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聽弦樂四重奏。

四次謝幕。每次都是因為表演者離開舞台,觀眾持續鼓掌叫好,所以表演者,繼續回到舞台上面鞠躬,再離開。離開後,觀眾繼續鼓掌,表

演者,又一次,走上舞台,鞠躬離開。這樣往返了四次。

到了第四次的時候,我沒有跟著鼓掌,我覺得心想,這樣究竟是尊重嗎?我覺得演奏者,第四次走上台來鞠躬很尷尬。

這是我,寫的觀後感,貼上來做個參考。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問古典音樂演出的,比如歌手或者指揮或者獨奏樂手...音樂劇除了特殊場合的演出以外,正規演出的謝幕都是有規定編排的,基本上不會出現觀眾鼓掌不散演員再上台的情況

接下來說觀眾鼓掌不散演員再上台的事情...絕大多數情況下,觀眾是向演員或者演奏員或者指揮等當晚明星表達強烈的讚揚和敬意的。而且國外演出在結束後有一個環節叫「encore」,中文翻譯是「返場」,具體來說,就是正式演出結束了,藝人謝幕後,觀眾起立(或者不起立)鼓掌致意後,藝人再回到舞台上,加演一段甚至幾段表演,算是答謝觀眾熱情的bonus。

就題主貼圖的情況來說,其實演奏員當晚應該是十分高興的,四次謝幕是一種殊榮了。而且顯然四次謝幕後演奏員們也沒有再上台...所以這實際上是藝人和觀眾之間的一種默契,並不是什麼不好的行為。

跟這個類似的,就是「堵門」(stagedooring):2004年《劇院魅影》首次來滬演出,頭一兩周都沒有人堵門,後來劇院方跟我們說劇組的演員們都很鬱悶,因為每場結束後走到後台門這裡就沒有觀眾等候他們...於是我在愛音客網站上發了一篇文章,詳細地說了一下堵門這個事情,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二天晚場結束後台門就開始有愛音客堵門了,三個月後快演完時,後台門慣常就至少有十來個堵門的了。

——但是之前的確很多人是以為演出結束後到後台門等演員出來簽名留影,是不尊重演員的表現誒...

這對於古典演奏者來說是一種榮譽

而且這個環節就是 返場。要求返場代表著絕大部分觀眾對演奏的極大肯定,表示流連忘返,不願意立刻離開。。

這個時候呢,演奏家就會為大家做公益的加演。結束後的掌聲與喝彩聲越大!演奏家返場的幾率就越高!

鮮花與掌聲,是對十年苦功的認同!對演奏家的汗水和音樂品味,乃至人生的肯定。音樂是抒發自己的情感,述說自己的故事給別人聽,現在觀眾聽到了,報之以掌聲與歡呼。這種被眾人的理解與肯定…

想想都要熱淚盈眶

所以你看最後出來的演奏家為何鞠躬那麼用力′???`。

可能出現演奏家很累不再加演的情況,但是沒有人會不喜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