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沈宏非、蔡瀾,這三位都是美食界大名頂頂的人物。但更為大眾所熟知的無疑是陳曉卿。當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大江南北,陳曉卿以一己之力把美食節目推上了從未有人企及的高度。甚至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沈、蔡二位以美食評論見長,雖然也製作過相關美食節目,但與《舌尖》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至少在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播及影響上,陳曉卿可謂無人出其右。

那麼在美食的認識上,三者誰更高一籌呢?

我把票投給陳曉卿。

讀過陳曉卿的《至味在人間》就會發現,他是真正的喫貨,對食物那種最真實最原始的熱愛字裡行間自然流露,你甚至能感覺到他是在流著哈喇子給你講述他曾經喫過的美食。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拍出《舌尖》這樣引起大眾共鳴的作品。

當年汶川大地震,陳曉卿負責送給養去青川,附近的江油肥腸聞名遐邇,陳曉卿自然不會錯過。一口肥腸入口,好喫得睜不開眼。

可是喫著喫著餘震來了,大家都往外跑,陳曉卿也跟著溜,心裡卻放不下這碗肥腸,於是又折回來淡定地喫完,找老闆結賬時已找不著人。

為喫一碗肥腸地震都不怕,這是什麼樣的喫貨精神啊!

大多數美食節目,美食家關注的僅僅是食物本身。味道、材料、製作等,而《舌尖》所要表達的是食物與人,食物與環境,食物與文化之間的關聯和影響。這種格局和視野已然超過了大多數美食家。


謝謝邀請,對美食真的不感興趣,我認為喫飯是負擔。做飯的都無能,當然這是謬論,我的確沒研究。


對於在美食的認識上我個人覺得他們三人當中蔡瀾的認識要比他們兩位高點。


蔡瀾與金庸、倪匡、黃沾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同時蔡瀾有「食神」之稱,《舌尖上的中國》特邀蔡瀾為節目總顧問,他還是美食家、美食專欄作家等等身份。

以上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