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是中國古代屈指可數的德慧高尚,才貌雙全的女詞賦家。她是東漢史學家、《漢書》的作者班固的姑奶奶。連親侄孫在他的書中也只稱呼她為「班婕妤」,所以,後人也就無從查考她的真名。其實「婕妤」,是她的職業。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都是一妻多妾制,妻為皇后,妾按等級劃分……。漢代漢武帝時,皇后下面就是「婕妤」;但是,到了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被他遠嫁匈奴的),他在「婕妤」前面添了個「昭儀」,將後宮嬪妃劃分為14個等級。第一:昭儀,爵比王;第二:婕妤,爵同侯。

班婕妤,「高幹」家庭出生,其父班況曾在漢武帝時抗擊過匈奴,並立過赫赫戰功;被擢升為左曹越騎校尉。漢成帝劉驁即位後,班婕妤被選入宮,初為「少使」(第11等級),不久因才貌出眾而得寵,一下就跳了9級,晉為「婕妤」。班婕妤曾為劉驁生過一子,但是只活了數月便夭折了。之後,再無生育。班婕妤,善詩賦,文采非常了得。自古以來,才華出眾的人一般都很清高,班婕妤也不例外,她在劉驁面前一點都不故弄風姿,取悅於他。

趙飛燕,家貧,擅舞蹈;是個舞女。因其舞姿輕盈如燕而得名。成語「環肥燕瘦」 ,其燕瘦,就是指她。有一次,劉驁出宮「瀟洒」,看上了她,趙飛燕隨即就被詔進宮,一入宮即得寵。隨後,趙飛燕又將自己的親妹妹趙合德引進宮,趙合德長的更是嫵媚動人。這姊妹倆施展「渾身解數」,將劉驁的魂都給勾走了。不久,「俱為婕妤,貴傾後宮。」 。趙飛燕姊妹倆在後宮中飛揚跋扈,使得許皇后十分惱怒。許皇后,出生於名門貴族,也是個才女,她曾經的美貌也令丈夫劉驁寵愛過十多年,但生育的一兒一女都早夭;再加上年歲大了,便失寵了。按照皇宮的禮法,許皇后應當是後宮的「老大」。但失寵後的許皇后也沒法整治這對「姊妹」倆,她無奈地只有在自己的寢宮中設壇念咒,靠詛咒來消解自己的痛恨。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很快就被趙飛燕知道,她立馬在劉驁面前扇風點火,說許皇后天天在詛咒你不得好死……等等。劉驁一聽大怒,立即下令查辦,一查果「真」有此事,於是劉驁廢掉了許皇后。(搞巫術,在漢代是絕對禁止的。後來,趙飛燕成為第二任皇后。)緊接著 ,趙飛燕 趁熱打鐵,她又將「槍口」對準了班婕妤,因班婕妤跟許皇后都愛好文學,談得來,倆人關係融洽;趙飛燕就在劉驁面前說班婕妤常跟許皇后在一起詛咒你。劉驁這次聽後有點半信半疑,就去質問班婕妤;班婕妤從容不迫地對劉驁說:「妾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 大概意思是說:人的生死與富貴,是命中注定的。如果善良之人得不到福份,那麼邪惡的人也就別指望得福了。若神靈知道世間的善惡,就不會聽信你的咒語;若神靈無知,你再怎麼念咒也是徒勞的。這種事,我不但不會做,也不屑去做。劉驁聽此言,覺得很在理,且又愛班婕妤的才華,就此 ,不予追究。之後 ,班婕妤為免今後再出什麼妖蛾子,她選擇了明哲保身,她向劉驁請求要到長信宮去侍奉王太后,劉驁准允。這樣,趙飛燕也就「算了」。(並不是班婕妤鬥不過趙氏姐妹,而是她根本就瞧不起這對姐妹。這就是文人的高傲!)

在長信宮裡班婕妤作了一首很有名氣的《怨歌行》又名《團扇詩》:「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詩意委婉含蓄,有一種怨而不怒的大度。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為此詩感慨地作了《長信秋詞五首》,其第三首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漢成帝劉驁每天都被趙飛燕姊妹倆搞的魂不守舍,由於淫慾過度,「仙丹」(春藥)過量,突然暴死在床上。劉驁死後葬於延陵,王太后卻讓班婕妤去守陵園,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孤單落寞,凄楚悲涼地在延陵生活了五年,四十來歲時因病去逝。死後就此被埋葬在她居住的附近。當地的老百姓將班婕妤的墓,稱之為「愁女墳」。


班婕妤,漢成帝的后妃,一個被後人認為是理想女性的楷模。她不與其他嬪妃爭寵,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也就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

第一,婕妤並不是她的 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其入宮後曾被封為婕妤,所以後世一直沿用這 個稱謂。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 天天同她形影不離,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第二,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頗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她經常開導漢成帝;她既寫詞又譜曲,她的詞曲有感而發,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受益匪淺。她不干預朝政,謹守禮教,深受時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稱。

第三,晉朝顧愷之在他所畫的《女史箴圖》中,就有班婕妤故事。 圖中人物宛然,細節體物精微,所畫婦女尤端莊嫻靜。「女史」指宮廷婦女,「箴」則為規勸之意。可見圖畫本意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鑒。

第四,班婕妤聰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她不爭寵,不干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班婕妤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成帝內心的積鬱,讓他進入忘我的境界。

第五,班婕妤頗為賢慧。漢朝制度很嚴格,皇帝乘坐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而皇后妃嬪所乘坐的車子,決不能與皇帝相同。一次,成帝想要去後廷遊逛,欲與班婕妤同輦,她推讓說:「妾觀古時的圖畫,聖帝賢王,出行都有名臣在側,沒聽說與婦女同游,傳至三代末主,方有嬖妾。今陛下欲與妾同車,幾與三代末主相似,妾不敢奉命!」成帝聽後很高興,認為班婕妤頗為賢慧。

第六,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她不與其他嬪妃爭寵,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 王太后十分高興,她極口稱讚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時楚莊王的夫人,庄王喜狩獵,樊姬擔心他疏於政事,便不食禽獸之肉,庄王有感而止。

第七,班婕妤能在後宮這個紛紛擾擾的地方保持自己初心,不被世俗所干擾是很多人都十分讚賞她的方面。班婕妤在中國的歷史上,能被士大夫所親睞並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第八,儘管班婕妤才華橫溢、莊重自持,卻既不能幫成帝奪回皇權,又不能陪 成帝縱情享樂,失寵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在長信宮的歲月里,班婕妤仍然對成帝念念不忘,因此她發揮自己的才情,寫 下著名的《團扇詩》。成帝死後,她自請守墓,在守護漢成帝陵園中冷冷清清地度 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

後記:班婕妤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代帝王后宮嬪妃們的普遍人生境遇。她們或許憑藉才華美貌,能贏得帝王的一時喜愛或寵信,但終會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種種原因而被無情地拋在一邊,漸漸被忘卻。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敬請關注,關注,關注。


漢成帝劉驁的妃子班婕妤是名聲好、德行高,恭謙慎行,善於詩賦的女作家。在三國著名詩人曹植的眼裡,班婕妤「有德有言」。

班婕妤出身名門、聰慧過人。她的父親班況在劉徹抗擊匈奴的時候,威震疆場,建立了卓著功勛。班婕妤身為武門之後,長得乖巧秀美,勤於誦讀詩書,加上具有超過常人的天賦,從小就表現出了很強的詩賦才能。

她彬彬善行,賢淑溫良。雖然班婕妤靠顏值入宮,但是卻靠才能吃飯。公元前32年,十六歲的班婕妤被選入皇宮,很快被封為「婕妤」,位置僅次於皇后和昭儀。雖然為漢成帝劉驁生下一個兒子,但不久死亡了。此後再沒有生過子女。而班婕妤的言行很講究規矩禮節,其彬彬之風在皇宮中傳為佳話。作為妃子,她拒絕了劉驁同輦出行的提議,認為聖賢之君,必有名臣相伴。她情真意切地用夏桀、商紂、周幽王等夏商周三代亡國之君的教訓說服漢成帝。這讓她贏得了「西漢樊姬」的美譽(樊姬是春秋時候楚庄公的夫人,她支持自己的丈夫勵精圖治,成為春秋五霸中的一個)。甚至在劉驁的母親王太后看來,宮中的那幫子嬪妃,班婕妤是最講究婦道婦德。

才能敵不過臉蛋,再優秀的女人,用德行和美貌留不住一個好色之徒。對班婕妤而言,劉驁對她的冷落是必然的。

在漢成帝劉驁組織的一次私人活動中,舞姿曼妙、妖艷狐媚的趙飛燕勾住了劉驁的魂魄。趙飛燕被領進宮中,劉驁夜夜笙歌,陷進了溫柔鄉中。

臉蛋好不一定心眼好。趙飛燕自己舒服了,還把自己的妹妹推薦入宮。姊妹二人霸佔了劉驁,皇宮中的其他女性靠邊站,班婕妤也不能例外。

趙飛燕姐妹因為有劉驁的寵幸,氣焰高漲。對這件事情很不滿的首先是許皇后。可是,一個失去皇帝恩寵的女人,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改變現狀。許皇后只能祈求天地懲罰趙飛燕姐妹。趙飛燕知道這事後哭哭啼啼,要求劉驁懲罰許皇后。

許皇后被廢了,班婕妤同樣不能倖免。趙飛燕給劉驁提出,班婕妤也參與了對皇帝的「巫蠱」。

而班婕妤是怎樣躲過趙飛燕的陷害?

當漢成帝劉驁質問班婕妤時,她從容地分析了情況。「人的壽命、富貴都是上天註定的,誰也改變不了這一點。」「人們不停地棄惡從善都未必能夠修來福氣,更不要說去幹壞事。」「如果神靈有知,萬萬不會相信邪惡的祈禱。」「這樣沒有明堂的事情,我絕不會做,也不屑一做。」

劉驁一聽,班婕妤說的很在道理。於是,放過了她。

班婕妤後來要求進入長信宮,去伺候劉驁的老媽去了。


班婕妤姓名不詳,父親班況是漢武帝時期的將軍、勛臣。班家名人輩出,《漢書》作者班固是她的侄孫,才女班昭是她侄孫女。班婕妤自幼聰慧,好讀書,工於詩賦,文采出眾,有作品流傳後世。班婕妤入宮後,非常受漢成帝寵愛,為她單獨建宮舍,她曾經為漢成帝生有一子,可惜不久夭折。

公元前18年,趙飛燕姐妹先後入宮,大受漢成帝寵信,原來最受寵信的許皇后和班婕妤對漢成帝來說,成了昨日黃花。

趙飛燕、趙合德姐妹被漢成帝封為婕妤,作為剛入宮者,應該是很大的恩寵了,但這姐倆並不滿足,她們還需要顯貴。後宮最顯貴的人當然是皇后,於是趙氏姐妹悄悄舉槍瞄準許皇后的後背......

合該許皇后倒霉,因為她日漸失寵,她姐姐許謁決定替妹妹出頭。許謁考慮到自己的小粉拳未必是趙氏姐妹的對手,她使上了宮中女人常用的秘密武器——巫蠱,打不死你,我咒死你!有漢一代,因巫蠱事件掉腦袋的不下千人,也沒見哪個人是被咒死的,但後人就是不管死活,前赴後繼。很不巧,她正好被趙飛燕姐妹的箭頭瞄中,連她的妹妹也一起受牽連。許謁被殺,許皇后被廢,許家全部被驅逐出京城。

在許謁的配合下,趙飛燕順利地坐上了皇后寶座。坐上寶座的趙飛燕,抬眼四望,還有一人也應除掉,儘管是皇帝的舊寵,但她但有才了,保不準哪天幾句風雅的詩句就又把皇帝勾回去了。你必須永遠消失在皇帝的生活中,班婕妤!

班婕妤不光才貌雙全,且德行高貴。漢成帝曾經特地做了一個加大的輦車,出行的時候,讓班婕妤跟他同車而行。班婕妤卻拒絕了,她說:"古代聖賢之君,坐在他們身邊的都是名臣,只有夏商周三代末君,才有嬖倖寵妃坐在身邊。如果我跟你坐一起,不是跟三代末君一樣了嗎?"不恃寵而驕,深明大義,以婉轉的方式驚醒皇帝,德高義重的女人!

皇太后聽說後,對班婕妤也大加讚賞,"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如果漢成帝身邊僅有班婕妤,或許漢成帝就是一代明君。可惜現在在他身邊的是趙皇后和趙婕妤,而且她們要藉機搬掉班婕妤。

趙氏姐妹指證,班婕妤也參與了皇后的巫蠱事件,於是班婕妤也一併接受廷尉拷問。對於這個莫須有的罪名,班婕妤很難回答,如果矢口否認,趙氏姐妹顯然不會認可,即使辯解,也很蒼白無力。這就是巫蠱的妙處,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證據也極其簡單,隨時可以給你找一籮筐"小人",誰知道哪來的?

對此,班婕妤根本不需要蒼白的辯解,更不需要思考如何應對。用她的本心,純真的本心回復就足夠了。她說:"妾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一個人誠心修鍊還不一定得福,搞這些邪欲能得到什麼呢?假如有鬼神,鬼神肯定不能接受這種邪欲的訴求,假如沒有鬼神,求了又有什麼用?我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

與其說,班婕妤實在對廷尉做答辯,莫不如說這是一段她自己的內心獨白,一個關於"福報"與"邪欲"的辨思結晶,這分明就是一位思想家的靈魂升華。

試想一下如果班婕妤糾結於事實的爭辯,或許正中趙氏姐妹下懷,你爭辯說明你心虛了,你爭辯,你就有漏洞,你可以爭辯,但我可以解讀!總之你只要爭辯你就死定了。可是班婕妤這一番話,是爭辯嗎?不是!不是嗎?是的!估計文盲水平的趙氏姐妹腦袋都聽大了,根本無法接話題。

漢成帝有文化,他聽到傳報後,大為感動,不再追問班婕妤,且賜她黃金百斤。

雖然躲過了趙氏姐妹的明槍,但早晚還得有暗箭射來。聰慧的班婕妤決定遠離是非地,另尋修心殿,她自求供養王太后於長信宮,有長信宮的高牆深院,趙氏再妖,一時還無法接近。皇上批准了。

此後,班婕妤伴隨王太后燒香禮佛,弄琴執筆,把她的思想,她的情懷,當然還有一點哀怨情愁,都浸於筆端。

公元前7年,漢成帝暴病而亡,班婕妤自請為漢成帝守陵園。此後的一年多時間,班婕妤就是伴著冰冷的石人石像,用她微弱的體溫,回饋著地下的那個曾經給她寵愛的男人,直至走向生命終點,時年約四十歲。


班婕妤出生官宦世家,是東漢傑出的人物班超家的前輩。她以才貌德三全著稱於史書。曾受到漢成帝劉驁的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進宮後失寵。趙氏姐妹對班婕妤非常妒忌,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她們誣陷班婕妤參與巫蠱,慫恿漢成帝懲治班婕妤。班婕妤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這些誣陷一一化解。為了徹底避開趙氏姐妹的打擊,她激流勇退,上奏漢成帝,自願要求去侍奉王太后。藉助王太后保護自己。閑暇時光,她撫琴讀書,吟詩作賦,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精美文章。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漢成帝去世一年後,班婕妤在守陵任上逝世。享年四十餘歲。她提倡的女子要有婦德婦容婦工婦才四德,對後世影響深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