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鴦是三國時代的一員猛將,他的成名之戰是項縣之戰,當時文鴦隨父親文欽以及毌丘儉發動淮南之叛,司馬師親率大軍來鎮壓。

叛軍在項縣之外尋找戰機,文鴦當時只有18歲,但勇力過人,他親自率領一支突襲隊,趁夜殺入司馬師的大營,讓司馬師受驚不小,剛動過手術的那隻眼傷口突然崩裂,眼珠都崩了出來,為了不影響士氣,司馬師強忍劇痛,用牙咬住被子,把被子都咬破了。最後終因寡不敵眾,文鴦衝殺了一陣,只得撤走。

魏軍前來追擊,文鴦大怒,僅率十餘騎又返身殺回,深入敵陣,風馳電掣、摧枯拉朽,無人可擋,魏軍只得停止追擊。過了一陣,魏將司馬班又率8000精銳騎兵再追,文鴦毫不懼怕,再次殺回,「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

這種英勇無畏,恐怕只有趙雲在長坂坡、典韋在南陽、張遼在逍遙津以及關羽在白馬之戰可以相比,文鴦理應成為三國時代的超一流猛將,但文鴦在後世的名氣顯然與以上那些猛將差了很多,歸結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一是文鴦雖然很勇猛,但也改變不了那場戰役的總體格局。司馬師仍然很強大,文欽等人後來只好撤退,去與毌丘儉會合,誰知道此時毌丘儉已從項縣撤出了,文欽無奈,又想回壽春,但聽說壽春已被諸葛誕佔領,走投無路之際文欽最後投降了孫吳。

也就是說,個人雖然很厲害,但所在的團隊不厲害,不僅當場打了敗仗,而且後面也沒有再翻身,這一點與劉備不一樣,劉備打過敗仗,但最終勝利了,趙雲、關羽、張飛早年的英勇事迹可以大書特書。

二是文鴦其後隨父親投降了孫吳。文欽被孫權任命為鎮北大將軍,假節、封為譙侯,同時兼任幽州牧,但之後文鴦又重新投降司馬昭掌控下的曹魏,司馬昭表薦文鴦為將軍,賜爵關內侯。

這樣以來,文鴦的身份就有些尷尬,站在《三國志》的立場上看,文鴦就屬於叛來叛去的降將,不太好給他寫傳記,文鴦後來的身份應該算是魏臣,但淮南之叛亂已經定了案,文鴦不說是叛軍之將,最少也有「歷史污點」。

三是文鴦最終以叛臣蓋棺論定的。晉朝建立後,文鴦又成了晉臣,咸寧三年(277年)三月,文鴦臨危受命,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事,大破禿髮樹機能,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文鴦的軍事才幹再次得以發揮,此時文鴦名震天下。

但是晉武帝司馬炎不太喜歡他,原因估計與文鴦的歷史有關,但司馬炎也沒有怎麼難為他,僅僅是免了他的官,司馬炎駕崩後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東安王司馬繇說話有了分量,他是諸葛誕的外孫,當年文鴦曾背叛過諸葛誕,致使諸葛誕敗亡而被夷滅三族,所以司馬繇誣告文鴦謀反,而文鴦因此遇害,並遭夷滅三族,死時僅55歲。

文鴦作為魏臣有不光彩的歷史,作為晉臣就更尷尬了,他是晉朝叛臣,《晉書》也沒法為他揚名,結果文鴦的光輝事迹只能作「低調處理」了。


三國後期的文鴦那麼厲害,為啥人們很少把他與關羽,趙雲,典韋等人比較呢?

文鴦是三國後期一位非常厲害的青年將軍,槍挑鞭打,左衝右突,在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但是,文鴦大展拳腳的時候,已經是魏正元二年(255)前後,距離關羽威震華夏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已經三十五,六年過去了。與典韋比則更早,常言道,時勢造英雄,不同時期,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是不一樣的。既有武力值,也有事業,人品,道德,以及政治方面等其他因素。

關羽,趙雲,典韋不僅僅武力值爆棚,雖然關羽,典韋最終慘死,但他們都算事業有成,被追認功勞,補授爵位,甚至進而成神,受到普遍讚譽。而文鴦雖然武力很厲害,但最終沒啥建樹,也缺少眼光,跟上父親文欽瞎轉悠,病急亂投醫,轉一大圈子,最後又回人家司馬家陣營,挺遺憾,挺窩囊憋屈的。

但如果要說文鴦的武力值,覺得應該能與青年時代的趙雲比肩,還有後面距離不太遠的景耀六年(263)的諸葛尚,都是可以列入同一級別的。(8:36)


右上角點關注 手有餘香!

這是一個關於《三國演義》的問題,與歷史無關。

《三國演義》的熱度太高,儒婦皆知。哪怕是不識字的老一輩人都能說出一些橋段,小編最初接觸《三國演義》就是聽的單田芳的評書,每天半小時,中午時分。 童年呀……

但,若隨機抽取街上行人問《三國演義》里的文鴛,小編相信沒有幾個人知道,為啥呢?作為一部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的高潮已經過去了。小編曾經和很多朋友聊過《三國演義》,不少朋友都說「諸葛亮死了之後我就沒再看了」。別說文鴛了,連杜預、王渾、羊祜、譙周也沒有多少人說得出個子丑寅卯來。

文鴛,活躍在《三國演義》尾段。他爸爸文欽與毌丘儉一起舉兵反對司馬氏,間接導致司馬師病逝。多筆墨渲染了文鴛的武力值。兵敗投降,後來為司馬氏北擊草原游牧民族,也是重彩寫他的善戰。後來死於門閥陷害,夷族。

一部章回體小說,大家看的多是熱鬧。前面部分,千里走單騎、火燒赤壁、長坂坡、轅門射戟……高潮疊起,人物形象鮮明,多被大家口口相傳。文鴛作為後期一位實際上篇幅不多的人物,雖然羅老師給了他超高的武力值,不被人記住也是情有可原的。

碼字不易,求關注。


謝邀。文鴦確實很厲害。小說把他比之於當陽長坂坡的趙雲。但他的故事太少,影響不大,這大概就是他未能與關羽趙雲典韋等並論的原因吧。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文鴦單騎退雄兵,寫文鴦,年方十八歲,身長八尺,腰懸鋼鞭,手綽長槍,殺入曹軍大營中,橫衝直撞,勇不可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直殺到天明,原盼父親救兵來,卻來了曹魏名將鄧艾。二人大戰五十回合未分勝敗。魏兵四面圍攻,文鴦手下兵皆逃散,。文鴦單人獨馬,沖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魏將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文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聲,直衝入魏將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復緩緩而行。"魏兵將復追,"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耶!提鞭縱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回,皆被文鴦一人殺退。"

多麼神勇的一位少年將軍啊!

文鴦後來投降了曹魏。後來又做了晉朝的將軍。於八王之亂中被殺身亡。


文鴦屬三國後期和西晉初名將,與關羽、趙雲、典韋等基本不在一個時代。《三國志》未單獨列傳,事迹散落在《三國志》毌丘儉、孫峻、孫綝、諸葛誕、呂岱等傳中,《晉書》 《晉紀》 《魏氏春秋》 等有零星記載。

1.文俶。網路配圖

文鴦即文俶(238?---291),字次騫,小名阿鴦。 譙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晉初名將。魏正元二年(256),文鴦隨父揚州刺史文欽,與鎮東大將軍毋丘儉在淮南起兵,討伐司馬師。時文鴦18歲,勇冠三軍。後兵敗,文鴦單槍匹馬沖入敵數千騎兵陣中,殺傷百餘人,進出六七次,追騎不敢逼近,隨父投奔吳國。

2.文鴦。網路配圖

吳甘露二年(257)四月,魏國鎮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司馬昭,吳國令文欽父子等支援。吳甘露三年(258)一月,諸葛誕猜疑殺文欽,文鴦和其弟文虎復投奔司馬昭。司馬昭赦免二人死罪,又表薦文鴦、文虎作將軍,賜爵關內侯,並殮葬文欽。

3.文俶。網路配圖

西晉代魏後,文鴦任平虜護軍。西晉咸寧三年(277)三月,文鴦臨危受命,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胡人部落20萬人歸降,名聞天下。西晉太康年間(280-289),文鴦被任東夷校尉、假節,未上任就免職。

4.文俶。網路配圖

西晉八王之亂中,被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所殺、滅族,時年55歲。


文鴛武力值一等一,可是智商太低,低於正常人,和關羽、趙雲、典韋這些英雄沒法比。要比也只能和呂布比。呂布武力三國無雙,雖然品德差點,但智力正常,那麼多人願意給他當爹。文鴛要是給人家當兒子,不見得有呂布搶手,或許根本沒人要。人們爭相傳頌的是三國英雄,不是英雄誰有興趣。


文:魚包歷史課(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請點右上角關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謝官方邀。文鴦,這個人物,《三國演義》是有專門的介紹的,一百一十回(接近尾聲)的前半回的章目就是「文鴦單騎退雄兵」。列位看官可以看看這個章節,其中把文鴦塑造的勇猛異常,不過這並不是小說的虛構,文鴦還就真的有這麼一段光輝史。

(文鴦)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騎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摘自《資治通鑒》

從史料的片段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文鴦的勇武實在是令人折服,從史料描述的層面來看,就文鴦這場驚世駭俗的戰績足以和關羽、趙雲、典韋從屬於勇武武將第一陣營。

和文鴦這場戰鬥同一性質的三國名將戰績主要是典韋的這一場——

操募人陷陳,司馬陳留典韋將應募者進當之,布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持戟大呼而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摘自《資治通鑒》

典韋的勇武強悍可見一斑,關羽和趙雲大家比較熟悉,我就不多舉例了。

可是為什麼在大家的歷史記憶,文化記憶里都沒有太多「文鴦」印象呢?以下梳理幾個方面。

第一,從時間上,文鴦出場太晚。廣義的「三國時期」從184年到280年,從黃巾之亂到三家歸晉,這是歷史概念。大家更加熟悉的應該是文化概念,主流的三國印象在蜀漢滅亡的263年,就已經截止了。

在文化上,印象上,我們討論三國名將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這個排行榜的最後一位,姜維,264年就已經身死。而文鴦成名的「夾擊司馬師」一戰發生在256年,這一年他十八歲。從這個角度,文鴦的出場時間太晚,無論是歷史上,還是文化上都沒有太多塑造的空間。

第二,官方的不認可,忠誠被懷疑。270年,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一系列走馬換將都無法解除邊患危機,最終是文鴦臨危受命,大破禿髮樹機能,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280年,文鴦被任命為東夷校尉、假節,正要上任的時候,司馬炎竟直接將其免官,並沒有給出官方理由。推測起來,起碼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則文鴦曾與司馬師激烈作戰,此次作戰和司馬師後來的早死應當脫不開關係;二則文鴦平定禿髮樹機能叛變的過程中積累了名望支持,尾大不掉,成為司馬炎的心腹大患;三則文鴦曾投降東吳,後因東吳內亂,才重新歸晉,司馬昭接納了,但是司馬炎就沒有這麼開闊的心胸了,防備和不信任可能從來就沒有消除過。

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文鴦即便是勇武過人,可是也無法和關羽、趙雲、典韋相提並論了。


原創碼字著實不易,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歡迎跟我一起讀詩書,學歷史。點個贊,就像是跟我擊個掌。


文鴦在三國演義後期出來的名將。但是為什麼人們很少將他和關羽他們一樣並列一起,是有以下幾點:

一、在整個三國時期,後期的武將普遍沒有前期的厲害。整體武力漸趨勢微。跟前期的關羽,趙雲,張遼,典韋,呂布,張飛,許褚,馬超,黃忠,孫策等人比。

二、文鴦出名時間短,而且出名的一仗是小規模的一個攻城。自己和父親只有五千人。守城也只有一萬人。且守城方也是些無名小將多,除了他和鄧艾交手五十回合外,沒受到太多挑戰。

三、三國後期,姜維武力排名第一,殺徐質,郭淮,打敗鄧艾兒子鄧忠。姜維打鄧忠時,還以為眼前的年輕人是鄧艾,沒想到他是鄧艾兒子。這說明鄧艾的武力比姜維差點。文鴦跟鄧艾差不多,證明他也比姜維差。

四、文鴦跟姜維,鄧艾比,智商更差,也沒什麼計謀展示,除了一會兒投降東吳,又一會兒投降司馬昭,讓人不齒。


關羽闖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趙雲七進七出,闖百萬大營救阿斗,左砍右殺,一槍刺死河北名將高覽,誰又能比。典韋力氣山大,拿起敵兵當武器,誰又能做到。文鴦荊州地區最有名的上將,忠心職守,沒有羅大師的編製,又怎能揚名天下。

連一代英雄朱元璋在羅貫中眼裡也就是個曹操。誰叫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呢,算跑得快,害得羅先生差點做了俘虜,美好的夢想就此破滅,四處漂泊,連明軍打到漠北都能莫視。對內卻宣揚陰謀鬼計,搞內鬥,害人不淺。不愧是商人家庭出身,這幾佰年無人超越。


我的理解就是,東吳除了太史慈沒有其他卓越的了,再寫個充門面的人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