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孩提時代都會背誦的詩,普及率高的無法比擬。作者李紳,譙縣人(今安徽亳州)。生活在宦官之家,只是幼年傷父,有母親養大成人。就是在這段成長的期間寫了同情百姓勞作辛苦的詩《憫農》。可是,等他進入了仕途,就變成了一個作風低俗,生活奢侈的紈絝子弟,與他寫的詩截然相反了。

據說,李紳喜歡吃雞舌,經常吃,每次要殺三百隻雞,才能做上一盤雞舌。殺死的雞在院內囤積如山。這種奢侈能與之相比的真不多。

李紳當官後飛揚跋扈,一次他到宣州,因一宣州驛館巡官有事沒有去見他,而這個巡官也是他一起考進士時的舊相識。李紳就派人抓來巡官,指責為何不來見他,下令打了二十大板。

李紳七十多歲時,任淮南節度使,當時地方官員吳湘被人舉報強娶民女,貪贓枉法。李紳接到舉報後,直接判吳湘死刑。有人認為是冤枉的,上報朝廷後,重新調查,強娶民女的是根本沒有,貪贓枉法的事是有,到不至於死。可是李紳一意孤行還是殺了吳湘。這是朝中牛李二黨之爭,李紳是李黨人員。所以執意殺了吳湘。等案件水落石出,李紳已經去世了。

李紳少年時,憂國憂民,同情勞苦大眾。進入仕途則變得奢侈低俗,攀附權勢。令人不齒。這也是他不太出名的原因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