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大選為何頻頻炒作“內地話題”?中資企業又該注意什麼?

本文首發於《內地—東盟博覽》“政經版”五月刊,本文內容有所調整

文:本刊記者黎敏

視訊:楊雨靜 雷藝翎

值班校對:楊雨靜

審定:林涵

東南亞大選為何頻頻炒作“內地話題”?中資企業又該注意什麼?專家告訴你! 財經 第1張

東南亞大選為何頻頻炒作“內地話題”?中資企業又該注意什麼?專家告訴你! 財經 第2張

炒作“內地話題”?需等閑視之

在印尼開啟大選這一重要的時間節點,印尼的社交媒體上卻頻繁出現跟內地投資和內地勞工有關的謠言,好在印尼相關部門能及時予以澄清。佐科的競爭對手普拉博沃則揚言若他當選,將重新評估“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這樣的論調不免讓人聯想到2018年的馬來西亞大選。甚至在泰國,打着“反內地牌”競選的政客雖少但也並非個案。

實際上,當我們回顧近幾年的東南亞國家大選,似乎製造或炒作“內地話題”已成為不少政客慣用的戲碼。

“這一方面體現了內地的影響力在上升;另一方面也說明今天的內地跟他們過去認知的內地可能有一些反差。因為以前內地更多地是吸引外資,現在更多地是『走出去』到國外投資,當地國可能會有些不適應。比如在印尼,內地現已躍居印尼第三大投資國,而原來只排第12名,這個變化很顯眼,肯定會引起對方的注意。”內地社科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在這些國家,內地是新的元素和新影響力的象徵,故此拿內地作為話題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從眼球經濟和選舉政治來說,這亦是一個客觀現象,在所難免。”

東南亞大選為何頻頻炒作“內地話題”?中資企業又該注意什麼?專家告訴你! 財經 第3張

印尼大選中的選民

而如何應對這種“在所難免”,許利平認為內地應該沉着應對,保持戰略定力,做好兩手準備。他說:“相對於早已紮根東南亞的日本和美國,在與東南亞的現代合作中,內地是新來者,對別人的看法我們不必反應過度、神經過敏,而要保持一種平靜和理性的心態,既要對我們存在的問題客觀分析、反思糾正,也要對污名化我們的問題堅決反擊。”

政局變動,中資企業應如何應對?

各國政局的變動多少會給投資環境帶來一些影響,加之民粹主義上升,讓各國對其他國家在當地影響力的提升比較警惕,排外性也比較明顯。在此背景下,中資企業又該如何面對投資國政局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呢?

首先,內地企業在當地要遵紀守法

企業所有的投資和運營都要符合當地法律,身正不怕影子斜,這樣無論政局如何變化,都不會有大問題,哪怕是有影響,也不會是致命性的影響。

再一個,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直接拿內地的一套復制到國外,對於企業的長期投資是不利的,一定要按照國際規則、國際規範來開展在當地的投資。”許利平說。

“此外,還要注意處理好『本我』和『忘我』的關系

既要時時刻刻記得我是內地企業我要負責任,也要『忘我』,主動融入當地社會,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關注環保民生等。”特別是民生建設更能使當地民眾有獲得感,贏得普通選民的支持。對於政局變動比較頻繁的東南亞國家而言,這無疑更有利於合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