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是固態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稱爲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集合體,也有少數包含有生物的遺骸或遺蹟(即化石)。岩石有三態:固態、氣態(如天然氣)、液態(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態物質,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雖然岩石的面貌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從它們形成的環境,也就是從成因上來劃分,可以把岩石分爲三大類: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1、沉積巖

沉積巖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種岩石類型。它是由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等碎屑物質在常溫常壓下經過搬運、沉積和石化作用,最後形成的岩石。


地質基礎知識(一):岩石的分類



沉積巖的物質來源主要有幾個渠道,風化作用是一個主要渠道,它包括機械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機械風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經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學風化是由於水、氧氣、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學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細菌、真菌、藻類等生物風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此外,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質也是沉積物質的來源之一;植物和動物有機質在沉積巖中也佔有一定比例。


地質基礎知識(一):岩石的分類


不論那種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質都要經歷搬運過程,然後在合適的環境中沉積下來,經過漫長的壓實作用,石化成堅硬的沉積巖。

2、巖漿巖

巖漿巖也叫火成岩,是在地殼深處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巖漿,在侵入到地殼上部或者噴出到地表冷卻固結並經過結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爲它生成的條件與沉積巖差別很大,因此,它的特點也與沉積巖明顯不同。


地質基礎知識(一):岩石的分類



在野外觀察,沉積巖常具有成層構造,層狀構造是沉積巖所獨有的特徵。而在巖漿巖發育的地區則常常見到節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層理;在礦物組合上,在巖漿巖中出現的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等礦物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在常溫常壓條件下不容易保存,因此,在巖漿巖中出現的礦物在沉積巖中很少見到。既使是同一族的礦物,比如雖然都有長石出現,它們在成分上也不一樣。在沉積巖中的長石一般是鉀長石和含鈉高的酸性斜長石,而在巖漿巖中常常見到的含鈣比較高的基性和中性斜長石,這些在沉積巖中都見不到。

3、 變質巖

在地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積巖、巖漿巖,由於後來地質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在固態情況下發生了礦物組成調整、結構構造改變甚至化學成分的變化,而形成一種新的岩石,這種岩石被稱爲變質巖。變質巖是大陸地殼中最主要的岩石類型之一。


地質基礎知識(一):岩石的分類



在變質巖的概念中,有兩點必須強調,這是變質巖區別於沉積巖和巖漿巖的關鍵所在。首先,變質作用形成於地殼一定的深度,也就是發生於一定的溫度和壓力範圍。既不是沉積巖的地表或近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也不同於巖漿巖形成時的高溫高壓條件;另外一點就是變質作用中的礦物轉變是在固態情況下完成的,而不是巖漿巖那種從液態的巖漿中結晶形成的。

從以上描述來看,三大巖類似乎很好區分,它們的成因似乎也很清楚。但實際上,不論那類岩石的成因,都是在長達一、二個世紀的爭論中不斷建立和完善的。比如“水成說”和“火成說”的長期論爭,最終以岩石多成因,以及巖漿的存在被肯定而告終。岩石成因的爭論過程,就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

地質基礎知識(一):岩石的分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