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之下,中國互聯網投屏市場往何處去?

來自專欄電科技

在廣電總局近日召開的會議上,網路司司長魏黨軍再次強調:投屏是互聯網電視技術的延伸,需要嚴格滿足互聯網電視的內容持牌運營條件。

強力監管風暴的信號已經來臨,此前一直處於監管灰色地帶,有牌照無牌照紛紛上手,大打擦邊球,悶聲圈用戶的投屏市場未來又將如何呢?

嚴格監管是大勢所趨

在今天的投屏市場,不規範的經營者主要通過非法內容的呈現來吸引用戶。這種現象在之前的互聯網電視浪潮中也屢見不鮮。

2011年,廣電總局通過發布181號文件對互聯網電視行業進行監管:在互聯網電視上播出的內容必須在包括CNTV、華數、百視通、南方傳媒、湖南廣電、CIBN以及CNR在內的7家持有牌照的播控平臺上呈現。

這次對投屏應用的監管只是181號文的延續。在2015年修訂《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的時候,廣電總局就已經對通過瀏覽器、應用商店、USB安裝應用或手機遙控器等逃避監管行為進行過規範。

事實上,從監管層以及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內容傳播上加強管控是一種必然,這與鼓勵互聯網行業創新並不衝突,反而是經濟轉型期的必然出路,因為只有合法合規的內容,纔是值得用戶消費的,而內容消費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暴之下,在監管面前心存僥倖是行不通的。

2014年之前,互聯網電視行業在181號文下發後的三年內依然堅持自由生長,小米、樂視等明星企業依舊自建平臺,試圖逃脫監管。但是2014年廣電總局「鐵拳」出擊,使得互聯網電視廠商徹底向監管低頭,小米走上了搶牌照大戰的路,接連取得CNTV、GITV、芒果TV和華數四張牌照的合作;樂視也轉身與CIBN進行合作。

如今的嚴厲監管對於投屏行業持有牌照的頭部公司無疑是長期利好消息。它們的連接電視與APP實現收益共享的模式不會變,當監管方打擊了非法內容後,頭部公司可以發揮自己的渠道優勢,獲得更多的收益。而且在模式開發創新上,因為有牌照方的加持,行業頭部公司更容易避免經營風險。

目前,互聯網內容監管已經涵蓋了包括動漫、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的載體和傳播形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投屏廠商已經將自身內容審核成本降低為零,有著更為充足的精力可以專註於渠道建設以及技術升級。

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中,監管永遠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一般來說,在行業發展的初期,監管層往往秉持著鼓勵創新的態度。這時候,諸多廠商往往一擁而上,野蠻生長。但是行業進入成熟期後,監管層也逐漸明確了行業的發展模式,隨之而來的就是逐漸加強的監管。

在如今內容消費日趨互聯網化的今天,傳統上受到嚴格管制的電視大屏在意識形態傳播的任務上已經漸感喫力。但是電視必然是政府堅持文化傳播的底線。監管層必然不會放任非法內容侵佔大屏,造成文化管控方面的缺位。

合理監管將帶動投屏行業高速成長

在當今投屏市場上,主要有依託智能手機的軟體投屏,以及類似電視果這樣的硬體投屏,並且已經涵蓋了像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這樣的主流APP以及各大互聯網電視品牌。

這說明投屏本身的功能是有市場的。而不規範的視頻通過越界進行非法的內容採集,相當於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內容提供商的工作。

所以說,從監管層的角度來講,如果能做到真正的正本清源,使得投屏廠商回歸純粹的渠道功能,那麼打通了各家智能電視與視頻內容提供商合作關係的頭部投屏廠商就會擁有巨大的優勢。

因為渠道和關鍵流量位的競爭特點就是具備極強的先發優勢。而行業頭部公司已經在大量智能電視端預裝了自己的SDK,並且通過與幾乎所有主流視頻APP的合作,實現了電視端和內容方的打通。後來者很難撼動它的優勢地位。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技術應用到市場的初期,野蠻生長在所難免,技術的優點和缺陷都會充分地暴露。監管層如果只抓住缺點就大做文章,視之為洪水猛獸,甚至用計劃經濟的思維處理問題,那麼人們的需求就不會得到滿足。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持牌公司的主動監管職能,行業必將能夠平穩有序發展。

資金支持助力投屏廠商打造家庭人工智慧中心

技術固然重要,但投屏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早在2017年底,投屏行業某頭部公司即已完成了8900萬電視終端的覆蓋,到2018年更是突破了1億大關。如果在監管的有力作用下,再增加以適當的資金扶持,頭部公司完成更高的覆蓋用戶數只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據悉,投屏廠商在針對企業應用場景的投屏方案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因為這些應用往往是定製化的,需要配合企業的具體需求做調整。還有就是和晶元廠商合作從晶元層面做到畫面的優化。沒有資金支持也是難以為繼的。

投屏技術作為客廳生態中的入口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人工智慧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之一。智能家電領域裡的人工智慧可以覆蓋語音識別、智能搜索、智能推薦等多個方面,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作出用戶畫像以便精準地服務用戶需求。

電視將成為家庭人工智慧中心

這種人工智慧技術需要有強大的雲平臺技術支持,並且有基於海量數據的識別系統和智能搜索引擎。這些全方位的實現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監管層不能在監管上做到打擊非法廠商,扶持頭部廠商,那麼頭部廠商為實現這一切所依賴的可持續盈利就無法完成。當頭部廠商的資金能夠順利投向人工智慧領域時,未來的投屏技術一定能夠使用戶在獲得語音操控等簡便方法的同時,極大地提升觀影體驗。在這個基礎上,投屏會幫助電視成為未來家庭AI的中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