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這五年漢文帝勵精圖治,且看他都做了什麼吧。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大家好,小編帶您一天看盡五年史,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資治通鑑》的第46個五年,公元前178年到公元前174年。今天的關鍵詞是:罪己詔,誹謗之木,賈誼,治安策

上文書說到了呂后去世之後,陳平、周勃、灌嬰等人帶領下,朝廷內外合力把呂氏誅滅。繼而迎立代王劉桓做了皇帝,就是漢文帝。

文帝繼位次年,陳平去世,周勃繼任丞相。而當時諸侯王都在住在都城長安加上他們的親眷用人,浩浩蕩蕩一大羣,每年要耗費大量糧食,導致長安糧食供應緊張。另外長安的糧食供應還要養南營北營兩支軍隊,這就導致了巨大的運輸壓力,爲了緩解壓力,漢文帝想出個辦法,就讓諸侯王都到封地去。但是命令下去之後,都沒有什麼反應,不得已之下他讓丞相周勃做表率,並免去了周勃的丞相職位,灌嬰繼任爲相,一舉兩得,順便打擊了一下權臣。

這一年出現了日食,漢文帝聽信天人感應的學說,覺得這是自己做的不好才導致了老天示警。於是他下了罪己詔,這種每逢日食、瘟疫或者水旱災害等時候發佈罪己詔的操作就從這裏開始的。但是到後來就流於形式了,甚至到了明朝知道是月亮擋住太陽才產生日食的時候,依然在沿用這個操作。

這個罪己詔中漢文帝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招納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的人。這個操作引起了灌嬰的疑惑,他對文帝說,主上應該有雷霆之威,現在你和顏悅色的開門納諫是不是有點懦弱。並且,有人說你錯了你怎麼辦,你要是責罰他們就讓以後的人不敢再提建議了,江山就危險了。文帝說他會向堯舜學習,虛心納諫,努力實行堯舜之道。後來,他還廢除了誹謗和妖言之罪,讓人敢開口講話。他說“古之治天下,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進善之旌,就是表彰皇帝做事做得好,由百姓給皇帝發獎狀,現在大家送錦旗給醫生、警察等等就是這個做法的延續和發展。他還重新立了誹謗之木,大概就是在橋樑的柱子上讓人自行寫上政策的得失,從而幫助帝王糾正錯誤,最開始是堯開始這麼做的。

然後就是一片政治清明的景象,文景之治從這個時候開始。雖說文景時期好黃老之道,行清靜無爲之事,但是這個時候明顯的有一些儒家的思想表現出來。也許是儒家寫的書所以拿儒家標準測量了一下所有的事情,也有可能黃老之道的積極入世態度和儒家的有一部分相仿,但是各種表現是差不多的。

這個時候袁盎、賈誼等人就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了。真是有一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感覺。賈誼上書漢文帝,提出了重視農桑。文帝爲了表示對農業的重視,甚至自己下地進行耕種,這個做法也傳了下去,後世皇帝也會象徵性的耕種一下。還提出了平準之法,大概和李悝變法的時候做法相似,豐年政府買進,以穩定物價,荒年政府賣出以救濟災民並防止哄擡物價。

漢文帝勵精圖治丨一眼五年46

匈奴人右賢王進犯上郡,丞相灌嬰帶兵八萬五千趕跑了匈奴。朱虛侯當時在迎立誰做皇帝的事情上沒有站在文帝這一邊,他認爲要迎立齊王,這事被文帝知道了,文帝給他的封賞降了幾個檔次以示懲罰。朱虛侯心懷不滿,就趁這個時候起兵造反。他就讓追擊匈奴的灌嬰撤回,並派其他人前去征討,不久就平定了叛亂。

漢文帝想重用賈誼,但是其他大臣說他想要用所學擾亂各種制度罷了。這明顯就是黃老的大臣對賈誼等銳意改革的抵制。賈誼就做了長沙王的太傅,後來由於長沙王意外身亡,他覺得自己失職,鬱鬱而終。賈誼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散文《過秦論》等說理透徹清晰明瞭、賦《吊屈原賦》、《鵩鳥賦》等等作品在楚辭的基礎上開創了漢賦這一文學形式。漢賦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摹仿屈原《離騷》體的騷體賦,賈誼的作品就屬於這種;一種是漢代新創的散體大賦,後者日益發展,成爲漢賦的主體。

話說周勃回家之後,害怕被暗殺,每日披掛兵甲,讓家人整兵以待。這讓好事的傳到了文帝那裏,以爲他要造反,就把他抓到了長安。然後他用了一千金纔買通獄卒給他通信,等到薄太后等人說服漢文帝放出了周勃的時候他說,我曾經掌管百萬軍隊,而不知道原來小吏這麼值錢。

漢文帝勵精圖治丨一眼五年46

上文說過了漢文帝爲了穩定貨幣市場,因爲半兩錢太重就鑄造輕便的筴錢,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嚴重。他就造了重一些的四銖錢,併除掉了盜鑄令,讓民間可以自行造幣,這樣穩定下了物價。這是中國早期的貨幣發行的嘗試,也是中國早期的經濟學。這件事賈誼也建議要讓民間製造的分量足夠,不能生產劣質錢幣。最開始還是可以,但是鑄造劣質錢幣的利潤太大,後來劣質錢無可避免。

淮南王造反未遂,不提。匈奴冒頓單于去世,老上單于繼位,繼續嫁女兒給單于,不過這個時候把中行說給強制當陪嫁嫁過去了。中行說後來爲報此仇,給匈奴出了不少對付漢朝的主意。

後來賈誼上書治安策,提出削藩的主張。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了,沒有看夠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小編:朝夕五秋,每天都有更新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