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劇情,就是李阿姨家的兒子考中舉人了,王阿婆家的外孫終於成秀才了,大家歡呼雀躍,覺得中舉的這兩人馬上就要當官去了,趕緊去巴結奉承。這好像給了我們一種觀念,就是隻要中了舉,不管大小都能當官,這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嚴格來講,只有中了進士才能當官。而舉人的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只是個候補,如果官位有空缺你纔可以當官,而秀才基本上是不可以當官的,當然了,任何時候也是有一些例外的。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戲稱現在的小學學歷就是秀才,這其實是一件很錯誤的思想。因爲古代的科舉功名,和我們的文憑從來就不是一回事,兩者根本不能進行比較。因爲秀才的話,也是很難考的。首先,你家裏得有錢,在任何時候,讀書都是一件很耗錢的事情,我國古代,有將近九成的人都沒有讀過書,平常的普通老百姓光生活下去都很難了,而且讀書不是一下就能讀完的,屬於一種長期投資,所以只有有錢人家纔可以讀得起書。讀的差不多了,然後就去縣裏參加考試,考中的人被稱爲“童生”,七八十歲都考不上的大有人在,童生裏面最厲害的才能被成爲秀才。比例算下來在我們現代,秀才就是博士了。中了秀才,你可以擁有一些特權,比如說見官不用下跪等等,但是還是當不了官,只能繼續往上考。

  秀才考完就是舉人,一般一個縣能有一個舉人,那都是燒高香了,一年算下來舉人不到六百個。舉人的話就是入官的門檻,能被封個七八品,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副縣長之類的,對普通人來說,也算個大官了。一般考了舉人,肯定還想往上爬,考中進士也就能直接當大官了。三年一次考試,三年纔會出三百人的進士,排在首位的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的,狀元,榜眼,探花,成爲國家重點培養的人物,而排在進士末端的,即使你這輩子再怎麼無能,運氣再怎麼不好,也能當個五品的知府了。

  總的來說,如果在古代,肯定一點的話,你只有中了進士纔可以當官,最小就是個知府,好的話那當丞相也不是不可能的。小編這個水平要是去了古代的話,估計只能當一個平民百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