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需從幾個方面來說明:

一,當徐張二人離婚後,張幼儀獨自在德國呆了三年,學習德語和幼兒教育。在這期間,徐志摩的父親每月都會寄錢給她,讓她在經濟上沒有了後顧之憂;

二,當時張幼儀的兄弟也在歐洲深造,而張家兄弟,後來都是民國時期擲地有聲的人物,而張幼儀即使與徐志摩離了婚,張家兄弟都與徐相處甚好。離婚前後張幼儀都幸而可求助於兄弟,不至於在異國他鄉孤苦伶仃,所以就算徐父不寄錢給她,她也有兄弟可以依靠;

三,因為徐父極力反對徐志摩離婚,曾一度控制甚至斷絕對徐志摩經濟上的供給,徐家雖然富甲一方,但掌握經濟支配大權的是父親徐申如,即便徐志摩想給,也沒有錢;

四,離婚後,張幼儀並沒有完全脫離徐家,徐父將張幼儀認作女兒,徐母逝世張幼儀就是以女兒身份為之操辦了喪事,反而沒有陸小曼什麼事。徐父晚年都由張幼儀照顧,由於這個原因,又因為兒子阿歡的原故,徐家的家業後來還是慢慢由徐父交給了張幼儀。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張後來創辦了雲裳制衣公司,並投資了股票、染料、棉花、黃金等,賺到了錢,後來連徐志摩都找她借過錢,當她掏錢給徐志摩的時候會說:這是你爹的錢,給足了他面子;

五,因為自家兄弟們無比器重徐志摩,沒能留住丈夫,張幼儀心裡是愧疚的,而她自己也曾自認為,在徐志摩的幾個女人中,她應該是最愛他的,所以即便被拋棄,她也不會提任何要求。

張幼儀以離婚為節點將自己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她說,去德國前她凡事都怕,去德國後一無所懼。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不是離婚,她可能永遠無法成長,無法找到自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有意思的是,張幼儀有位親戚在《我認識的張幼儀》一文當中描繪了她近距離接觸下的這位女強人,她對張幼儀的印象不那麼好:不守信用,對人亦不信任,講究禮數、盤算小氣。作者委婉地說:我不希望張幼儀的缺點讓太多人知道,她是個能幹的人,也基本是個正直心人,只是她太計較,太精明了,精明過分就顯得人情味不足。

也許吧,但不精明,怎麼能在世道顛簸時的商場闖出一片天地?至於人情味,那要看她對誰了,至少對徐家三代人,她是仁至義盡的。


1922年,徐志摩在邂逅林徽因後,瘋狂地愛上了這個民國大美女,隨即與結婚7年的妻子張幼儀離婚。當時,次子彼得剛剛出生,張幼儀後來回憶說:「他(徐志摩)始終沒問我要怎麼養他(彼得),他要怎麼活下去。」

是啊,在那個年代,孤兒寡母怎麼活下去?但張幼儀還是堅強地活下去了。不僅沒要分手費,就連兒子的贍養費,她也不索一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者為人賢淑,思想新潮,不以離婚為致富的手段;二者人心已走,要錢何用?

4年後,有婦之夫徐志摩與有夫之婦陸小曼,雙雙離婚之後,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了婚禮,婚禮上文人畢至,名流咸集,胡適為紅娘,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為證婚人,其他文朋詩侶,俱來捧場。

徐志摩的父母和陸小曼的父母,都對這樁婚姻極不看好,均以脫離關係要挾自己的兒女,尤其是徐志摩的父親,那個大錢莊老闆徐申如,更是當作家門之丑,他極不喜歡陸小曼,認為她品行輕薄,而兒子,輕率離婚已屬不道德,另娶有夫之婦更是有辱門風,揚言斷絕父子關係。然而,徐、陸二人正如膠似漆,任誰也阻止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徐父給兒子開出了兩個條件,須得當代名流梁啟超和胡適二人證婚,才同意這樁婚事,婚禮上便有了梁啟超和胡適的出現。

梁啟超也同樣不看好這樁婚事,尤其對二人在此過程中對家人的傷害頗有看法,在婚禮上,梁啟超作為證婚人,好話沒說沒一句,壞話說了一大堆,他的「證婚詞」沒一句祝福語,全是批評,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奇葩的「證婚詞」。梁啟超說: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你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笑話。

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

「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笑話!「徐志摩和陸小曼聽了這段證婚詞後,恐怕當時臉都黃了吧?但也無法,人家是天下聞名的民國元老,學冠中西的大學者、大名人。

相對於梁啟超批評的這對新人的作為,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和陸小曼的前夫王賡,卻表現得出奇的大方得體,張幼儀離婚時帶著孩子生活,未向徐志摩索要一分,王賡被好朋友徐志摩奪去愛妻,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王賡還送去了賀禮。人與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吳秀波若混在民國,可能都算有情有義的丈夫。那個年代,文人不離個婚,都不好意思談詩論文,遂有一大幫「前妻」被「大文豪」們半路拋棄在人生荒野。朱安、孫荃、張瓊華、唐玉鳳等等都是,下場都冷冷戚戚慘慘兮兮。

(圖:影視劇《人間四月天》里,黃磊、劉若英演繹的徐志摩與張幼儀)

在這份不幸的 「群芳錄」之中,張幼儀可能是個罕見的例外。這位徐志摩的原配,像塊抹布被詩人扔在一邊之後,反倒振作起來,將自己的生活的經營的有聲有色,甚至前半生的不了之情,半老了自己再訂不誤,真正揚眉吐氣。

不得不說,徐志摩也真是個人才,遇上的三個女人,都是不得了的角色。連他正眼難得看一眼的寶山鄉下前妻,都這麼強大。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是舊時代媒妁之言的產物。他們之間婚姻未能始終,核心原因還是在於徐志摩的詩人性情,喜歡浪漫、新鮮、刺激、浪花浮蕊般的男女情感。張幼儀不能滿足他的這種需求與期待。

(圖:結婚前後的張幼儀)

總體而言,張幼儀是個很傳統的女性,而徐志摩是個整天琢磨著新式花樣的人,他們的不和,關鍵當在「性格不合」。論文化水準,他們差距其實並不太大,常理上並無不可逾越、無法消融的隔閡。

要知道,徐志摩固然是滿腹經綸的海歸,但張幼儀也不是大字不識的村婦。她家世很了得,乃寶山名門,其中兩個哥哥張君勱、張嘉璈都是民國文政界叱吒風雲的一時豪傑。論相貌,至少也是中上,眉清目秀,是典型的大家庭小姐;從小也受到新式教育,性格更是溫婉賢惠,所以嫁到海寧徐家後,備受公婆的喜愛。

1922年,22歲的張幼儀,正懷著第二個小孩,徐志摩提出離婚。在後來的回憶文章中,張幼儀說本想尋死,並且打胎。是她二哥張君勱聽聞去電阻止,留下16字,「萬勿打胎,兄願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張幼儀方打消念頭。生下孩子第7天,張幼儀被迫簽字離婚。徐志摩沒法挑出她任何一個毛病,信中只說人當追求「真幸福」「真戀愛」,也因此備受社會輿論的指責。

而且,更為奇怪的是,她的娘家兄長並沒覺得有什麼,和徐關係依然密切;反倒是徐家,反應非常激烈,徐父徐申如甚至不惜斷絕父子關係,以停止資金援助相威脅——這也使得後來的徐志摩經濟非常困頓,需要三地五所大學兼職,最後也死在機難上。

至此,徐志摩算是被自己老父掃地出門——雖然徐申如遺囑中其實是給他留有一份的,「凈身出戶」。而張幼儀沒有離開徐家,在徐家既是兒媳,也被當親生女兒善待。大概是被徐志摩看不起受到刺激的緣故,她反倒振作起來,走出家門,留學德國,甚至辦起了服裝公司。

有娘家的經濟支柱,有徐家的財富保障,加上她自己後來掙錢能力也好,張幼儀從此開始了女強人的創業生涯,後半生不僅衣食無憂,甚至可說是風平浪靜綽有餘裕的。在53歲時,她還再度找到了自己的愛侶,有著美滿的晚年。


也因此,張幼儀和徐志摩離婚時,不僅兩個兩個孩子自己撫養——雖然小兒三歲時還是夭折了,也沒有提出要徐志摩的任何贍養費。

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張本身性情就是隱忍又要強的,還有一個更為實際的現實因素,在於她那時根本不缺錢,窮的是徐志摩。從這些事實看,當年的徐志摩鄙視她,當面說是「鄉下土包子」,絕對是有眼無珠小看她了。

正是這位「鄉下土包子」,心在被自己所愛的丈夫刺傷的支離破碎後,從此邁出閨閣,走上社會,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家女子商業銀行的副總裁,成功經營出民國時代著名的雲裳女子時裝公司;而且,為他撫育兒孫長大成才,為他的雙親養老送終,為他搜羅並在台灣出版了詩文全集。

張幼儀1988年在紐約去世。謝世前幾年,她曾以口述的形式,跟侄孫女張邦梅講述了她不無凄涼但更多自豪的一生,是為有名的《小腳與西服一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一書。

(圖:徐志摩兒子徐積鍇與妻子年輕時代。徐1918出生,後為工程師,據說現還在世,居住美國,有一子三女,遂永為美國人了)

對於徐志摩,張幼儀始終沒有記恨。她還說,她要感謝徐志摩和她離婚,使她有可能成為獨立的另一個人。她唯一吐露過的一句重話,只是輕嘆,「文人就這德性」。

19,1,23,晚,閑談幾句


張幼儀缺那點兒贍養費嗎?徐志摩差那點分手錢嗎?

張幼儀出身名門,祖父做過知縣、父親是當地名醫,二哥和四哥在政商兩界頗有名望;而徐志摩所在的徐家則是海寧有名的富商,家裡經營著電燈廠、蠶絲廠、布廠、錢莊等諸多產業。

感情上的事,到了張幼儀和徐志摩這一步,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

張幼儀沒有向徐志摩索取任何補償,只是想告訴徐志摩:她張幼儀不欠徐家一分一毫,倒是徐家,哪裡對得起張幼儀?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正在女子師範學院上學,在四哥張嘉璈的搭線下,張幼儀與徐志摩結為連理。

在外人的眼裡,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是名門世子,這一樁婚事當是天作之合。

不過,徐志摩卻不這麼認為。張嘉璈在給徐、張二人撮合之時,曾拿出一張妹妹的照片給徐志摩看。

年輕氣盛的徐志摩拿起照片,看到一個木訥拘謹、皮膚略黑的張幼儀,哪哪都不稱意。最關鍵的是,徐志摩對這場包辦婚姻的不滿。於是,在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徐志摩只是冷冷地吐出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嫁入徐家,張幼儀的命運,真的從一名「公主」,淪為一個「土包子」了。

從來不食人間煙火的張幼儀,在徐家,像換了個人似的,縫縫補補、料理家務、侍奉老人、任勞任怨。

丈夫徐志摩對自己愛答不理,張幼儀只能悉心伺候公婆。

張幼儀給徐母做鞋子,最開始只是亂縫一氣,有個鞋子的模樣就行。徐母看到兒媳做的鞋子之後,顯然很意外,沒想到這個大家閨秀真的會針線活!但是這雙鞋子,穿起來是在蹩腳,當著張幼儀的面穿過一次之後,就束之高閣了。

聰明的張幼儀,怎能沒有發現這點?

為了做好一雙適腳的鞋子,張常常在暗地裡向裁縫打聽,學習做鞋子的方法,從打樣、裁剪、縫紉,到繡花、鎖邊,無不悉心請教。

這樣的兒媳婦,怎能不得徐家上下的歡心?徐志摩的侄子徐炎曾如此評價張幼儀:

「很有主見,也很有主張,且相當主動,既不會哭,也不會笑,是一個三主俱全的女強人。」

即便如此「三主俱全」的女子,到徐志摩眼裡,也只是個土包子。

張幼儀放下一切去討好徐志摩,徐志摩對她又怎樣呢?

話說有一次,徐志摩在家裡看書,忽然覺得背部有些痒痒,就叫一個傭人來給他撓癢。此時,張幼儀就在一旁站著,就走過去伸出手,想替傭人給他撓癢。徐志摩見她要來,狠命地瞪了她一眼,那種顏色,真真是充滿了不屑!

在徐志摩眼裡,張幼儀還不如一個傭人。這種失落,怕是只有備胎能夠體會。

可是,在別人眼裡,徐志摩從來都是一個謙謙君子。沒有和任何人拌過嘴、紅過臉,即便是下人,徐志摩都能給予起碼的尊重。

徐、張二人成婚第二年,張幼儀便生下了徐的兒子。

此時,正是張幼儀最需要關懷的時候,徐志摩卻自認為完成了父親交給他的傳宗接代的人物,拋下髮妻,兀自跑到北京讀書去了。

於是,在張幼儀在徐志摩的認知里,又多了一個身份:生育工具。

孩子嗷嗷待哺,當爹的卻出去浪漫了!儘管張幼儀頗為不滿,也只有憋在肚子里,徐父徐申如看到這種情況,也只能搖搖頭表示無奈。

兒子一天天長大,徐志摩沒有盡到一天作為父親的責任。一歲時,徐志摩竟然選擇去歐洲留學了!這讓張幼儀非常意外。

從來沒有出過國門的張幼儀,決定放下孩子,走出國門照顧老公。她覺得,這樣一定能夠打動徐志摩的。

當張幼儀抵達歐洲,徐志摩來接她的時候,徐志摩又是一句:「真是個土包子!」

冷嘲熱諷聽多了,耐受力也會增強。張幼儀聽到徐志摩這樣評價她,心裡固然有些難受,卻再次選擇了沉默。

不平等的婚姻,在張幼儀的忍讓下,只會讓徐志摩更加看不起她。

如同在國內一樣,徐志摩對張幼儀仍舊是冷嘲熱諷。儘管二人接觸的機會增加了,感情卻沒有升溫。

甚至,張幼儀還發現徐志摩在追求另一個姑娘,即林徽因。

就在張幼儀在思考如何走出婚姻窘境的時候,張幼儀懷孕了。徐志摩得知消息,沒有一絲當父親的喜悅,反而張幼儀打掉孩子!

「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說完此話沒多久,徐志摩消失了!

後來,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消失的那段時間,是去瘋狂追求他的女神林徽因了。

一系列的打擊,換做旁人早就撒手不幹了!可是,順來逆受慣了的張幼儀,並沒有就此放下徐志摩。

徐志摩消失不見,肚裡的孩子又不忍打掉。

無路可退的張幼儀,只能投靠遠在德國的哥哥,並在那裡生下了小兒子彼得。

令張幼儀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剛剛生下來還不足月,消失了半年之久的徐志摩再次出現在她的面前。這一次,徐志摩還帶了四個朋友,來這裡的目的,當然不是看他的兒子,而是來和張幼儀商量離婚。

其實,也不是來商量離婚,而是逼著張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的。

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張幼儀即便再軟弱,也知道這場婚姻維繫不下去了。於是,張幼儀只好拿起筆,連這份離婚協議書上有什麼內容都沒看,就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份協議書上,徐志摩允諾有5000元的「贍養費」,可是張幼儀並沒有要。在張幼儀看來,她不欠徐家一毛!可是徐家呢?

正因為張幼儀作為一個兒媳婦,做了自己所能做的所有努力來挽回這段婚姻,才使得二人離婚後,徐父寧可不要兒子(斷絕父子關係),也要認張幼儀當自己的乾女兒!至於徐志摩,大家都知道,他在離婚後的感情生活並不順利。


哀莫大於心死,當張幼儀在德國剛剛生下幼子,同意徐志摩的要求籤下他們倆的離婚文件。

不管徐志摩出於什麼原因執意要和自己離婚,是徐志摩一直反感這樁家族給他安排的婚姻,嫌棄張幼儀的氣質和行為,還是正如流行的說法是由於徐志摩熱烈地追求林徽因,使徐志摩拋家棄子,對於張幼儀來說她已經徹底扔下對徐志摩的任何羈絆。

張幼儀和徐志摩婚姻存續期間,雖然張幼儀對於徐志摩來說是可以忽略,但徐志摩對於張幼儀來講是感情全部,如今一朝決裂,張幼儀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張幼儀也有顯赫的家世,其父張潤之是上海寶山縣的巨富,江浙一代的商賈都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張家也不例外,張幼儀在學堂里接受過正規的教育,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和綜合素質。因此張幼儀在溫良的家庭環境下能成為賢妻良母,但巨變之後,她也不會祈求,也沒有沉淪,反而顯現出自己獨立的價值和意義,在離開徐志摩的日子後,決心能夠過上一種嶄新的生活。

她和徐志摩的離婚促使她完成了一場人生蛻變,自己學習德文,進入當地一所學院學習幼兒教育,之後回到上海,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又在她四哥的支持下,擔任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還和別人合資在靜安路開了一家雲裳時裝公司,她擔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從此張幼儀的生活和事業風生水起,雲裳時裝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時裝公司,張幼儀把歐美最新衣服款式引進國內,並且做工考究,一時間成為時尚典範,紳士名流,大家閨秀,社交名媛都以身著雲裳時裝為榮。三十年代後,她二哥成立了國民社會黨,張幼儀又被聘請管理民社黨財務,又在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里翻雲覆雨賺了很多錢。

張幼儀沒有能保住自己的婚姻,決然與徐志摩分道揚鑣,沒有提出任何經濟贍養要求,通過自己的努力捍衛了尊嚴,是當時新時代獨立女性代表。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張幼儀二哥和四哥都特別優秀的人,張幼儀家庭條件好,她還在外國,簽的離婚,那時她二兒子還出生沒多長時間,徐志摩喜歡林徽因,為了林徽因和張離婚了,張幼儀滿腦子都是孩子剛出生就沒父親在身邊,徐志摩跟張幼儀離婚做的可不像大詩人做法,這個離婚也成就了張幼儀女強人,有事業,小孩子最後也死了。徐志摩也沒有和林徽因成,反到和梁思成成了一家,


對張幼儀來說,她內心很鄙夷徐志摩在自己最無力的時候拋妻棄子,她根本不想要徐志摩的錢。其次,徐志摩因為和張幼儀離婚,引起家裡不滿,家裡已不大給他支援,加上平時用度大,徐志摩本身開始捉襟見肘。最後,張幼儀知道,憑藉自己的努力,撫養孩子的費用她一定能賺的回,實在不行,還有張家這個龐大的家族做支撐。


張幼儀是個很有骨氣的女人,她也愛徐志摩,為了徐志摩她學習,她上進,可是徐志摩卻被林徽因把魂都給勾走了。她在乎的不是錢,她本身也不差那個錢,她想要只是徐志摩的愛,哪怕只有一點點她也心滿意足了,可是徐志摩就是一點都不願給她,即便是兩人有了孩子,在徐志摩眼裡也只是履行父母交給他的任務。這是一場很大的悲劇,對於與徐志摩來說,他也是不幸的,如果沒有張幼儀,林徽因的五個姑姑不會那樣強烈的反對,林長民也不至於灰溜溜帶著林徽因回國,徐志摩很可能在英國就已經和林徽因走到一起了,也不會有後面被梁啟超打時間差鑽空子的事情。


都說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張幼儀太了解徐志摩了。渣男都是被好女人慣壞的,不過老天是再公平不過的了,人欺天不欺,最後老天已經把答案都告訴了大家。


張幼儀和徐志摩離婚,徐志摩的父母完全站在張幼儀這邊,那時候的徐志摩,根本就沒能力也給不起撫養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