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借到了一本《铁托内幕故事》,我摘录了几段米洛万·吉拉斯对铁托的评价(打字太累了,所以只摘录得并不多……)

虽然这书名很地摊,但这本书并不是野史。米洛万·吉拉斯在二战期间就是南共的领导人之一,与铁托关系十分紧密,后来(1953年左右)他因为意识形态(他转向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问题与铁托分道扬镳,而后两次入狱。这本书是1980年在美国出版的,1981年翻译为中文。

先上整体评价,这也是全书的结尾~

  铁托是共产主义运动范围内取得独一无二成就的政治家。但是在更广泛的民主和人道的世界范围内,他却遭到了重大的、无可挽回的失败。他是一个才智惊人、本能精确无误和精力无穷的政治家,但是他太迷恋于个人的权力,以致在关键时刻压制了本来可以丰富生活的,使它对个人、对社会来说都更加开放、更有创造性的力量。

  铁托是个伟大的、具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家,但是我相信人们将会看到,他并没有创造出精神和制度上的持久的东西。铁托主义将随著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如果人们把铁托主义看成是指个人权力,实行一种所有制,党的官僚的垄断以及一党制,并以些作为内部团结和对外独立的基础的话。这一消逝过程是从铁托去世开始的。但是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作为一个历史性人物在他死后仍将存在下去,因而在今后长时间内他将仍是人们要研究分析的。

  铁托的成就和铁托的品格是分不开的。他的品格比他的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更别具风采,而且也更持久。如果铁托不是根据他本人的意志,不是往往为适应他的弱点而估量和调整他的党和他的国家的许许多多努力的话,情形就会不同了。毕竟是成就造就了个人,而不是个人造就了成就。

然后是一些学识与政治品格方面具体的评价

  他智力过人,才思敏捷,能够有选择地全神贯注思考问题。我发现斯大林也具备同样的特点。不过,斯大林考虑问题更加透彻(虽然稍微迟缓一些),并显示出一种更加敏锐更加全面的洞察力。

  铁托的长处表现在他逻辑严密,目的明确。当他有什么事情不的时候,当他对某个问题还没有想透彻的时候,他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茫然。他常常想得快,说得慢,因此在公开场合他往往把两、三个句子并成一句话说出来,显得结结巴巴,含含糊糊。  在我在监狱中偶然相识的所有工人共产党员中,以及在地下革命者中间,有许多人是很聪明的,但是铁托以其广泛的知识和敏捷的理解力而出类拔萃。……他对所有的机器和机械加工程序都不生疏,新东西特别引起他的注意。他熟悉农业和农业生产。……但是,除了他受过训练的、在某种程度上他感到不光彩的金属加工手艺外,他的知识肤浅,没有什么学识。甚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也是不足的。他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主要著作,对于经济理论和历史则只有一星半点的了解。  他喜欢弹钢琴,甚至学会了弹几个简单的曲子。……他舞跳得不坏,稍显拘谨,但却是很优美的,通常是老式的华尔兹舞。  根据我的判断和体会,铁托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赋。当然,我指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军事才赋,作为一个杰出的怀念官在作战中作出出敌不意和正确的决定,使人产生信心的那种能力。 在这些战役中,铁托作为军事统帅是不相称的,这并不意味著铁托没有强有力地展示他作为政治领袖的品质。……铁托很快就摆脱了失败和软弱。他没有去卖弄大道理,没有作多少自我批评,但却吸取了教训,增长了见识。好像他身上有一种不可摧毁的青春再生活力。  这些素质与其说主要是一个军事统帅的素质,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领袖的素质。……这些品格就是:一种既是合理的,又是本能的强烈的危机感;一种要生活、要活下去、要坚持下去的不可战胜的意志;精明地、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在铁托身上,这些品格通常都是存在的。  铁托是一个实干家:言辞、常说、大会,对他来说 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是无法容忍的,除非这些是作为政治行动的工具。作为党和工会的积极分子,他认为派别对于党不仅不益,而且具有破坏性。

  铁托也许没有能力提出新思想,但是他肯定懂得如何利用这些思想,并加以改造和调整。他本能地善于从这个或那个意识形态设想中,恰好抽出为实现或促进他的目标或政策所必要的那么多的想法。

还有对私人的评价

  铁托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有点神经质,但能自我克制。他的手粗壮而坚韧,跟他颧骨突出的脸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铁托身体健壮,充满活力。他从来不曾抱怨自己体力不支,他也从不吝惜自己的体力。他并不需要鼓起他全部的力量就可以作出有信心的表示,以维持我拉的人的斗志。  铁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男子——女人比男人更觉得他漂亮。他皮肤白皙,脸色又晒得发黑,身材结实。他的头圆圆的,前额很高。他的鼻子稍微带点弯,嘴唇薄薄的,下腭显得刚劲有力。他举止端庄大方,体形显得紧凑刚劲,特别是精力充沛而又易于激动,因此人们第一眼见到他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也许不懂得,任何人一旦成为领袖,他的崇拜者就会觉得他漂亮。可是,平心而论,铁托确实可以说是一个真的很漂亮的人。  铁托富于激情,直率。对每件事都富于激情,饮食、爱憎和决策莫不如此。  除了处理政治问题以外,与铁托相处是很愉快的。他的确有幽默感,尽管他开玩笑缺乏想像力,也不新颖。可是这些玩笑并不粗鲁伤人。……在玩笑开得很成功的时候,铁托尽情地笑,有时笑得流出眼泪。  铁托在闲暇的时候,喜欢东拉西扯地聊天,或者打多米诺骨牌和下棋。  铁托的秩序感还表现在他的穿著和饮食习惯方面。每一次活动,他都穿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崭新,而且时髦,没有一样皱纹或一块污迹。

对于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铁托不仅仅压制塞族人,实际上,铁托压制所有民族的民族主义,包括克罗埃西亚族,他有的是「南斯拉夫民族主义情绪」。然而,这大多是靠著他的威望与手腕办到的。铁托在世的时候,南斯拉夫内部就有分裂倾向,他死后,就没有人能压住这个倾向了。米洛万·吉拉斯看出了这一点。

  铁托认为,南斯拉夫各个民族最终会合并成一个真正的民族。当我谈到亚历山大·卡拉乔尔杰维奇国王也曾有过这个想法时,他反驳道:「是呀,可是那时没有社会主义」

  南斯拉夫既没有苏联的内部和外部的稳定,也没有强大的单一统治阶级。南斯拉夫不是一个大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强国或世界性帝国。铁托的南斯拉夫的稳定来源于铁托个人的地位稳定和独裁。今天在南斯拉夫不存在可以类比的人物。政权的结构是以平等为基础,以各共和国平等参加这个政权为基础的。铁托靠他的专断的优势和权威保证了和谐。现在,只要有最微小的分歧,就可能引起很大的动乱,这当然是于苏联有利的。

  后来他说,他受骗了。克罗埃西亚的领导利用了他的虚荣心,发誓效忠于他。……当这个运动显然发展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而且被非共产党的势力左右时,铁托就在一九七〇年十二月撤换了克罗埃西亚党的领导人,并且下令逮捕最著名的和最有战斗性的克罗埃西亚民族主义者。

  在塞尔维亚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但是在那里的反对派没有得到巨大的支持,或者说没有民族主义的情绪。  在斯洛维尼亚和马其顿也进行了类似的清洗,消灭了那里的民主民族主义分子。

总而言之,在吉拉斯看来,铁托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有政治领袖应有的品格:果断、敏捷、精力过人,也有著政治家的缺陷:对权力的追求,对排场的追求,以及虚荣心(王宫、别墅、庄园、奢华)

最后,用吉拉斯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

  评价过去预测未来容易一些。真是这样吗?新的事实要求作出新的评价。因此,我简直不能对铁托下最后的定论。我做不到无偏见。我的一生和他的一生交织在一起。但是叙述他的故事令人神往,因为这有无穷尽的可能性,因为它增长知识,因为它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提出假设,因为它把不可改变的过去同变化无常的现在混合在一起。


其实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埃西亚人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只不过塞尔维亚人信东正教,文字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克罗埃西亚人信天主教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犹如印度人的印地语和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是一种语言,只是乌尔都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

但铁托本人是克罗埃西亚人十分痛恨塞族人(塞尔维亚人),一战中他参加过奥匈帝国的军队对塞族人作战,这在铁托时期是讳莫如深的。

二战中南斯拉夫地区的铁托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和塞族民族武装份子(切克尼特)是两大反德力量。铁托领导的南共在二战期间受到英美的大力支持,做大做强,源于其能不计损失袭击德军牵制德国,引得英美的好感。而切克尼特的米哈伊偌维奇虽然忠于南斯拉夫皇室,有流亡英国的皇室极力向英美推荐,但他保存实力,不愿打击德国,还与德军联合围剿南共,引起英美的反感,转而支持南共,提供大批武器装备。雅尔塔协定,英国苏联一致同意由南共掌权。之后南共将切克尼特等塞族武装彻底赶尽杀绝。

战争中意识形态不那么重要,能够真正牵制敌军,减少盟军损失,才是英美最看重的。我想如果中国抗日战争继续打下去,美国也可能转而支持中共。

二战结束后,铁托一开始就是搞比苏联更左的社会主义,比苏式社会主义还苏式的,就因为这样才和斯大林闹翻的。后来铁托开始搞不结盟运动在美苏间左右逢源。

铁托掌权后,对塞族人十分提防,在讲话中多次表达对塞族人的反感。以列宁式的民族政策为基础,进行了民族划分,把塞族人中的穆斯林划成波斯尼亚族,(相当于中国把汉族中的穆斯林划成回族),在塞尔维亚境内划出两个自治省:科索沃(有一部分阿尔巴尼亚族)和伏伊伏丁那(有一部分匈牙利族),对塞族进行分割。最终南斯拉夫形成八个地区,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克罗埃西亚、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斯洛维尼亚,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到南斯拉夫解体之前塞族人口下降不到30%。铁托曾幻想,他死之后,南斯拉夫的八个地区(民族)的人,轮流当总统。铁托时代在八个地区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

铁托时代虽然也常有党内斗争和大清洗,对兰科维奇及塞族干部大清洗,对德热拉斯(也有译作吉拉斯)的清洗。但南斯拉夫的清洗总体上的频率和残酷程度还是比阿尔巴尼亚这种国家低。因而像科索沃这种地区当时的分离倾向不大。

米洛舍维奇当总统后,大力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进行塞族扩张。米洛舍维奇和铁托是完全对立的政治派别,他的父母都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都在铁托时代自杀。

经过铁托的强制民族分化和米洛舍维奇的大塞族扩张,这样反复的折腾,南斯拉夫终于彻底分崩离析。斯洛维尼亚独立死了几百个人,克罗埃西亚独立死了几千人,波斯尼亚独立死了几十万人,科索沃独立,北约直接参战……,黑山独立……,最终塞尔维亚也万劫不复……

谢邀,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些事说起,谈三个不同国家人的不同态度吧:

1.克罗埃西亚。虽然冠名以前南斯拉夫总统之名,但铁托实际生在今天的克罗埃西亚。在克罗埃西亚的时候,我亲自访谈过当地人。对年轻人来说,对铁托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对于中年以上的人,对铁托还是记忆犹新的。很多人并不喜欢铁托,甚至还有人说铁托是个killer。

我最开始有点奇怪:毕竟铁托是出生在这里,应该更拥戴他才对。但如果联系前南的一系列政策,就可以明白:因为铁托在位期间,并没有偏向克罗埃西亚多少,而是刻意抹煞民族和区域差别。前南六国中,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的经济水平一直是靠前的。

相当于通过拉平均线,用优势者来补劣势者。2.塞尔维亚:作为曾经前南斯拉夫的核心地区,对铁托的拥戴要远远高于他出生的克罗埃西亚。这一点不难理解。毕竟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塞尔维亚实际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和克罗埃西亚形成对比的是: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都认为铁托是当年南斯拉夫强大的代表。

而很多人心中,把塞尔维亚等同于南斯拉夫。

3.黑山。黑山比较纠结,因为它处在整个南斯拉夫的相对中间位置。这里往往问到不同的人回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和克罗埃西亚很相似,对铁托比较反感;而有的人则非常怀念铁托时代。

最典型的是:当我问到一个面包店的老板,怎么看待铁托和南斯拉夫?他说南斯拉夫当然好了,铁托当然是英雄了。因为那个时候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每个人都有工作。而当我问,那你们现在至少有freedom了?他回答:Freedom虽然有了,但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工作,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附一张我在前南斯拉夫地区旅行中,路过的一个地方:黑山共和国的Kotor。在老城门楣上方,镌刻著铁托生前的一句话:What belongs to others we dont want, what is ours we will never surrender。翻译过来大意是:属于别人的我们不要,属于我们的决不妥协。

以上,

东西堂主

南联盟大楼

有幸去过贝尔格莱德的铁托墓

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一个是巴勒斯坦地区,一个是巴尔干地区。

怎么说呢,他能在巴尔干维持近40年的和平,就足以证明个人的统治能力和影响力。前南斯拉夫地区的三种宗教文化,在当时相对稳定和谐的交流,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铁托却更神奇的促进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独立,成立南联盟。而且在东西方冷战时期里「不站队」,这一点不是谁都做的到的。虽然他是一个GCD出身的民族主义者,但不妨碍他在美苏之间找到平衡,可以说是全球冷战里不是太冷的地方。。。

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铁托抛弃(也可能是打压)传统的塞尔维亚文化(在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人毕竟还是最多的),提出一种跨越整个巴尔干地区传统宗教和民族文化的「南斯拉夫文化」,铁托让巴尔干地区各个民族合为一体,实现巴尔干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弘扬「南斯拉夫梦」(滑稽)。

可毕竟南斯拉夫还是小国,况且民族融合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办成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在铁托活著的时候各民族尚且安定的假象,一旦强力人物去世后,巴尔干地区不同文化的势力逐渐针锋相对,以至于在冷战结束后大打出手,到现在还没缓过来。当时萨拉热窝围城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比现在巴勒斯坦还过分。

反正铁托在我眼里是一个冷战时期里划时代的小国统治者,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大政治家

一个是萨拉热窝,一个是贝尔格莱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