還有恐怖組織的肆虐,讓伊拉克元氣大傷。

1984年4月,我第一次到伊拉克,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巴格達的現代氣息感染了我:燈火通明的城市、寬闊的街道、漂亮的別墅,還有一輛接一輛飛馳而過的私家車。車流在綠燈亮起瞬間加速向前的一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時中國百姓的出行還處在“自行車時代”,而伊拉克直通南北東西的高速公路完全可以當飛機跑道用。伊拉克當時的富有讓我感嘆:我們中國人什麼時候能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

儘管上世紀80年代兩伊發生戰爭,但伊拉克人當時的衣食住行仍讓人羨慕。記得我曾和同事、朋友說:“感覺我們國家想要趕上伊拉克現在的樣子,估計還要努力50年。這裏別墅很多,但伊拉克人不是想怎麼蓋就怎麼蓋的土豪,因爲政府法律規定,住宅不能超過二層,不能影響左鄰右舍的採光。”但那個時候,戰爭已經嚴重影響到伊拉克的民生。我知道一個藝術學院畢業的女性,叫薩米拉,爲了多賺一點錢,到一家中國公司當打掃衛生的僱員,真是可惜。她說她的父親在兩伊戰爭中犧牲,是烈士之家,最低可以分到200平方米的土地,由政府負責給烈士家屬建房。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同年5月1日,美國總統小布什宣佈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5月5日我就返回巴格達。記得《環球時報》曾請我以“小布什發動伊戰後第一個重返伊拉克的中國商人”的視角講述伊拉克的變化,當時我寫道:“伊拉克百廢待興,到處充滿商機……”如今,伊拉克仍百廢待興,但生意卻越來越難做。

過去35年的伊拉克,遭遇了太多戰亂。這35年,中國發生鉅變,世界上許多國家也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但伊拉克的發展卻不順利。巴格達的道路年久失修,坑窪不平;居民區已破敗不堪,一到雨天就滿地泥濘;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陷於停滯,城市不堪重負。人口增加而國家沒有發展,過去的住房已不是兩三代人居住,而是變成三四代人居住。爲解決住房擁擠問題,伊拉克現在不得不出臺新政——舊房屋都可以加蓋一層。政府還在巴格達遠郊推出一些住宅小區,但由於交通不便和擔心安全,很多人家並不願意去住。

伊拉克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在中東國家是出了名的高。對於我這個阿拉伯語專業的人來說,那時候認爲能派到伊拉克工作真的很幸運,即使單位不給錢也高興,就當留學好了,還有機會去探尋下古巴比倫遺址。今年元旦,我又來到戰後重新開放的古巴比倫遺址。我已記不清來過這裏幾十次了,故地重遊,滄桑歷史都印刻在斑駁的牆體上,有數千年前留下的,也有薩達姆時期修復的,更有美軍在這裏設臨時軍營的痕跡。

戰爭一度摧毀伊拉克人的教育。有位伊拉克中學教師告訴我:“制裁期間我每個月工資才3美元,怎麼能安心教書?爲了生計,我不得不在業餘時間開班掙錢。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以來,沒錢的只能輟學。伊拉克曾是最重視教育的阿拉伯國家,如果孩子不念完小學家長就得進監獄。可現在,一些孩子成了文盲,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錯判局勢招來橫禍,勇鬥匪徒傷痕累累

我2000年時下海經商,離開原來的“鐵飯碗”——一家國營貿易公司,開始獨自在伊拉克打拼。那時的伊拉克儘管受聯合國的制裁,但國家機構尚能正常運轉。2003年伊拉克戰爭打響之前,我已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按照“石油換食品”的條文,那幾年生意相對容易做,不像現在要講那麼多“關係”,有那麼多人伸手要錢。

按常理說,伊拉克戰後物資短缺,做什麼生意都可以有錢賺。但16年過去了,我感到生意越來越難做。最近幾年,大批伊拉克人到中國採購日用商品,他們壓低價格,不求質量,只求賺錢快,結果讓一些伊拉克人埋怨中國商品不好。而那些想要賣好產品的中國商人無法和這些當地商人競爭,作爲“外來戶”只能靠邊站。

2004年和2005年那兩年,我認爲伊拉克一定會快速發展,美國肯定想按自己的思路在中東地區樹立一個民主典型。錯判之下,我在巴格達市中心佈局,開餐館、賓館和商場,結果招來橫禍,被黑社會盯上,還被綁架了一次。與綁匪的搏鬥讓身上傷痕累累,反抗中頭還被人用手槍打破,頓時滿臉血污,連眼睛都睜不開。我在與匪徒抗爭時,附近的商人和朋友伸出援手,有的還拿出槍來和匪徒互射。幸運的是,我在槍戰中並未中槍。綁匪最後搶了我的汽車逃跑。

想起來真是後怕!這場生死搏鬥讓我一生都不會忘記,這真是“血汗錢”。能有衣食無憂的今日,真是頂着伊拉克夏天的高溫,提防着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爆炸,冒着生命危險換來的。我想,普天之下,一定還有像我一樣的中國人。

那兩年局勢非常混亂,我租住的民房被一些反美武裝當成掩體,結果遭到美軍炮擊。除了要小心人身安全,伊拉克現在的商業潛規則更讓人不快。在今天的伊拉克,談任何生意都得先確定好佣金比例,且佣金比例越來越高。從2012年開始,生意涉及的政府部門項目主管或更有實力的中間人胃口越來越大,根本“填不飽”。我所經手的生意佣金比例最高已達20%。

除了佣金,有時還要“打點”項目所在地的酋長、項目經理、工程師等有頭有臉的人。伊拉克政府成立了反貪部門,但很多時候給人感覺是走走過場。在伊拉克,想做生意沒有“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這樣的現象在很多國家,或在某一個國家的某一個階段都會出現。

伊拉克“全民向錢看”的風氣越來越明顯。有伊拉克商人和我抱怨,人心變得貪婪,想守本分越來越難。2003年主要戰事結束後,伊拉克一度處於“無政府”狀態,很多人連簽證都沒有就能進入,但現在是想進卻很難。按規定,如果有正常的邀請函,一次入境伊拉克的簽證費用爲80美元,但等批覆的時間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無奈之下,有的外商就通過“中間人”,花1000美元辦簽證,據說一年多次往返簽證要花3000美元左右。對這些外商來說:“要進入這個國家就得拿錢開路。”

“拼湊”政府互相牽制,美式民主水土不服

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美國所倡導的民主幸福生活並未如期而至。伊拉克人說,在“拼湊”的政府中,每個政黨是根據在議會席位的多少分配部長。這樣的結果是,由各個政黨推薦的部長只想着爲本政黨爭取利益,而不是爲伊拉克全民爭取利益。衆所周知,在伊拉克,總統歸庫爾德人,議長歸遜尼派,實權派的總理歸什葉派。這樣的互相牽制,要想把國家搞好並不容易。

伊拉克資源豐富,有資本恢復昔日的富足。但戰爭給伊拉克留下了太多的後遺症。有伊拉克學者告訴我:“現在絕大多數當權者都是在薩達姆時代到伊朗避難的政治及宗教人士,他們和伊朗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伊拉克現在與伊朗關係走近不足爲奇。但美國不可能讓伊朗從戰爭中受益,這就導致伊拉克很難在和平環境下發展。所以說,現在的動盪局勢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打亂平衡引起的。”或許美國人也沒有想到伊拉克現在的亂局,逐漸明白在中東地區複製一面美國民主旗幟絕非易事。幾千年的歷史風雲、宗教紛爭、民族矛盾糾結在一起,美國人一夜之間就想改變伊拉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過去幾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給伊拉克造成巨大傷害,讓很多人背井離鄉。在北部戰區,很多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流落到世界各地。薩利姆·瑪塔盧穆是我多年的生意夥伴,他全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女兒是內科醫生,舉家移民法國;二女兒是兒科醫生,舉家跑到美國;還有兩個孩子到美國留學時申請政治避難;老兩口把房子便宜賣掉,以難民身份到了加拿大。這只是伊拉克人才流失的一個縮影。薩利姆自嘲說:“鄉下人進了城,城裏有本事的人出了國,農村包圍城市,誰來管國家?要想伊拉克儘快發展起來真的很難。”要知道,這批人都是伊拉克的精英,他們本該爲國家重建做出貢獻。

曾在伊拉克國家財經委員會擔任委員的馬吉德·塔米米近日在社交網站上表示,從2003年到2018年伊拉克政府共花費8620億美元用於重建。對一個只有30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這筆費用已相當可觀,但伊拉克的基礎設施建設依舊緩慢。衛生條件惡劣、物價上漲、缺醫少藥、電力奇缺等問題常引起伊拉克一些地區民衆的不滿,還有的抱怨說,內亂讓伊拉克政府用大量資金去購買軍火。我常在新聞中看到南部港口城市巴士拉的百姓上街遊行。在巴格達周邊,有居民不得不自己打井,解決喫水問題。在有的地方,人們仍爲安全提心吊膽。伊拉克民衆的處境讓我感受到,國家一亂,首先倒黴的就是老百姓。我真心希望伊拉克人民能齊心協力,早一天過上穩定、和平的生活。

伊戰結束16年來,有大批中國人蔘與伊拉克各個領域的重建,或想着來這裏“淘金”。因爲危險與機遇並存,歐美人不敢來,我們中國人敢來。戰後我最早參與的項目是在2004年9月,一家中國企業冒着危險來伊拉克考察,重建被戰火摧毀的納傑夫服裝廠。該廠是伊拉克工業部第一大服裝廠,伊戰時被美國發射的3枚導彈摧毀,兩枚命中庫房,1枚命中車間,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星期。我後來主要爲該廠供應面料,製成的衣服中包括伊拉克的學生校服。

與綁匪搏鬥那次,爲答謝救命之恩,我按當地習俗買了羊和子彈給那幾位伊拉克朋友。他們問我爲什麼不回國,我只能說:“生活在這裏,我有一種難捨難分的感覺,因爲我現在的一切基本上都離不開伊拉克。最艱苦的時候都過來了,我相信伊拉克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會越來越好。”人生有此劫難,也沒能使我離開既熟悉又陌生的伊拉克。但現在,或許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別了,令我魂牽夢繞的伊拉克,我的大半生都在這個國度度過。已到暮年再不能在這裏逗留了,畢竟缺醫少藥成了主要的問題。人生能有幾個35年?是到了落葉歸根的時候。(作者是設在伊拉克的東方龍貿易工程公司總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