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免俗的要感謝臺灣東販的試讀機會,

也十分愧疚於心得的延遲,

因為這本書實在是太太太難讀了@@

難讀不代表難看,

而且要不是這種機會我想我一輩子恐怕都不見得會接觸這樣的作品吧?

 

00000.jpg 00003.jpg  

 

書名:虐殺器官

作者:伊藤計劃

出版社:臺灣東販

 

文案:

911以後,面臨「對抗恐怖主義」的轉機。

各個先進國家皆導入徹底的管理體制,肅清恐怖分子,落後國家則開始大量爆發內戰及大規模屠殺。

而在各地莫名發生的屠殺事件背後,有個謎樣的幕後黑手──約翰‧保羅,

美國上尉克拉維斯‧薛帕德為了尋找他的蹤跡,因此趕赴悲慘的屠殺現場……。

那個男人的目的為何?引發大量屠殺的「虐殺器官」的真面目又是什麼?

 

 

作者介紹(引用自博客來)

伊藤計劃 project itoh

1974年10月出生,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

2007年以本書晉身作家行列,並獲得「BEST SF 2007」及「2000年代SF BEST」第1名的殊榮。

2008年出版改編自人氣遊戲的小說《METAL GEAR SOLID: GUNS OF THE PATRIOTS》及第2本原創長篇《和諧》。

榮獲第30屆日本SF大賞、「BEST SF 2009」第1名及第40屆星雲獎日本長篇部門獎項。

2009年3月逝世,享年34歲。2011年,英譯版的《和諧》,榮獲菲利普‧K‧狄克紀念獎特別獎。

 

  

劇情節奏:◆◆◆◆◆◇◇

劇情設計:◆◆◆◆

角色設計:◆◆◆◆◆

文筆:◆◆◆◆◆◆◇

私心喜愛程度:◆◆◆◆◆◆◇

◎以上評分僅代表本人立場

 

收到邀稿時,看著標題我以為這是部驚悚小說

然後查了一下,看到圖片上寫著:為了所愛的人,你願意背負多少罪愆?

我又以為這是部熱血的感情小說

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部道德批判的科幻小說

繼續看下去,我認為應該要歸類在軍事戰爭小說

看到中間的時候我想想這應該是部哲學思辨小說

最後看到結局,我想他大概全部都包含只是給我的觀感回到了驚悚

 

還是要繼續道歉的是我仍是晚了時間交稿,

但其實我收到稿件的時候就開始閱讀,

這段時間雖然忙碌但我還是有空就拿出來看,

十五六萬字說起來也不是多麼龐大的分量,

但我仍是用了將近一般閱讀的大概三倍時間纔看完

我的閱讀時間經過朋友客觀的測量大約是一般人的兩到三倍,

所以我閱讀的時間大概一般人可以看完六到九本書左右..........

不是因為我食不下嚥,其實我很期待,

但是有太多太多太多次,我看完一段後會重看兩三次,直到我總算比較能夠思考出一個脈絡才會往下讀,

因此花費了極長的時間。

但那並不代表這本書不好看,閱讀的喫力與緩慢,並不代表書本不好

雖然我基本上很唾棄艱深難懂的書,但是雖然得重讀多次,然而伊藤計劃的文字說實在話並不算艱澀,

你只是需要反覆咀嚼他的意思與思想,

另外也要十分稱讚翻譯,很多需要思辨的部分可以翻到這種程度,實在是非常優秀。

我自己簡單把此書的幾個重點分開來看:

道德的批判、哲學的思辨、題材的設計

如果對中間的分析與想法沒有太大興趣的(我總是落落長XD)

可以直接跳到後面一點看結論!

 

 

道德的批判

 

為了保持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想太多,若能抱持比較簡單的意識形態會比較輕鬆。

既然我們被迫站在倫理道德的懸崖邊,就乾脆把心中的問號拋棄吧。

我們必須啟動無感的神經,成為全世界最遲鈍的男人。

總之,我們必須接受「這是正確的,所以這是正確的」這種套套邏輯(Tautology)

 

 

當我們被迫站在倫理的懸崖邊時,必須將問號拋得遠遠的。

我們的內心必須變得無感。成為全世界最遲鈍的男人。

 

在為了保衛國家的戰爭上面,

主角薛帕德這些情報人員是必須在出戰前經過心理諮商與藥物來控制情感與良心的影響,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裡面的心理諮商人員稱這種良心叫做:道德雜訊,

有種道德似乎很不必要很多餘的感覺,根本是洗腦,

裡面主角因為工作性質而常常有類似的對話,

總覺得看完之後自己都需要好好的思考與堅定道德思想, 

 

戰爭業務這個名詞,彷彿在嘲笑著人類歷史中所有血淋淋的戰事,

連我也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這意味著,施行戰爭只不過是一項業務。

戰爭單純只是份工作。是可預測、可控制的「作業程序」。

 

 

「你們討厭政府與企業監控下的社會,而變成了沒有身分的人,但為了這個自由卻又去監視別人的行動……」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兩難。」

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曾如此寫道。所有的動物是平等的,

但是有一小部分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擁有自由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自由而監視其他的人。

「史達林、希特勒、波布也曾經說過,這是一種讓人悲傷的兩難。」

 

但是下面這段真的完全深深說到我心底, 

  

「我並不是說政府在說謊。事實是,政府在說謊,媒體也在說謊,最糟糕的是,連民眾也在說謊。

因為大家彼此相信『可追蹤性』這個謊言,所以社會才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事實上,恐怖攻擊變少,是因為全世界的內戰與民族紛爭愈來愈多。跟社會的安全性一點關係都沒有。」

人只會看見自己想看的東西。

人只會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

連統計數字所呈現出來的事實,也無法扭轉人類的這種習性。因為政府、企業、民眾都不想去看那種統計圖。

 

 

看完後我不自覺地停下來, 認真地思考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

我是不是也只選擇自己想看見的?

我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當我覺得別人浪費食物的時候,我自己是不是也有省水省電來節省資源?

當我批評他人的觀念過於狹隘的時候是不是自己看的東西也不夠多夠廣?

雖然這是一種人性,但我看了這些劇情卻深深地希望自己可以跨越那些虛幻的假象。

 

 

 哲學的思辨

 除了我看到許多人的評論中也有提到的,主角薛帕德和酒吧老闆對於自由的討論以外,

在很多部分都直接會間接地討論到存在的定義,

例如主角在一整部書中不斷地述說著自己在戰爭中尋求著不得已才殺人的那種緊張感,或者說道德衝突感,

才因而感覺自己存在,可是心理諮商師又不斷地說那些只是雜訊,

因此他不斷的詢問現在的我到底是被洗腦的自己?還是決心上戰場的自己?這樣的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

 

我特別在這個地方花了非常久的時間,

如果不是有龐大的歷史地理與軍事背景,我其實覺得把這本當作一本探討著自我存在的哲學小說也無不可,

尤其裡面提到很多次的卡夫卡,跟卡夫卡極有名的《變形記》,

都是很讓人發省的的作品,

其中再穿插著主角的媽媽因為昏迷住院最後主角決定停止治療(請大家說停止治療,從來就沒有放棄治療這回事),

而討論到的到底怎麼樣可以算做沒有意識?

這一部分是無論怎麼講都不會爆梗的,因為這部分的問題是每個人一生的疑惑與課題。

 

 

露西亞說,名為「我」的意識,以及我與他人的區別,都是進化過程中孕育出來的產物。

包含語言在內的人類所有意識,都是產生於適者生存的過程。

而沒有被環境淘汰,並且被保留下來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後就成為了意識。

我們不知道意識是靠著基因還是文化基因傳承下來的,

但是,不論是良心、罪、罰,都只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環,而不是獨立的「靈魂」所創造出來的。

 

然而,露西亞還說,人類的一切並不是完全由基因與文化基因決定的。

因為,雖然人類總是受環境左右,但更重要的是,人類的選擇往往不會只有一個。

在完全有如一張白紙的情況下,或許我們被允許選擇各種可能性。

但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累積的價值觀、重視的事物、鍾愛的事物、不得不盡的義務,都會被放到天秤上,在權衡過後,就會從中做出選擇。

 

 

 

 

 題材的設計

 其實整本書更像是生物演化描述的小說,

只是將背景放在科技很先進的不知道哪一年,

但是伊藤將語言描寫成進化的的一環,

人類的愛、良心與道德,所謂的利他都是進化的一種行為,

卻也同樣的為了利他,為了愛,人們會掩蓋道德良心去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

雖然對於裡面提到的屠殺文法與主角的心境轉變沒有很細節的描述,

但是伊藤在讓讀者瞭解這部分的安排倒是循序漸進,

雖然我讀到結局,更想是主角對痛覺的認知一樣:知道會痛,可是卻沒有感受到痛。

我知道伊藤的推論與認知,卻怎麼樣也無法把這樣的想法套到自己的身上,

不過這樣更帶來閱讀此書的樂趣,

覺得角色的行為有自己的道理,卻怎麼樣也無法認同,

這種奇妙的衝突感給了我很大的閱讀樂趣(不知道其他讀者如何就是)

 

 

結論

比起說這是一本科幻小說,我更偏向於這是一本哲學小說。

雖然裡面有很多軍事的獨特用語,但是附註的部分講得很清楚所以閱讀上不算困難。

裡面對於自我存在的定義、生物進化的行為與方向有很多有趣的思考外,

更帶有很多道德的批判與衝突,

比起看完它後說一句真過癮,

此書的風味是在看完結局才開始,

此書的奇妙要在關上書後才發現,

雖然我打了這麼多,但我相信十個人看完此書會有十一種不同的感受!

因為此書太獨樹一格,所以我沒辦法直接告訴你,你一定會喜歡或是你應該會喜歡,

但是我保證,你看完後會對生命有更深的思考,還有了解到另外一種視點的想法。

 

 


 

 

這邊是後面其他的雜談。

 

其實伊藤也是個滿有幽默感的人,

常常我會不自覺的被幽默到而笑出來,

例如:

某次威廉斯因為把自己手邊的小說都看完了,

所以問艾力克斯有沒有什麼好看的小說。

艾力克斯問他喜歡什麼樣的小說,

威廉斯回答:「這個嘛,我喜歡娛樂性質的小說。最好是內容有性、毒品跟暴力的。」

於是艾力克斯笑著把聖經交給他。

還有:

「他被逮捕了嗎?」

我稍稍驚訝地這麼問。第一層級竟然沒有被暗殺,真不像美利堅斬首合眾國最近的作風。

聽說此書在美國科幻迷中還有不錯的評價XD

 

本來想列出些我覺得很發人深省的對話,但是這些對話大多是配合書中劇情,

所以我還是誠摯的建議可以看看此書,

享受一種跟平常思考不太一樣的衝擊,並認真的思考。

 

最後的最後,想要建議如果看完此書的人,

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看看青文出版的《藤子‧F‧不二雄 SF 短篇完全版》第二本,

其中有篇故事叫做《人口刪減機制》,

其實我覺得跟此書的思想有滿類似的重疊,

只是劇情的發展不太一樣,

也是一篇令人有點全身發毛的作品。

 

 

附錄:

試讀伊藤計劃《虐殺器官》

2007天才紀元:伊藤計劃《虐殺器官》讀後

[心得] 日本科幻小說- 伊藤計劃首部曲《虐殺器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