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星先後關閉了中國區的深圳工廠和天津工廠,只保留惠州唯一工廠,而在同一年時間,包括日本化工廠旭化成、三菱、日東電工等日韓企業在華工廠也紛紛關閉,轉而在東南亞與南亞等地區與國家建廠,而之所以這樣做的很大原因在於人力成本、稅收政策、市場變換等多種原因。

北京時間3月28日,索尼宣佈關閉中國北京的智能手機工廠,目的是削減虧損業務的成本,同時索尼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關閉索尼手機的中國工廠,將這項業務工廠轉移到泰國,這意味着繼三星、三菱等國際巨頭關閉中國工廠之後又一國際巨頭關閉中國工廠,在就業狀況整體不佳的大環境下,國際巨頭的關閉在華工廠並不是什麼好事。

作爲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索尼的國際地位毋庸置疑。索尼在視聽、電子遊戲、通訊 產品和 信息技術等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引領者,同時索尼是同世界最早便攜式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世界電子遊戲 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在2018年財富雜誌發佈的世界500強企業中索尼高居第97爲,可見索尼在世界名企中的地位與分量。

儘管索尼如此強悍,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智能手機時代,索尼的移動業務簡直就是“一塌糊塗”,甚至已經連年虧損,要知道早在2010年索尼還是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企業,而如今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而且每售出一款手機都在賠錢。2018年第三季度,隨着運營虧損擴大,索尼移動通信部門的營收以每年32%的速度下滑,這是索尼公司唯一一個沒有盈利的核心業務部門,智能手機業務讓索尼虧損了95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58億元,而在2018年前三個月,光手機業務一項索尼就虧損了289億。

對於索尼移動業務的困境,很多人都建議索尼放棄手機業務,甚至連索尼的投資人也向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施壓,但吉田等人還是拒絕了各方建議,原因在於索尼必須保持自身業務的多元化,同時智能手機也是索尼佈局硬件生態的核心樞紐,更重要的是在5G時代的來臨之際,索尼需要智能手機業務進行市場的調整與出擊,誰都不敢保證5G時代索尼不會翻身把歌唱。

除了宣佈撤廠之外,索尼還宣佈將在4月1日對其影像部門、娛樂部門、移動通訊部門進行重組,合併爲電子產品解決方案事業部。在這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索尼的相機與手機業務合併,原因在於索尼的相機拍照技術全球領先,如今不管是蘋果、華爲、三星、小米還是OPPO、vivo、魅族,這些友商旗艦手機的攝像頭硬件都是由索尼提供的,比如今年說的最多的4800萬攝像頭基本都是索尼的IMX586,可以說索尼手裏死死掐着中國手機的七寸。

此次索尼相機與手機部門的合併意味着二者將競爭關係變成合作關係,相機部門不會再因爲手機拍照體驗的提升影響相機業務營收而擔憂,在保證相機業務營收的同時,索尼也可以將手機的拍照體驗加以提升,對索尼管理部門人員表示:我們不是三星,不是華爲,索尼手機不會受到廣泛喜愛,但我們可以通過高質量的拍攝體驗,來抓住部分用戶。

索尼退出中國市場的同時,最多的疑問就是,索尼手機等業務是否將會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對此索尼表示:作爲索尼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和全球運營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的地位不會改變。換句話說,索尼依舊將中國市場視爲核心市場之一,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而且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相機、耳機等電子品消費市場之一,前兩個意味着索尼能夠通過提供相機元器件獲得鉅額的利潤,後者意味着索尼可以通過相機、耳機等業務繼續增加營收。

其實,索尼也好,三星也罷,我們都會發現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智能手機在華市場持續下滑的時候他們看上去並沒有那麼焦慮,原因在於就算他們不賣一部智能手機,單憑供應元器件每年至少躺賺幾百億元,包括三星、索尼在內的科技巨頭手機業務日落西山,手裏卻死死掐着中國手機的七寸。

三星、索尼等各類工廠撤出中國的同時,或許是一時的進退,但他們在行業的主導地位卻讓我們肅然起敬,而這現象留給我們的最大問題或許應該是如何實現行業話語權,而不是無謂的自我吹噓與對競爭對手的各類嘲諷。

注: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文;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編輯:侃哥

關注爆侃數碼圈,瞭解前沿新科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