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不討厭,不僅不討厭,還覺得恰到好處,不做作、不誇張,貼合當時的觀看感受。

我是一個老友記的忠實粉,非常喜歡看,特別喜歡前兩季,看的好幾遍,每當看到搞笑的部分,就會和觀眾一起笑起來。但這種笑點,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我身邊的同事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都是工科出身,他就不喜歡看老友記,覺得沒意思,好無笑點,體會不到哪裡令人著迷。每次我在看,樂的合不攏嘴的時候,他確一臉茫然,不知道哪裡好笑,笑點在哪。

我之後分析過,我個人認為,能喜歡老友記的、能和人物一起歡笑和悲傷的人,都從在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的單純,哈哈。真的,只有善良單純的人才能體會老友記中的喜怒哀樂。才能感受到那份友誼的珍貴。

本人特別喜歡錢德勒和喬伊,活的是那麼的真實,對人對事都那麼善良、真誠。還有他們之間的哥們情誼,記得有一個橋段,就是錢和莫在一起了,錢要搬到莫哪裡住,當喬伊之後到,生氣關門走,有開門回來,緊緊和錢擁抱在一起時,熱淚盈眶啊!還有錢和莫買了新房,錢和喬伊說,那道你認為我們買新房了會不給你留一間嗎?真的,這纔是真正的兄弟情。

真的,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六年了,現在已經不想以前那麼有空刷劇了,但每次看到老友記的新聞或是視頻還會關注,想起曾經的過往!


謝邀!

「罐頭笑聲」又稱背景笑聲,是指在製作方覺得你「應該笑的地方」插入事先錄好的笑聲。「罐頭笑聲」最先的應用在無線廣播中,營造一種集體氛圍,帶動聽眾的情緒。後來纔在電視作品中應用,使電視機前的觀眾有一種現場氛圍,達到刺激觀眾發笑的效果。其實它是一種潛意識的模仿行為,就如同,你旁邊的人莫名的哈哈大笑,你雖然不知道笑什麼,但你也會被感染而哈哈大笑。「罐頭笑聲」一直備受爭議,覺得它剝奪了人類表達情感的自由。但它依然能出現在電視節目中,說明它起到了作用,不管你喜不喜歡,存在就有理由。

再單說《老友記》裏的罐頭笑聲,我不討厭,很多網友都說過《老友記》的笑聲大部分都是現場錄音的,這也說明這符合了現場觀眾的笑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折射出美國文化的一方面。如果現場觀眾笑了,而你不覺得好笑,也許是語言及文化差異導致的,當然也確實存在濫用笑聲的地方,我現在說的是一個大的方面。 拿我的經驗來說,一般他們笑了,而我不覺得好笑,我可能會倒回去再看看情境或者語言,分析下為什麼他們覺得好笑。這也不失為一種瞭解美國語言及文化的一種方式。

比如S01E05 Joey巧遇前女友,想去和她說話,但又不想顯得太迫切,於是Joey :「One Mississippi,two Mississippi,three Missssippi...」。One Mississippi是美國人的數秒方法,因為讀Mississippi這個單詞剛好大約需要一秒,這種方法美國人從小就會,也可以說成「Mississippi one, Mississippi two, Mississippi three……」

總之,凡事都有兩面性,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老友記》我沒有任何一個討厭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不喜歡。

像有位答主回答的,老友記是有現場觀眾的,很多笑聲是現場收的。國產的情景劇也是,像比較古老的《東北一家人》,都是有現場觀眾的,這種觀看體驗應該非常有趣,不知道我能不能有機會體驗一下。

但不排除有些笑聲是為了效果而後期剪輯增加的,讓你不舒服的應該是這點。我有一個朋友也特別討厭那些突如其來的笑聲,但剪輯是有節奏的,或者覺得某個地方需要引導一下觀眾,或者覺得某集的笑點不密集,都需要用罐頭笑聲來做一下心理引導,達到語氣的效果。關於罐頭笑聲的心理效果,是有心理學實驗驗證過的。

罐頭相聲的作用,相當於相聲小品的觀眾席中「領掌」的角色。「領掌」並不是中國特色,外國有很發達的劇場演出,在劇場演出的時候,就有負責領掌的角色,這也成了戲劇界的傳統。至於領掌是不是舶來品,我還沒有考證過。

結論:你對笑聲的厭惡,應該不是現場觀眾自然發出,而是後期剪輯為了效果而增加的。你是對不自然的東西,又本能性的反感。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老友記劇裏的笑聲並不都是配的,他們錄製現場也是有觀眾的,你可以仔細聽,每次的笑聲並不一樣,看老友記的花絮也可以看到現場觀眾

第二,老友記屬於情景喜劇,喜劇在於表達的包袱能讓更多人清晰的知道,像我們中國人可能對美國的歷史時政新聞並沒有相當的瞭解,有笑聲在也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笑點所在,美國人感覺好笑而我們一臉茫然,這也可以讓我們知道中美文化差異,瞭解當地文化。對於後人也是一種幫助,可能當時這屬於一個笑點,但多少年後再去看,有笑聲的地方放在今天已經過時,讓後人瞭解當時的流行幽默元素

第三,有笑聲的搭配有助於引起觀眾共鳴,有時候看到一個搞笑的地方,有笑聲出來而此時你也感覺很可樂,這就會讓人在心理上感覺我跟大家笑點一樣,感覺是很多人一起看劇,看劇大多數都是獨自一人,有這種大家一起觀看的感覺很好……

所以我感覺搭配笑聲是成功之舉,個人很喜歡


《老友記》為何配這麼多笑聲?

嗯…怎麼說呢?有一種情緒是會感染的,就比如笑!

看別人笑或聽到別人笑,都可以讓自己笑!

畢竟《老友記》是一部情景喜劇,站在製作方角度,就是打造輕鬆氛圍!這樣也更容易告知觀眾,包袱來了!你準備好笑了嗎!


深有感觸,本來想晚上練聽力順便助眠,結果那狂野的笑聲讓反倒炸醒了我


《老友記》從我大學開始一直陪伴至今,我不但對笑聲不反感,反而特別喜歡,因為這些笑聲都是在現場拍攝的狀態下錄製的真實的笑聲。在那個點上就是有笑點,大家覺得很有趣,為什麼要去掉呢?


就像聽相聲有帶頭鼓掌起鬨的,起個烘托氣氛的作用,有利於提升節目效果


烘托氣氛,很到位,有代入感。很多點get不到,需要笑聲引導。


對不起,沒看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