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又到了一年之中手機最費電的季節了。

徐徐春風,桃花朵朵。

一眼望去,哪裡都是美景一片。

這朵花,要拍,那朵花,也要拍。

拍來拍去都一樣,但就是忍不住,拍拍拍!

有一位被旅行君瞎編出來的思想家說過:

拍出一朵沒有生命力的花,就是對花朵生命的褻瀆

手機拍花,創意少,限制多。

怎樣才能讓你拍出來的花,獨樹一幟,鮮活可人呢?

那麼,今天旅行君就用這兩天拍的片子給大家出版一集《2019手機拍花指南》。

離得近,是王道

現在手機發布的時候,都會標榜自己有f1.7之類的大光圈。但平時使用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大光圈和單反的大光圈,好像並不是一個意思。

所以,如果你用手機的普通模式拍攝花朵盛開的大場景,大概率會亂得一塌糊塗。

但是,假如你在拍攝的時候把手機鏡頭離花朵近一些,就會明白這個大光圈,究竟有何用了。

主體突出,虛化柔和,這種拍攝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拉近手機和相機之間的成像表現差距。

而且,對於山桃之類的一簇一簇的花朵,這種方法尤其好用。

別從中間拍

拍花的時候,不能只看花朵的顏值,也要看花朵的位置。

很多人愛這樣拍花,姑且不論花怎麼樣,花朵後面的樹枝就像一根黑黑的棒子橫插而過,你不會覺得很礙眼嗎?

所以,挑選枝頭的花朵作為拍攝對象,會更穩妥,成功率更高。

選個前景

但如果你就是覺得處於中間位置的一朵花很美,怎麼辦?

教你個辦法,像上圖這樣,用水平角度取景,鏡頭緊貼花枝,將這朵花前面的花作為前景,既拍出了縱深感,又不會讓樹枝出現在鏡頭中。

不要侷限於一種尺寸

3:2、16:9、4:3、1:1。

手機拍攝時,或者後期時,可以選擇不同的尺寸。像拍花這麼主題明確的題材,要靈活運用不同尺寸的優勢,揚長避短。

上面這張照片,如果用4:3的尺寸,畫面下方的土和牆會比較亂。而且花朵也不突出(如下圖所示)。

而這張照片,用1:1正好把樹木和天空等分,一明一暗,將花朵夾在中間。構圖會很舒服。

巧用大光圈模式

手機的大光圈模式在拍花的時候有用處嗎?

答案是:用處不大,因為近距離拍攝的話,就會得到很虛化的感覺,用大光圈反而有狗尾續貂之嫌。

但用處不大並不意味著完全無用。

比如這張照片,小橋流水人家,岸邊是盛開的桃樹。但這麼常規的角度,肯定不是旅行君的菜。

我特意繞道右邊,用這些桃樹做前景,3X變焦拍攝大門和路人。

最終得到如下照片:因為觀看者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房屋和路人身上,那麼,利用大光圈模式虛化的樹枝和花朵即便有一些不完美,也不會妨礙大局。

花朵並非永遠都是主體

拍花,花一定就必須是主體嗎?

當然不是,巧妙的借用花朵做前景,來呈現、襯託一些其他的事物,也是很美好的。

就像這張照片,旅行君用一枝低垂的花枝做前景,和中間的一羣魚形成了上下呼應,春的氣息,不用表達得那麼直接,你依舊能夠明白。

花和水是絕配

知道帝都賞花最熱門的場景是哪嗎?

旅行君覺得應該是頤和園,蘇堤上的桃花,低垂至水邊,花柔水靜。

其實,花水相配,從攝影技巧上來解釋,還有一層因素,那是因為水面平靜、色調統一,很適合做背景來襯託花。

所以,尋找那些低矮的花枝,用水來做背景,如果趕巧有陽光,波光粼粼的光斑就會虛化成點點,美不勝收。

梳理出線條感

拍樹花切忌一抓一大把,如果可能,在紛亂之中梳理出線條感,定會讓人眼前一亮。

這張照片,如果你覺得舒服,那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歸功於樹枝那道妖嬈的「S彎」對於構圖的幫助。

看一下當時的場景,這個彎彎的枝條很扎眼,並不難發現。

背景很重要

其實拍好花有一個句很簡單的口訣,拍花不看花。

意思就是,在你選擇花朵的時候,最先應該選擇的是背景。因為花朵長得都差不多,評判一張照片的好壞,主要是看背景。

比如,這張照片,我用木亭的深色頂部做背景,那麼,明暗對比之下,就能襯托出花朵。

而下面這張照片,我選用了一處泉口作為背景,虛化之下,也讓畫面表達更豐滿一些。

可以看到,這兩張照片雖然依舊是以花朵作為主體,但是背景的選擇也功不可沒。

嘗試黑白

有的時候照片拍出來,花朵並不是很突出,那你可以嘗試轉為黑白。現在的黑白濾鏡有多種模式,這裡推薦使用高對比,在高對比之下,你會發現,花朵和背景的對比,就會變得明顯。

以上,就是旅行君2019年的拍花小心得。

想到哪,拍到哪,寫到哪。

希望能幫你在這有限的春光裏,拍出無限的美景。

花開不等人,看完趕緊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