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年 6 月 24 日,长沙。几位考察湖南制宪的四川人来到星城,领头的是前任四川督军熊克武。湖南制定省级宪法成为当时的热点,引起外省政界精英的关注。从 1918 年到 1920 年,熊克武主持川政,四川的局面是辛亥革命以来最稳定的时期。在随后的各方势力角力之后,权力转移到实力派刘湘手中。但刘湘是支持熊克武的,所以熊克武在幕后主导四川搞联省自治,同时试图将内部矛盾向外转移。那么,熊克武此次湖南之行果真是来学习取经的吗?他对赵恒惕援鄂倒王持何态度呢?

回师两湖——吴佩孚在湘鄂川打响回马枪

1921 年 8 月 9 日北京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解除王占元湖北督军一职,由萧耀南继任。王占元离开武汉时对送别的同僚说,没想到“末节买只死小猪!”他将失败归咎于赵恒惕与吴佩孚,何不反思一下自己治理湖北的作为?王占元出生于河北邯郸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早亡,年少时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当兵。因勤奋勇敢,被保送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甲午战争时,王占元与张怀芝、曹锟等人参加了鸭绿江战役。北洋时期王一直主张“和平统一”,但发声微弱。晚年的王占元热心慈善事业,为山东、河北等灾区募集善款,东奔西走,深受百姓好评。

8 月 12 日,吴佩孚悄然来到武汉,不过问湘鄂的战事,要见败军之将孙传芳。他非常看好孙传芳在此次战争的表现,要保荐其为长江上游总司令。从此,孙传芳便成为吴手下的一员骁将。可见吴佩孚表面上对湘军援鄂漠不关心,其实,他时刻关注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连败将的勇猛表现都了如指掌。吴大帅一到,新任督军萧耀南的风头全被抢走了。吴佩孚不经意地过问了一下萧耀南的人事安排,然后稍作调整,收编的部队将帅便唯吴大帅马首是瞻了。于是在武汉,时人不知有萧耀南,大家都望着吴大帅的一举一动了。吴佩孚到武汉不是来为王占元搞善后的,那么,这位有着一统河山理想的北洋儒将会有哪些动作呢?启程来武汉之前,吴佩孚已派靳云鹗部开抵汀泗桥,河南宏威军司令赵杰部开抵纸坊,陈嘉谟部开抵贺胜桥。随后,又令张福来部、张克瑶部开抵汉口。他严令各军固守各自阵地,不得擅自单方行动。显然,这是针对先期援鄂的靳云鹗部擅自行动而定制的战略部署。

回师两湖——吴佩孚在湘鄂川打响回马枪

靳云鹗是靳云鹏之弟,随萧耀南部坐守待命。可他看到湘军与鄂军打得正酣,心动手痒,就瞧准时机向湘军发动了偷袭,没想到湘军早有防备,让他碰了个硬钉子,不得不撤出汀泗桥。湘军经过几次激战,打败了孙传芳,赶跑了王占元,此时,群情振奋、斗志旺盛。吴佩孚虽坐镇武汉,但一旦惹怒了势不可挡的湘军,立足未稳的直系部队将成瓮中之鳖。但知道如只守不打不是吴佩孚的性格,他令萧耀南跟赵恒惕说,王占元既已走人,接下来的事咱们好商量。萧耀南向湘军提出停战议和,这一方案正合赵恒惕的心意,毕竟吴佩孚这块骨头不好啃。于是赵当即下达停战令,吴佩孚就有了从容布阵的时间。那么,吴军与湘军谈得拢吗?

几天之后,吴佩孚下令扣留来武汉等着和谈的赵恒惕代表,向湖南开出价码:第一,湘军无条件退出湖北;第二惩办制造战争的湘军师长宋鹤庚、鲁涤平。同时,委任张福来为前敌总指挥,先前部署的兵力陆续开始攻击湘军。8 月 16 日吴又派海军总司令杜锡珪率领建中、江元等舰协助陆军向已占领宝塔州、嘉鱼一带的湘军发起进攻。赵恒惕没想到吴佩孚会翻脸不认人,后悔不该下令停战。8 月 22日赵下达“宁死不退”回击命令,严令军官当逃兵,战士可先斩后奏,战士当逃兵,军官可在阵前执法。旅长以上军官必须亲赴火线督战,人在阵地在。

命令下达当天,湘直两军在汀泗桥展开激烈争夺战,湘军组织了敢死队,冒着炮火冲锋前进,连续冲锋夺取直军 4 挺机关枪。两天激烈,汀泗桥火车站几易其手。到了 25 日靳云鹗所部被湘军团团围住,动弹不得。那么,靳云鹗这名猛将能从重围中脱身吗?在战斗中,直军枪枝遗弃一地,有着“叫花子军”之称的湘军士兵纷纷捡拾武器,于是靳云鹗瞅准时机,发起大反攻,湘军招架不住,节节败退。

同时湘军一部长官受过吴佩孚的恩惠,率部倒戈。形势突变,湘军人心动摇。吴佩孚又令海军在金口决堤,淹没湘军阵地。赵恒惕闻讯立即赶赴前线,处决了两名延误军机的团长,湘军这才继续拼命抵抗。8 月 28 日杜锡珪率领多艘军舰,运载作战部队,长驱直入岳阳。湘军面对从来没遇过的海军,根本无力还击。眼看军舰与部队炮轰岳州城,此时,赵恒惕正坐阵岳州指挥,见铁路桥梁被毁,只好坐轿逃跑。直军海陆齐进,湘军战线溃败如水。此时的赵恒惕调动不灵,四面受敌,跑回长沙时,伤兵满街,惨不忍睹。长沙恐难以守住,只有退守湘西。正当他匆忙部署撤到湘西之时,驻长沙英国领事提出愿从中调停,这是赵恒惕求之不得的。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自然讨不到便宜,只好无奈让出岳州。吴佩孚之所以同意英方调停,主要是考虑到要全力对付已进入鄂西的川军。原来,赵恒惕之所以决意“援鄂”,就是熊克武到长沙作了秘密承诺,川军不公开宣布“援鄂”,但只要湖南前脚动身,“四川援鄂军”后脚就到。

回师两湖——吴佩孚在湘鄂川打响回马枪

川军将东进“援鄂”作为扩大势力范围的关键一战。刘湘任总司令并亲率第一路军,派湖北籍将领潘正道为前敌总司令。川军沿江顺流而下,占领巴东、秭归后,由长江南北岸分兵为三路进攻宜昌。大军压城,直军刚打跑湘军未及休整,情势危急。而此时赵恒惕却不知川军行动迅捷,忙于与吴佩孚议和。既已与湘军停战,吴佩孚迅速调派劲旅日夜兼程,赶赴宜昌迎敌。

9 月 14 日吴佩孚乘坐楚泰舰赶往前线督战,指挥部队奋力击退先期威胁宜昌的川军,可未等直军喘息,川军南路一部又进抵磨盘山,宜昌再次告急。18 日吴在长江北岸架炮轰击南岸川军,南北两岸川军被迫撤退。从 18 到 27 日,直军有了海军参战,先后夺回失地,赶跑了鄂西的川军。粉碎了川湘并吞湖北的图谋。川军退出鄂西,吴佩孚不再追击。主要是考虑到四川易守难攻,自己还要应对北方奉系和南方孙中山。吴佩孚盯住川军的责任交给孙传芳,对付湖南的责任交给张福来,自己则不失时机,回师两湖,掌控湘鄂川战争果实,实现一统河山的理想又前进了一大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