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密度過低,影響商品性主要體現在總產量低。

馬鈴薯種植密度過高,會導致馬鈴薯之間的光合作用,透風及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吸收困難,尤其是在地下塊莖的成長期,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會直接擠壓導致馬鈴薯長的個頭小,形狀變形,導致產量低,銷售價格低。所以說,要想土豆長的大,一定不要種的太密。

馬鈴薯適中的種植密度,有利於植株通風透光,並可減少瘟疫的發生。

馬鈴薯早熟品種的行距一般為60釐米,株距20釐米;晚熟品種,行距一般為90釐米,株距為25釐米。


種植過密了 肯定會影響馬鈴薯的質量啊 但也不是說越希越好 太希了就會影響產量的


密度與產量和商品性密切相關。

如果追求產量,則以5000-6000株為最佳。如果要商品性,則以3500-4500株為最佳。

因為密度大了早封壟,整體光合效率高。密度低了,纔能有更多的中大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