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周代的確諸侯國的取名不是隨便的,有很多有獨特的寓意。周代諸侯國名有一些是周天子所賜,有特定的政治含義。

這裏我試着舉舉例子說明吧。

《左傳·隱公八年》寫道:“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預注:“因其所生以賜姓,謂舜若由嬀汭,故陳爲嬀姓,報之以土而命氏曰陳。”杜預注前半部分還有推敲的餘地,後一句則是符合歷史事實,即諸侯國的名號是天子所賜,而不是諸侯國所自定。以往對於諸侯國名號的考辯,主要關注它所處的地域,受封的時段,而對於諸侯國名號的寓意,它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卻往往被忽視。

具體事例:

1.齊國:

這裏的齊有整治、整齊的含義,參考“修身、齊家”就可以得到理解。而齊國受封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2.魯國:

魯國其實也是有美好的政治含義,魯像魚在器皿之上。本義是美好的意思,而不是我們理解的魯鈍、粗魯等後起含義。《說文》以鈍訓魯,其實是鹵的借字。魯指美好,與嘉字可以互訓。《史記·周本紀》:“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樂》。”這兩篇傳記或稱“魯天子之命”,或稱“嘉天子命”,魯、嘉意義相同,可以互訓。這樣看來,以魯爲國號乃是美稱,魯國即美好之邦的意思,這是對始封之君的優待嘉獎,也是對他的期待和鼓勵。

3.衛國:

《史記·衛康叔世家》稱:“以武庚殷遺民封康叔爲衛君,居河、淇間故殷墟。”康叔所封之地是殷商故都,管轄殷商遺民。國號爲衛,顧名思義,就是要在此守衛,充當周王朝的屏障,國號的寓意非常明顯。

4.晉國

《周易》有《晉》卦,卦辭稱:“康候用賜馬蕃庶,晝日三接。”《彖》曰:“《晉》,進也。”

晉,指的是不斷向上,卦辭展示的是蒸蒸日上的興旺景象。以晉爲國號,是期待、祝願它發展壯大。

《說文》裏「巴」和「蜀」都是蟲子的意思。


周代諸侯國命名淺談:古代11大諸侯國的前世今生

5.魏國

魏國本來是山西的一個小諸侯國,後來爲晉國滅掉了,晉國國君晉獻公把魏地封給了畢萬這個人。對此《左傳.閔公元年》記載了卜偃對此事的評價言論,很有深意:

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啓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衆。」

初,畢萬筮仕於晉,遇《屯》ⅴⅲ之《比》ⅴⅰ。辛廖佔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爲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衆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很顯然卜偃是晉國的占卜天文一類的宗教神職人員,也是命名專家,他這番對畢萬和魏國名字的解釋,核心就是“大”。萬在占卜數字上是盈數?什麼是盈數呢,這很關鍵。

指十、百、萬等整數。《左傳·莊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 杜預 注:“數滿於十。” 孔穎達 疏:“《閔元年傳》曰:‘萬,盈數也。’數至十則小盈,至萬則大盈。” 晉 陸機 《百年歌》之十:“百歲時,盈數已登肌肉單。”可見在古人的數字觀念系統裏萬是一個圓滿終極的數字,是整數也象徵這卜卦人生國家的光大、拓展。

聯繫到晉國在晉獻公時代的開拓發展,滅國無數也就不難理解這裏的魏有着光大本邦的良好祝願了。

6.焦國

《史記·周本紀》載,武王滅商,“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神農氏和黃

帝后裔所封之國,分別以焦和祝爲號。可見在當時是存在焦國和祝國這2個小諸侯國,這也是周天子懷恤古代的聖王后裔所封建的國家,類似的還有杞國、宋國、薊國等等。

炎帝神農氏,與火的關係特別密切,炎帝的稱號就能體現出來。《國語·魯語上》寫

道:“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韋昭注:“烈山氏,炎帝之號也,起

於烈山。”②炎帝又稱烈山氏,顧名思義,烈山即放火焚燒山林之義,這個稱號反映的是刀

耕火種時期的情況。

炎帝神農氏與火的淵源很深,在火的使用方面有過建樹,留下許多相關的傳說。周武

王把炎帝神農氏後裔的國號確定爲焦,亦與火密不可分。焦,當是燋的本字。《說文》:

“燋,所以然持火也。從火,焦聲。”段玉裁注:“持火者,人所持之火也。《少儀》:‘執燭抱

燋,’凡持之曰燭,未爇曰燋,燋即燭也。”④燋,指的是持火燃燭,是火的管理者。炎帝神

農氏後裔所建的國稱爲焦,意謂國君要繼承炎帝的傳統,充當火的管理者、使用者的角色,

這是以焦爲國號的寓意。

周代諸侯國命名淺談:古代11大諸侯國的前世今生

至今我的家鄉還流傳着炎帝神農氏嘗百草、創立太陽市的神話傳說故事,可見炎帝確實和火淵源很深。而從字義來說焦和燋同。炎帝神農氏包括烈山氏當是遠古時代放火燒山、刀耕火種的先民的真實寫照,焦國的含義自然就是爲火正、執掌炎帝光明的意思。


7.祝國

周代的武王封“黃帝之後於祝”,黃帝后裔所建的國稱爲祝。

《說文》:“祝,祭主讚詞者。”桂馥《義證》寫道:祭主讚詞者,《釋名》:“祝,屬也。以善惡之辭相屬著也。”《玉篇》:“祝,祭詞也。”《書·洛誥》:“逸祝冊。”鄭注:“使逸讀所作冊祝之書告神。”

祝,指的是神職人員,充當人神之間的媒介,向所祭祀的神靈致辭。所致之辭事先書

於簡冊,祭祀時進行宣讀。《國語·楚語下》對於祝這個角色所作的說明更爲詳細:

使先聖之後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號、高廟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

禮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榮、忠信之質、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爲之祝。

祝說到底在先秦時代就是主管和上天鬼神溝通的巫師,而上古的巫師常常需要注重血統的高貴,因爲需要精通許多最高神的專門學問,比如寫字、醫藥、天文、占卜等等,故而巫師階層很多都是源自於上古以來部落裏的高等級貴族的後裔。。除此之外,還要有廣博的知識、良好的道德素養、熟悉禮儀的各項規定,並且對神靈極其恭敬尊崇。祝國的君主是黃帝的苗裔,屬於“先聖”之後,把國名定爲祝,是勉勵該國要尊崇神靈,按照禮儀的規定進行祭祀,擔當起巫祝的職責。周族姬姓,出自黃帝集團,與封於祝的黃帝后裔存在血緣關係。周王朝期盼祝國能在祭祀神靈方面成爲楷模,很大程度上在於周族與祝國君主有共同的祖先,希望祖先神能夠得到很好的祭祀。

周代諸侯國命名淺談:古代11大諸侯國的前世今生

周天子分封祝國作爲溝通祭祀神靈的重要國度,這在先秦時代並不罕見,類似的分封執掌祭祀的案例很多,這裏可以來舉幾個小的例子。也出自於左傳之中。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 任 、宿 、須句、 顓臾 ,風姓也,實司大皥與 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杜預注:" 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

對於炎帝神農氏和黃帝后裔所建立的諸侯國,其國號都包含寓意。一是希望焦國能

繼續成爲火的管理者,二是期待祝國能夠在祭祀方面成爲楷模。對於炎帝和黃帝后裔來

說,完成這樣的使命其實都是在繼承祖宗的事業,延續以往的歷史傳統。《國語·楚語上》

在敘述重和黎各自主持祭神和治民的分工之後寫道:“堯覆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

典之。以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敘天地,而別其分主者也。”西周王朝將炎、黃後裔的諸

侯國分別稱之爲焦和祝,爲的也是使兩國君主不忘舊,並且各有分工。


8.羅國

在漢水西側有一個羅國,很有意思曾經大敗過楚國大軍,創下了趾高氣揚的典故。而羅的字形字義,根據《說文》:絲罟鳥也。釋器。鳥罟謂之羅。王風傳曰。鳥網爲羅。從網。從維。會意。魯何切。十七部。或作罹。俗異用。古者芒氏初作羅。葢出世本作篇。

簡單的來說羅網羅網,羅就是古代捕捉鳥雀的陷阱工具。至於羅字的名義,最早出現於甲骨文的,有《續甲骨文編錄》六三七作" ",《續甲骨文編》七四三作" ",又四二一八作" ",《殷契粹編》一一O七作" ",就象拿着鳥罟捕鳥之狀.",《爾雅》雲"鳥罟,謂之羅。"注:"謂羅絡之。"疏:"羅,鳥飛張網以羅之。"《詩·王風·兔爰》雲:"雉離於羅。"傳:"鳥網爲羅。"《禮記·月令·季春》:"田獵置罘,羅罔畢翳。"注:"羅罟曰羅罔。"杜甫《遺興》詩:"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罟。"羅就是張羅以捕鳥的羅網。

究竟羅網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據張澍粹集補註的《世本》雲:"句芒作羅。宋衷注:句芒,伏羲臣。"《說文解字》:"羅,以絲罟鳥也,從網從維,古者芒氏初作羅。"可見華夏族在很古的時候,就已發明羅來捕鳥,創造了狩獵的一種工具。如內蒙古東部的虎爾哈部,據《御製增訂清文鑑》卷二十二載,"虎爾哈",意爲"大圍網",是用以打鳥雀。則古老部落以此爲生者便毫不奇怪了。

以後,善於製造羅網,並用來羅捕飛鳥的部落,便稱爲羅。分封時固定下這個名字自然也有表明羅人擅長捕獵的特徵。


9.陳國

陳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春秋時期內亂也很多。周武王對虞舜胡公滿賜姓嬀,賜國號爲陳。《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郭璞注:

“堂下至門徑也。”對此,郝懿行寫道:

陳者,《詩·何人斯》傳:“堂,途也。”《釋名》雲:“言賓主相迎陳列之處也。”《詩》正義

引孫炎曰:“堂,途,堂下至門之徑也。”《鄉飲酒禮》注云:“三揖者,將進揖,當陳揖,當碑

揖。”是陳在堂下,因有下陳之名。《晏子·諫·上篇》雲:“闢拂三千,謝於下陳。”蓋言屏退

之,謝於堂下而去也。古者狗馬之屬以爲庭實,故曰充下陳,婢妾卑賤,與庭實同,故亦曰

充下陳,俱本《爾雅》也。

郝懿行所作的辨析極其充分,道出了陳字的特殊含義及演變,陳指堂途,見於《詩經·

小雅·巷伯》:“彼何人斯? 胡逝我陳? 我聞其聲,不見其身。”陳,指堂下至院門的通道。

堂下通常是陳放禮品財物、羅列婢妾的地方,因此,女性姬妾、歌舞之人所處的地方往往稱

爲下陳。郝懿行所引《晏子春秋·諫·上篇》的案例具體段落如下:

公然後就內退食,琴瑟不張,鐘鼓不陳。晏子請左右可令歌舞足以留虞思者退

之,闢拂三千,謝於下陳。

孫星衍對此解釋道:“《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言所退歌舞思虞之人謝於堂下而

去。”這裏的下陳,指歌姬舞女羅列的場所,含義很確定,其位置在堂下庭內,是從堂下到

院門的路徑。

周代諸侯國命名淺談:古代11大諸侯國的前世今生

周王朝封虞舜後裔胡公滿做君主的諸侯國賜號爲陳,用的正是陳字的上述含義,由陳

的堂途含義而來。《左傳·昭公九年》記載周王朝使者桓伯的如下話語:

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

土也。

概括的說來陳國所處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是中原通往江漢、江淮地區的樞紐,正是從堂下到院門的路徑門戶所在啊。諸侯國命名爲陳,就是取其堂途之義,把它視爲由周王朝宮廷通向南部領土

的必經之路,看作與周王朝關係極爲密切的有機構成部分,是一個美稱嘉號。以陳爲名

號,《尚書》已經出現。《尚書》有《君奭》、《君陳》、《君牙》,都是以人名作爲篇題名。其中的君字,都是表達尊敬之義,奭、陳、牙則是人名,《君陳》序稱:“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東

郊成周,作《君陳》。”管理東周洛邑的重任先是周公擔負,周公逝世,朝廷令君陳到那裏任

行政長官,是相當重要的委任。這位高層貴族以陳爲名,和胡公滿做君主的陳國用的是相

同的名號。

賜虞舜後裔爲君主的諸侯國以陳爲號,體現的是對它的信任、期待,這與周武王嫁女

於陳、賜姓爲嬀存在密切關聯,可以說是政治聯姻的產物。


10.宋國

宋國在周代的地位很高,可以說是最高規格受到周天子對待的諸侯國。也是公爵。

殷商後裔爲君主的諸侯國稱爲宋,對於宋字的含義,尹黎雲先生寫道:甲骨文與小篆同,在宀之下增一木,象宀下樹木之形。《魏書·劉芳傳》引《五經通義》雲:“天子大社,王社,諸侯國社,侯社。社制度奈何? 曰:社皆有垣無屋,樹其中以木。有土者,土主生萬物,萬物莫善於木,故樹木也。”社又稱社宮,其特點就是有垣壁,沒有屋頂,宮內種植樹木,這同宋的形體完全吻合。可見,宋的本義就是社宮。所謂社宮就是神社宗廟之類的祭祀場所了。

宋,指的是社,即祭祀土地神的場所。它的這種含義,從春秋時期貴族的名字可以得

到印證。鄭國有公子宋,首見於《左傳·宣公四年》。杜預注:“公子宋,子公也。”古人的名

和字可以互釋,宋本指社,是國家的象徵。公,謂公室,亦指國家。公子宋,又稱子公,就在

於宋和公的含義有相通之處。

殷商是周朝所滅,亡國君主後裔所封之國稱爲宋,爲的是延續殷商對社神的祭祀,不

致於中斷。《史記·宋微子世家》稱:“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這裏所指的“奉其先

祀”,就包括對社神的祭祀。令殷商的後裔繼續祭社,這是宋國名號得來的緣由,因爲宋

字的本來含義指的就是社宮。

周代諸侯國命名淺談:古代11大諸侯國的前世今生

又使保召公就微子開於共頭之下,而與之盟曰:“世爲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

林,宣私孟渚。”

傳說周武王派召康公與微子開盟誓,令微子做宋國君主,祭祀殷商祖先神及桑

林,以這種方式延續殷商族的存在。

《呂氏春秋·慎大》也有類似記載:“武王勝殷,……立成湯之後於宋以奉桑林。”宋國

君主祭祀桑林,以此表示作爲成湯的後裔沒有滅絕,還在供奉祖先神靈。《墨子·明鬼下》

寫道:“燕之有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有桑林。”宋國對桑林的祭祀,其隆重熱鬧的程度,相

當於燕地祭祀路神,齊國祭祀社神和穀神。

宋國繼承延續了殷商王室貴族的血統,繼承了社神的祭祀。而史記裏的記載也很明確了,分封宋國來維持香火不斷的統緒,因此宋國得名確乎與社神和先秦的社神崇拜有密切淵源,關於這一點可參考晁福林先生的《先秦民俗史》,茲不贅述。


11,薊國和杞國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武王滅商,封“帝堯之後於薊”、“大禹之後於杞”。《史記·陳

杞世家》對杞國的始末亦有敘述。

唐堯後裔所封之國稱爲薊。《爾雅·釋草》:“求,山薊。楊枹,薊。”郭璞注:“《本

草》雲:‘求,一名山薊。’今求似薊而生山中。”釋楊枹:“似薊而肥大,今呼之馬薊。”

薊,又稱求,有兩種,其中山薊收入《本草》,是一種藥草。《山海經·中山經》首山條目

稱:“其草多求芫。”汪紱雲:“莍,山薊也,有蒼求、白求兩種。芫,芫華也。皆入藥

用。”這裏說的白莍是山薊,可以入藥。《山海經》的記載表明,薊草的藥物功能,很

早就受到先民的關注。

《說文》:“薊,芙也。”桂馥《義證》寫道:

沈括曰:“予嘗至幽州,見路旁生薊芙甚大,恐薊地因此得名。”陳藏器雲:“薊門,

以薊爲名。”沈括、陳藏器都斷定薊地因生長薊草而得名,是有道理的。依此推斷,周武王把唐堯

後裔所建立的諸侯國賜號爲薊,也是取自草名。

至此薊國和草木的淵源可以印證,次草還可以入藥。

周代諸侯國命名淺談:古代11大諸侯國的前世今生

夏族後裔所封之國稱爲杞。《爾雅·釋木》:“杞,枸檵。”郭璞注:“今枸杞也。”夏族後

裔的封國是以木名爲號。杞,在《詩經》中曾多次出現,分別見於《小雅》的《四牡》、《四

月》、《北山》等篇,無一例外指的都是枸杞。《山海經》兩次提到這種植物。《南山經》的

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郭璞注:“杞,苟杞也,子赤。”《西山經》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枸杞這種植物在《山海經》中也很受關注。《說文》:“檵,枸杞也。”枸杞,又稱檵,二者是同樹而異名。桂馥《義證》寫道:

陶隱居雲:“今出堂邑,而石頭烽火樓下最多。其葉可作羹,味小苦。俗諺雲:

‘去家千里,勿食蘿摩枸杞。’此言其補益精氣,盛陰道也。”①

枸杞是一種藥材,具有滋補功能,至今仍然作藥材用。它生長的範圍很廣,從北方到

南方都可以見到。

黃帝、夏禹後裔所在的諸侯國,都是以具有藥物功能的植物爲名號。這兩個諸侯國所

在地域植物種類繁多,周王朝選擇這兩種藥草作爲它們的國號,表達的同樣是美好的祝願

和期待。這兩種植物都具有滋補功能,可以使人延年益壽,周王朝把它們作爲兩個諸侯國

的名號,是希望黃帝、夏禹後裔的諸侯國能夠昌盛長遠,像兩種藥用植物一樣有旺盛的生

命活力。

----------------------------------------------------------------------------------------------

總體來說,命名是門大學問了。先秦就提出了命名的幾大準則:

《左傳·桓公六年》記載,魯國

申繻提到命名的如下原則:

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爲信,以德命爲義,以類命爲象,取

於物爲假,取於父爲類。

申繻這裏談的是給人命名的五種方式,同時也是命名的基本準則,可以用它來衡量周

初爲上述異性諸侯國命名的類別。“以德命爲義”,這裏的德指的是事功,不是純指道德。

黃帝后裔的諸侯國命名爲祝,殷商後裔諸侯國命名爲宋,其寓意是延續祭祀方面的事功,

屬於以德命名。“以類命爲象”,炎帝神農氏後裔所在諸侯國命名爲焦,取其執掌火的職

責與其祖先屬於同類。虞舜後裔所建諸侯國命名爲陳,取其類似於周朝王庭的堂途。焦、

陳二國,屬於以類命名。“取於物爲假”,薊、杞兩國都是以藥類植物命名,明顯是取於物。

鄭,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

楚,辛也。其地蠻多,而人性急,數有戰爭,相爭相害,辛楚之禍也。

周,地在岐山之南,其山四周也。

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晉進也。其土在北,有事於中國,則進而南也。又取晉水以爲名,其水迅進也。

趙,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國也。

衛爲殷後,三監以守衛之也。

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之於此,虞其志也。

越蠻之國也,度越禮義無所拘也。


參考文獻:

許慎《說文解字》

左丘明《左傳》

《聖王后裔所建諸侯國名號考辨———周代異姓諸侯國名號的由來及寓意》,李炳海,《中國文化研究》

張澍《世本》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甲骨文辭典》

《釋名》

《國語》

司馬遷《史記》

孔穎達:《禮記正義》


作者---錦熙

本文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