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鈞沒有直接參與「五四運動」,但與「五四運動」密切相關。當時他是駐美公使、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成員,在巴黎為「山東問題」與日本代表團激烈交鋒。1919年4月下旬,中國在山東問題上外交失敗,消息傳回國內,引爆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集會於北京天安門。 (網上圖片)

五四運動以「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為主要要求,結果讓經手山東問題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下臺,更直接促成中國在巴黎和會拒絕簽署對德《凡爾賽和約》。「五四運動」可以說與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密切相關,顧維鈞在和會參與山東問題辯論,也對拒籤和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顧維鈞是為「五四運動」期間內政與外交互動的關鍵,他晚年時被問及搞了一輩子外交,最得意之舉是甚麼?他毫不遲疑地答道:巴黎和會。在他回憶錄中亦披露自己,如何使中國這個當時的弱國也有外交。

早年的顧維鈞 (網上圖片)

1918年12月4日,年僅31歲的顧維鈞上了開赴巴黎的航船,將作為戰勝國中國的全權代表,出席巴黎和會,商談對德國及其盟國停戰的和平條件。回憶錄中,他這樣描述期望:「和會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機會,中國可以藉此謀求某種程度的公平待遇,並對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遭到的慘痛後果加以改正。」這其中,主要包括收回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佔有的權益。

然而,和會尚未開始,中國代表團就接到通知,原定給予中國的五個席位被減至兩席。中國代表團再三努力,和會減至的兩個席位可派代表輪流參加。結果,中國外交總長兼代表團團長陸徵祥排第一,顧維鈞排在第二。

左起為駐英公使顧維鈞、駐美公使施肇基及大理院長王寵惠 (網上圖片)

1919年1月27日,美國代表團顧問突然通報顧維鈞,邀請中國代表團出席「十人會」,是為操縱會議的英、法、美、日、意五大國的最高會議。之前,日本已提出由它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當時中國代表團並未對此做專門準備,只好將時間推遲到28日,重擔即刻落在最年輕的顧維鈞身上。翌日,「十人會」會議上,山東問題是議事日程上的唯一問題。主席叫顧維鈞發言,他在沒用講稿情況下,談了半個多​​小時,雖然急切,但顧維鈞在回憶錄上表示他在思想上早有準備。

巴黎和會會場 (網上圖片)

會上,顧維鈞承認中國的確在1915年和1918年簽訂協議,許諾日本將得到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中國當時是被迫的,因此不應該履行。無論如何,任何有關德國所有權的問題都必須由和會解決。中國有權要求收回山東權益。

顧維鈞發言結束後,會場上掌聲連連。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英國外相貝爾福紛紛過來祝賀,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稱讚他對付日本,有如「貓之弄鼠,盡其擒縱」之技能。不久後,顧維鈞的辯詞「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失去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出現在多家重要報紙上,轟動整個歐洲。然而,他在回憶錄裡也說,聲明受稱讚是一回事,最終的結果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山東問題並未因顧維鈞的精彩演說,在和會上得到公平合理解決。

巴黎和會代表合影。二排右四為顧維鈞、右六為威爾遜,前排左一、左二為日本代表日本駐英大使珍田捨己、牧野伸顯 (網上圖片)

4月中旬,美國提出新方案,將山東暫交英、法、日、意、美五國共管,表示中國問題與世界有關,美國原無單獨處置之意,亦不能任他國獨為處置。該方案勉強通過不久後,意大利即退出和會,日本態度強硬起來。為避免和會最終破裂,威爾遜宣佈如果日本能放棄它在山東的軍事權利,只保留經濟權利,他可以同意由日本得到山東權利。中國的主權,就這樣在威爾遜挽救國際聯盟下犧牲了。

顧維鈞 (網上圖片)

談及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表現,著名民國史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汪朝光認為,顧維鈞能把握大勢,積極進取,在巴黎和會期間的外交交涉中,一方面有理有利有節,盡量爭取列強內部不同國家不同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適當向外透露交涉進展以及中國的態度,爭取輿論的支持,將中國在祕密外交中的不利,轉變為公開外交中的有利,從而成功地為中國贏得了有利的形象,最後勇敢對列強說「不」,這不僅沒有造成特別不利的結果,反而為中國爭取了時機,緩和了局面,並通過以後持續不斷的努力,最後收回了中國的權利。可謂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弱勢和不利地位下,通過外交努力挽回局面的經典一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