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太平公主也不是個善茬,在唐玄宗繼位後,這對姑侄的鬥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玄宗不殺她,那太平公主又將會是下一個武則天。

贏在起跑線上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的幼女,女皇武則天所生,史籍上對她的確切出生年月記載不祥。武則天和高宗所生的兩個女兒中,由於大女兒剛出生不久,為了陷害王皇后,被武則天掐死,因而對

自己惟一的親生女兒太平公主備加的疼愛。

史書記載,太平公主長得「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大概就是一個豐滿的美人吧,不僅如此,太平公主腦子也好使,精通權謀。武則天認為她很像自己,於是台蘋果公主更加疼愛。

高宗永淳年間以前,親王的實封戶為八百,最多的也不過一千,公主出嫁則為三百戶。然而太平公主的「湯沐邑」則高達到一千二百戶,聖歷初年更加到三千戶,「貴比親王」。儀鳳年間,吐蕃請求以太平公主和親,被武則天拒絕。幾年後,公主下嫁給薛紹。但薛紹在武則天垂拱年間被誣告與諸王謀反被處死,後又嫁給武攸暨,也就是武則天侄子為妻。《大明宮祠》中說她曾與武承嗣結婚,是不符合史實的。薛紹死後,太平公主本想嫁給武承嗣,但恰好這時武承嗣有病,太平公主罷婚,未能如願,並沒有與武承嗣結婚。

武則天死後,太平公主成為朝中實權派人物

太平公主是唐代很有政治野心的一位公主,早在武則天在位時期,隨著其地位和權勢的不斷上升,就常和武則天一起謀議政事,並幫助中宗複位。武則天知道,在她死後,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與諸武氏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太平公主作為李顯、李旦的兄妹,她的丈夫武攸暨又是武則天的侄兒,其身份地位作為兩派之間的調停人最合適不過了。

《資治通鑒》記載,聖歷二年,「太后春秋高,慮身後諸武與太子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為誓文,高天地於明堂,銘之鐵券,藏於史館」。

意思是說,武則天晚年時,考慮到他死後李氏和武氏之間肯定是水火不相容的,於是,讓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等人發誓,不會相互攻擊,並用鐵券刻上,表示永世不忘。不過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武則天一死,下面這些小輩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怨,馬上開打起來,早把什麼鐵券誓文忘到腦後了。

不管怎麼說,武則天死後,太平公主朝政局勢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也為她日後干政打下了基礎。

太平公主的政治生涯

太平公主的一生其實並不太平,她的政治活動,大體與唐代三次大的宮廷政變相聯繫,可分為三個階段:一、謀誅二張,複位中宗;二、聯合玄宗殺韋後與安樂公主;三、玄宗滅太平。

1、謀誅二張

二張即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是高宗時宰相張行成的族孫,由於長的英俊瀟洒,被武則天招入宮中,充當面首(男寵)。二人出於山東名門,有著很強的政治活動能力,仗著受寵於武則天,橫行宮中,干涉朝政,嚴重地危及了李武政權集團的利益。《舊唐書》卷 《張行成附二張

傳》載:

「中宗為皇太子,太子男重潤及女弟永泰郡主竊言二張專權,易之訴於則天,付太子自鞠問處置,太子並自縊殺之。」

作為皇太子的長子,只因私下裡說二張專權,就被處死。在此事中武承嗣的長子繼魏王武延基,即永泰郡主的丈夫,連同永泰郡主一同被處死。可見當時二張的勢力已超過李武集團。長安二年,與太平公主一黨的司禮丞高戩受二張誣奏被貶。在此形勢下,太平公主與其夫武攸暨、宰相張柬之等於神龍元年正月,在東都洛陽利用禁軍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進而逼武則天退位,中宗復辟,復國號為唐。太平公主也因誅殺二張有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賞賜五千戶。更重要的是她在李武集團中的地位進一步抬高。

2、聯合玄宗殺韋後與安樂公主。

中宗李顯複位之後,胸無大志,政治上十分的昏聵,政事為皇后——— 韋後所掌,史稱「韋後干政」。韋後不僅與武三思淫亂後宮,而且與其女兒安樂公主及中宗昭容上官婉兒一起,依勢用勢,賣官鬻爵,歷史上有名的「墨敕斜封」即處於此時,不管什麼人,只要交錢30萬,就給予皇帝的墨敕,斜封副中書,稱為"斜封官",當時正員之外,用員外、同正、試、攝、檢校、判、知等五花八門頭銜,封授的官員多達幾千人。經過韋後這麼一折騰,唐代的財力日益消耗,政治混亂不堪。

神龍二年七月,李重俊被立為太子,這與一心想當皇太女,夢想繼承皇位的安樂公主發生了矛盾。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經常凌辱太子,這使得太子忍無可忍,倉促間發動政變,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但由於力量有限,自己也兵敗被殺。

太子被殺後,能夠對韋後干政構成威脅的只有太平公主一人了。而此時作為中宗妹妹的太平公主,對韋後的專橫也很不滿,對安樂公主索要皇太女的野心更加忌恨,往往溢於言表。兩派各樹黨羽,互相詆毀,紛爭不已。太子宮變失敗後,韋後、安樂公主又誣陷太平公主和相王與太子合謀,此事在中宗的干預之下,二人才免於災禍,由是太平公主與韋後、安樂的矛盾也進一步加深。

景雲二年,韋後毒殺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又密謀誅殺心腹之患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一心想走武則天的路,當第二個女皇。相王的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預得此消息,決定興兵靖難,拯救父親與自己。但認為自己的力量有限,就派人與其姑母(太平公主)取得聯繫,以徵得她的支持。而此時的太平公主也在考慮自己的安危處境,二人一拍即合,結成聯盟。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之後,景雲二年六月庚子夜,發動政變,殺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四天後,由太平公主出面說國家將有大亂,要立年長的人為君,於是要少帝李重茂退位,立相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接著,太平公主以姑母的身份入宮對少帝說:「天下事歸相王,此非兒所坐」。在這件事情上,太平公主表現的非常有魄力,相王李旦能坐上皇位,太平公主居功至偉。

太平公主也因擁戴之功,又加封了五千戶,這是她的封地總共有1萬戶了。這是至大唐開國以來,首次加以如此高的實封。而睿宗對這位胞妹更是尊重,視為輔弼,讓她干預朝政,商議軍國大事。由是太平公主勢焰熏天。每次宰相奏事的時候,睿宗先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然後才問有沒有同太子商量過,最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自宰相以下,幾乎所有人都唯太平公主馬首是瞻。

太平公主在這時已達到了她一生政治權利的顛峰,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一場災難正悄悄的向她逼近。

3、玄宗滅太平

太平公主並非安分之徒,她的野心並不比韋後小,也夢想著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得權之後,利欲熏心,積極準備力量,結黨營私,意圖篡權。李隆基雖被立為太子,但處理政事時候,卻經常受到太平公主的掣肘。

但是李隆基也絕不是令人擺布,在與李隆基的較量中,太平公主愈加感到自己的這個外甥不是個平庸之輩,對李隆基越來越害怕。由於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個兒子,於是,太平公主散布流言說「太子非長不立」,請更立太子。不僅如此,她還在太子的東宮安排了耳目。

《舊唐書·后妃·玄宗元獻皇后》載:「時太平用事,尤忌東宮,宮中左右持兩端,而潛附太平者,必陰伺察,事雖纖芥,皆聞於上。」

這使得李隆基深深感到了太平公主對自己的威脅,但苦於力量有限,還不能反抗。景雲二年二月,睿宗聽從宰相姚崇、宋璟的建議,使太子監國,為避免一山二虎,激化二者的矛盾,議把太平公主遷往東都。

此事遭到太平公主的強烈反對,太平公主甚至將車駕開進光華門,把宰相叫過來,說要廢掉太子。於是,睿宗與李隆基不得不作出讓步,只將公主遷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並以離間姑侄之罪,把姚崇、宋璟分別貶為楚州、申州刺使。五月,李隆基在太平公主黨羽的強大壓力之下,主動建議召太平公主回京師。這進一步加劇了二者之間的鬥爭,助長了太平公主的囂張氣焰。

公元712年,睿宗傳位李隆基,改元先天,是為唐玄宗。此後太平公主加速了自己的政治活動,並企圖派私黨與宮人元氏在玄宗常吃的赤箭粉中下毒,未能成功,進而決定於次年七月舉兵叛亂,奪取皇位。就在她們緊鑼密鼓的準備時,唐玄宗也在暗中積極的積蓄力量,以對抗太平公主。

在探知太平公主的謀亂日期後,玄宗提前發難,利用羽林軍的力量,先殺太平公主的黨羽——— 羽林軍將領常元楷、李慈,然後捕殺宰相蕭至忠、岑羲等,一舉消滅了太平公主一黨的核心力量。

太平公主本人,在平叛之時住在宮外,聞變逃脫,逃入南山,終因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三月後出山,被處死在家中。諸子亦被處死數十人,只有薛崇簡正直善良,曾多次苦諫其母而被鞭打,被玄宗特免,官復原職,並賜姓「李氏」。在唐代歷史上,存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太平公主政治勢力,至此土崩瓦解。曾煊赫一時的太平公主,落得了被殺的結局,結束了她並不太平的一生。


唐朝是一個女強人輩出的朝代,前有女皇武則天,後有差一點就跟隨了武則天步伐的太平公主。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這對母女真是太相似了,都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是太平公主還是有點弱,在武則天死後,立有大功的太平公主,竟然被自己的親侄兒唐玄宗被逼自縊。那麼,為何唐玄宗不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寵愛的小女兒,從小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16歲,她下嫁給了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兩人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婚後甜蜜,此時的太平公主潔身自好,賢妻良母。然而,好景不長,薛紹因其長兄謀反而受到牽連,慘死獄中,瞬間太平公主成了小寡婦。隨後,武則天將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太平公主並不喜歡這個武攸暨,兩人貌合神離,各玩各的,太平公主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沒有愛情,那就用權力來彌補內心的空虛寂寞冷。此時,武則天已經登基為皇帝,熱衷於權力的太平公主開始參與朝政,走上政治舞台。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家兒媳,但是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後來,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兵變,誅殺二了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在誅殺二張中有功,李顯繼位後,她得到了極大的封賞,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幕前,積极參与政治。

不久之後,李顯被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死。太平公主又聯合自己的侄兒李隆基,清除了韋氏黨羽,擁立相王李旦複位。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傾朝野,凡是朝中大事李旦都要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商議。隨後,太平公主懼怕太子李隆基的英明神武,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他決定改立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太子。於是,她不僅監視李隆基,而且向李旦進讒言,廢立太子李隆基,但都沒有奏效。她隨即在朝中發展勢力,結成朋黨,企圖加害李隆基。

公元712年,李旦突然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了李隆基,打了太平公主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也加劇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太平公主這方蠢蠢欲動,企圖發動政變,拉李隆基下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為強,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見形勢不對,逃到了寺中。後來,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太平公主的兒子和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她所有的家產也都被沒收充公,都頭來只是一場空夢罷了。

太平公主和她的母親武則天都嗜權如命,既享受了權力帶來的快感,也反受其害。特別是太平公主還是太嫩了,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最後成為了失敗者。帝王之家沒親情,唐玄宗李隆基為了坐穩皇位,必須要處死自己姑姑太平公主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各位,你們說呢?


唐玄宗賜死姑媽太平公主實屬迫不得已!

1.太平公主是高宗與武則天的最小女兒,很小就受爹媽的寵溺,而且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容貌、氣質與性格很像自己,後來,政治方面的大事也私下與她商量,太平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也有了政治經驗與謀略!

2.中宗李顯駕崩後,利欲熏心的韋後利用宗族勢力把持朝政,拉幫接派,廣植黨羽,禍及李唐王室,妄圖成為武則天第二;李隆基聯手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後勢力,扶持老爸相王李旦登基,作為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順理成章地被冊封為太子。

3.李旦當政,實權掌握在太平公主手上,憑嫻熟的政治手腕在朝中建立了崇高的威信,勢力也越來越大,及至後來,朝中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門下。

4.唯恐果斷堅決的侄兒李隆基成為自己威儀天下的障礙,她多次向哥哥建議更換太子,懦弱的李旦尚在猶豫之中,長袖善舞的太平公主就開始在朝庭散布對太子不利的謠言,並巧妙安插耳目,監視太子,讓李隆基提心弔膽、誠惶誠恐、惴惴不安!

5.最後李旦經鄭重考慮還是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太平公主深感無望,趁李隆基立足未穩就悄無聲息地召集自己親信,密謀毒殺李隆基,由於有人泄露了機密,李隆基做出了快速反應,他先發制人,派兵武力解決太平公主勢力,最後賜死了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政治從來就是不流血的戰爭!


老李家的婦女個個生猛,你不弄死她,她就弄死你。

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老李家的女人能頂大半邊天。下面我們看看李家的猛女們:

猛女一號:唐高祖李淵之女平陽公主。617年,李淵在晉陽造反,平陽公主在長安起兵呼應。她以一介女流之身,親自身入多股義軍營地;收降了關中地區的六萬農民軍,關中地區可說是靠他平定的。公主死後,唐高祖李淵特批以軍禮下葬,以紀念她的功勛。

猛女二號: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了。

猛女三號:安樂公主,這位姐姐想學她奶奶當女皇;懇求唐中宗封自己為皇太女,卻遭到拒絕。安樂公主竟然和她媽韋皇后一起親手毒死了她父親唐中宗,最後被唐玄宗和太平公主誅殺。

猛女四號: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常年在母親武則天身邊,學會了她媽媽的陰謀權術、剛硬狠毒。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後,太平公主大肆在朝中培植私人勢力,七個宰相五個都出自她的門下。她忌憚李隆基英明果斷,多次在唐睿宗面前進讒言想要廢黜李隆基,均未能如願。

公元712年,唐睿宗退位做太上皇,李隆基登基。此時天下大事還是由太上皇說了算,三品以上官員任免都得經過睿宗允許。這時太平公主還不死心,竟然想下毒害死李隆基。

唐玄宗只好先下手為強,派兵幹掉了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被殺後,唐睿宗特別識時務,立即表示「從此天下大事都由皇帝做主,我什麼都不管了」。


並非是唐玄宗不放過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一定要與李隆基一較高下,爭奪王位。失敗後自刎身亡。也對得起她母親武則天的一世英名,至少也不苟活。我倒認為如果太平公主不自刎,唐明皇也不會對她怎麼樣,一來她是親姑姑,唐代儒家思想極重,不能對親姑姑直接動手。二來當時政治環境一定是復興李唐了,從上面皇室貴族到升斗百姓都急切希望有一位中興之主帶領他們再次登上『貞觀之治』。這位陛下必須是太宗直系,這時的唐明皇簡直就是眾望所歸,完全可以秒殺太平公主。所以即使太平公主未死,也會一輩子榮華富貴吧,只是沒有自由。

換而言之,太平公主也可能正是受不了這樣的結局,也低不下高貴的頭顱,她母親在世時,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唐明皇登基,她只是一公主,而且完全沒有權利的公主。她是萬萬不想做,正是因為如此,她明知眾望所歸,毫無勝算,也要拚死一博。最後自刎身亡,死得也算壯烈了。相比武則天其它族人,紛紛背叛家族,投靠李唐。真是無骨之人。


其實太平公主註定是要被誅殺的。

由於深受武則天的影響,太平公主其實是有當女皇的想法的。在武皇執政時期,太平可是沒少幫她媽幹了一些明的暗的事。正是受到母親的影響,所以激起了太平龐大的政治野心,但是她所有的條件都太不成熟了。尤其是在中國傳統父系宗法制下,封建宗法思想也深入骨髓,不可能傳位給她。那麼問題就來了,你不傳位於我,那我能不能像你(武則天)一樣,自己爭取呢?

事實當然是不可能了,但是太平可從沒閑著,比如唐隆政變,這次政變的結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可是大家都知道,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那為何李旦複位後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呢?那就是這場政變後提出的交換條件。因為李隆基不可能自己稱帝,因為還有他爹在呢,對吧。

可是這樣一來,李旦和李隆基這對父子的關係就變得非常微妙了,因為李旦的皇帝位子是自己的兒子送給他的。說白了,李隆基的話語權更大些。那這麼尷尬的處境怎麼解決?對李隆基的牽制和約束力,這個力量從哪裡來,只能從太平公主那裡來。

李旦正是利用了太平公主身份貴重,威望高,又屢立大功,又有權力慾望這一些點,而太平本身就有快要爆的權利野心,所以他倆配合得很好,讓李隆基看到的畫面就是:雖然我立過大功,還讓我爹當了皇上,但我也不能太囂張。

這個時候,如果你是李隆基,你會作何感想?

雖然最後李旦提前禪位,但是還是想牽制兒子,所以繼續拿妹妹太平公主當工具,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控一部分大權,這就導致了太平公主後期權傾天下。

最後正是因為太平公主權力過大,又有不斷膨脹的政治野心,所以被李隆基毫不留情的斬殺。雖然有一說是太平先發動政變被李隆基得知然後自保,但我覺得這不合理,太平公主之前參與了神龍政變,策划了唐隆政變,如果她真想要發動政變,不可能那麼疏漏消息,沒有任何應急對策,這麼快被一網打盡。

所以歸根結底,就是李隆基的權力受到了威脅,不得不除掉太平公主。


首先武則天死後傳位給了李顯,李顯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後皇位到了李旦的手裡這期間根本沒有唐玄宗李隆基什麼事。

話說李顯在位時韋後想效仿武則天所以害死了唐中宗李顯,很快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誅殺了韋後一派並擁立相王李旦為帝,此後太平公主的權利和地位達到了頂峰。

後來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因為權力的爭奪產生了衝突,太平公主多次勸李旦該立太子,以保持自己現有的權利和地位,最終沒有實現,李旦傳位給唐玄宗李隆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不甘心李隆基繼位想要密謀造反,最後被李隆基賜死於家中。

其實就算太平公主不造反李隆基剛剛繼位為了穩定政權也會對太平公主開刀,畢竟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的妹妹,武則天對她寵愛有加,兩個哥哥也對她極其愛護,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和她的性格很像,所以有些事情都和她說,和她商量,但是這都在幕後秘密進行,不會走到台前讓別人知道。

在韋皇后因為利欲熏心,謀害設計毒殺了中宗李顯以後,自己把持朝政,禍亂大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政變,誅殺韋後及其黨羽,扶持哥哥李旦繼位,是為睿宗。太平公主誅殺韋後有功,權利達到頂峰。李旦也很尊重她,有什麼事也事先詢問它的意見。

但是人都是有野心的,權利越大野心越大,一人之下,還不夠,還想做萬萬人之上。再加上她親眼目睹了母親武則天的皇帝威儀。內心權利極度膨脹,因而再看到李隆基年輕有為,英明神武,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恐怕若日後登基無法駕馭,不能像母親一樣威儀天下,就想把李隆基的太子位置拿下,換一個比較懦弱一點,自己好駕馭的繼承人做太子,就是有了這樣的想法,太平公主到處散布太子謠言,給太子身邊安插耳目,監視太子,讓太子李隆基深感驚恐。還想讓哥哥把李隆基的太子換掉!

但是李旦沒有聽從太平的建議,反而把皇位傳給太子,自己做太上皇。太平感覺無望,進而自己緊鑼密鼓的召集自己親信同黨,密謀毒殺李隆基,自己做皇帝,不幸有人泄露,李隆基聽從大臣建議。先下手為強,殺了個太平公主措手不及,手下被一網打盡!自己也落了個自盡的下場!

是太平公主先密謀毒殺李隆基在先,李隆基反擊在後,如果太平成功,李隆基必遭殘殺,皇宮爭鬥就是這樣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親情可言。一切都是為了皇帝的寶座。所以賜死太平公主他的姑姑也是必然的!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不是唐玄宗不想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而是因為龍椅只有一座。不是你做就是我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不是唐玄宗先下手為強,讓太平公主搶了先的話,他也得死。是的,太平公主幫過唐玄宗,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太平公主唐玄宗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但是有人不同意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覺得如果有人要當女皇的話,那也應該是她,而不是韋皇后。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給幹掉了然後李隆基的爸爸李丹繼位。太平公主覺得李丹就是個過渡,還是應該繼承老李家的優良傳統,讓女人當皇帝,但他的侄兒覺得的老李家的這個傳統不應該繼承發揚了。於是他就先下手為強,把太平公主給幹掉了,自己登上了皇位。


主方額廣頤,多陰謀,後常謂「類我」。——《新唐書·列傳第八·諸公主》

太平公主名為李令月是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年幼時備受兄長和父母的寵愛。《新唐書》記載太平公主長得一個方正的額頭臉盤也大十分的漂亮有氣質,又喜歡爭權奪勢,武則天常說太平公主像她。

至於為什麼唐玄宗李隆基一定要殺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我認為這是必然的。

太平公主為人「喜權勢」又多智謀,在武則天被逼退位之時就立下了大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李隆基的父親複位時太平公主又以擁立之功晉封萬戶,成為了唐朝公主的一個巔峰。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李旦死後太子李隆基該繼任皇帝位,但是太平公主卻想要效仿其母做唐朝歷史上的又一個女皇帝,所以兩方勢力便在當時展開了一場明爭暗鬥。

在這場鬥爭里太平公主一直佔據著強勢地位,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門下。

李隆基對於這位姑姑可是畏懼至極,在宋璟與姚元之兩位賢臣向李旦秘密進言試圖為太子李隆基鋪路之後,李隆基竟然因為太平公主的一句責備上書李旦把這兩位賢臣通通貶謫。李隆基對於太平公主的懼怕可見一斑。

就連李旦退位給李隆基之後,太平公主依然仗著自己的勢力為所欲為,甚至發展到給李隆基下毒的地步。

形式危急至此,已經貴為皇帝的李隆基也不再坐以待斃對著自己的姑姑拿起了屠刀......

要是你是當時的皇帝李隆基,在親姑姑的步步緊逼下你會除掉自己的親姑姑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