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導彈技術自從被髮明以來,一直在飛速發展,反艦導彈是重頭戲,種類也是最多的。據統計,現在的反艦導彈的種類已經超過了500多種。這是由於,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臨海國家,而且二戰的爆發是因爲想重新瓜分海洋權益。到目前爲止,這種現狀依然沒有改變,濱海地區就是比內陸發達,所以重視海洋,重視海軍,發展反艦導彈成爲各國重點考慮的方向。

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大海洋國家,全球各大洋都有其基地,因此海軍也是最厲害,理應導彈是最它先開發、最先使用纔對。不過相反,前蘇聯纔是一個發展反艦導彈的國家,其狗魚(KCLII)是世界上第一種入役的反艦導彈。到蘇聯解體之前,蘇聯人發展的反艦導彈的種類佔世界的一半,他們給每級艦艇都要設計一種反艦導彈,由於許多艦艇服役的挺少,也制約了導彈的使用。雖然有不足,但它發展獨到的亞音速/超音速結合的導彈模式,曾一度成爲熱點話題。

二戰末,美蘇瓜分德國導彈資源,助蘇聯研製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

二戰未結束,蘇聯已經在謀劃導彈發展

在二戰後期,蘇聯得到德國在祕密研製神祕武器的情報。在V1導彈轟炸倫敦之前,蘇聯人就從波蘭特工那裏看到了V1樣彈,所以二戰還沒有結束,蘇聯人就已經繪製好了自己的導彈藍圖。後來,盟軍大反攻期間,美、蘇兩家就開始對V1、V2導彈技術資料、設備和科技人員的搶奪。在這場爭奪戰中,蘇聯人得到的技術資料和設備比美國人多,因爲庫摩爾斯多夫和佩內明德均在蘇聯佔領區,接着蘇聯人在德國城市北豪赤建立起貝拉研究所,這也是蘇聯人最早的導彈研究機構。1946年貝拉研究所搬至莫斯科和伏爾加河畔的卡普斯京亞爾,後者也是今天的第四試驗場,蘇聯的導彈事業發祥地,導彈專家的搖籃。

二戰末,美蘇瓜分德國導彈資源,助蘇聯研製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

蘇聯人的啓蒙之作

1944到1953年間,蘇聯人在效仿德國建造的研製導彈的特種設計局內,發展出了多個型號導彈,只不過這些都是V1的仿製品,分在不同平臺發射。在飛機上發射的有10X、14X,在地面發射的有10XH,這些都是蘇聯導彈的雛形,使用脈衝發動機推進,飛行速度650km/h,大約0.6馬赫。10XH命中精度極差,蘇聯進行了15次的試驗,僅有11次命中了20km*20km的目標區。後來又研發了從潛艇發射的10XH,但是不能再水下發射,只能上浮水面發射,知道1968年才解決了水下發射的問題。

10XH導彈是前蘇聯巡航導彈的最初型號,性能差、可靠性不高,無法與同時代的美國天獅星、鬥牛士相比。後來蘇聯人依照10XH,於1947年研製出了從飛機上發射的10X空艦導彈,射程約240KM。採用雙推動模式加大射程,900kg的戰鬥部,性能毫無疑問,也是精度不高,後來蘇聯人意識到10XH計劃不行,改爲研製沙道克導彈,10X從此下馬。

二戰末,美蘇瓜分德國導彈資源,助蘇聯研製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

狗魚空艦導彈的發展

有了10X、10XH導彈的研製成果和經驗,1948年前蘇聯642特種研究所奉命研製一種新型艦艦導彈,它就是世界上正式服役的SS-N-1掃帚反艦導彈,代號爲KCIII,中文稱號“狗魚”。

狗魚最初研製的空艦型號,是蘇聯最早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導彈,所用的燃料是Tr-02,氧化劑爲AK-20。被掛載在伊爾-28轟炸機的腹部,採用彈翼高頻電流斷續器-擾流片作爲控制機構,接受飛機發送過來的無限電指令,這也是德國導彈最初的控制方式。在約2000米的高空發射,射程不高於20KM,巡航速度約300米/秒,約0.85馬赫。狗魚的攻擊特點很有意思,距離目標還有幾十米時就入水,彈體與推進器分離,在水下3米飛行,像魚雷一般攻擊艦艇水下部分,殺傷力巨大。

後來狗魚又改進研製了狗魚A和狗魚B,這兩款都是空艦導彈。他們性能有很大提升,射程60km,在一萬米高空發射。狗魚B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巡航導彈模式,這是蘇聯第一種採用此模式的導彈型號,對後來導彈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戰末,美蘇瓜分德國導彈資源,助蘇聯研製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

KCIII-世界上最早的艦艦導彈的問世

1953年,設計師阿爾廖夫接到任務,在充分繼承狗魚A和狗魚B的基礎上,研製狗魚導彈的艦艦型號。艦艦型充分利用了狗魚空艦型的思路,採用常規氣動佈局,用AM-5A渦噴發發動機推進,推力爲19.613kn到26.614kn之間,彈體下方有勺形進氣口。借鑑狗魚B,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在水下攻擊艦艇,射程爲80KM,巡航速度約0.9馬赫,飛行高度在300到3000之間,戰鬥部是730kg,也可掛載一噸的核彈頭。1957年9月6日,KCIII導彈命中了22千米遠處以30kn速度航行的遙控魚雷艇,取得成果,之前它試射了幾次均失敗。此導彈飛行軌跡先爬升到100m到200米的高度,然後下降到60米的高度巡航。由於此導彈的射程是100km,但雷達只能 探測30km,所以在中間需要放置一箇中繼信號的魚雷艇,指示導彈飛行。

KCIII導彈研製花費了5年的時間,由於是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沒有同類型號值得借鑑,設計難度比較大。研製成果後,它總共裝備了5艘驅逐艦,生產了100餘枚,在當時的單價約爲1000美元。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反艦導彈,1957年服役,至1972年退役。由於技術受限,此導彈的技術水平不高,性能比較差勁,但它是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對世界影響很大,尤其是獨特的氣動佈局,爲後來的巡航導彈指明瞭思路。

二戰末,美蘇瓜分德國導彈資源,助蘇聯研製世界第一款艦艦導彈!

正是因爲有了KCIII艦艦導彈的經驗,蘇聯人在此基礎上研發了各種反艦導彈。比如狗窩、彗星、冥河、薯片、玄武岩等,經過這一系列的發展,爲後來的俄羅斯在導彈領域的長期領先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