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沒找到截圖,憑記憶說說吧。《大黃蜂》開頭有一段在塞博坦星的打戲,擎天柱在載具和人形之間切換,其中載具確實有點像來到地球之後的大拖頭。但我覺著這應該是五部《變》裏甚少出現的「塞星形態」,和地球汽車沒有什麼關係。

每一頭變形金剛,其最初狀態都是所謂的原生體,就像人類的胚胎一樣。注入生命後(例如用領導模塊),原生體成長為塞星人,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形態,但變形前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還記得片頭那縱橫交錯的「高架橋」嗎?

沒錯,塞博坦星作為一顆機械文明高度發達的星球,其表面和內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生產設備。設備之間的物資運輸依賴這些公路和高架橋,所以很多塞星人都掌握了變車的技能。擎天柱作為反抗軍領袖,選擇變成平頭卡車而非戰機、和諧號的目的不得而知(也許漫畫裏有交代),但確實是符合背景設定的。

再看看大黃蜂,他的塞星形態也能變跑車,掃描了甲殼蟲之前和之後的人形是不一樣的。塞星和地球處於同一宇宙,物理定律也是完全一樣的。既然在地球上汽車被設計成這個樣,那麼用途類似的塞星車也應該具有相似的形態才對。(下圖1為掃描前,下圖2為掃描後,注意看胸甲。)

當然如果深究下去,電影裏的塞星車也有不對勁的地方。比如說為什麼要有擋風玻璃?司機根本就不存在。乘客座的空間完全可以省略,整輛車應該更扁平才對。其實不僅是電影,原著漫畫也在討好觀眾審美VS設定邏輯之間向前者傾斜。因為《變》誕生的目的之一,就是把美國人的「汽車情懷」具現化。


這纔是正宗的g1形態,是真正貼合早期動畫形象的。

對於真正的變形金剛玩家來說,這個方方正正的平頭卡車形象,纔是真正的大哥,纔是真正的童年,纔是真正的從小就有的情懷。

從07年開始上映的五部《變形金剛》電影,才更像是衍生的故事線,而絕非變形金剛的故事主線。

去看看變形金剛的玩具也不難發現,最經典的大師級[MP級](Master Piece)的玩具,其中第一號MP-01,就是這個平頭卡車,而電影線的大師級玩具,其冠名就需要再加個後綴[MPM](Master Piece Movie)。由此也不難看出哪個是正統,哪個是衍生了。


因為這樣更容易讓人接受,加上變金剛是漫畫改編


原因很簡單,因為是地球人想出來的。


這就是他的不合理處,構思不符合邏輯,所以不用太認真


還原動漫,我感覺拍的很好。尤其結尾,緊接變形金剛1。非常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