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天師,是我國道教南方支派正一教對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及其衣鉢傳人的尊稱,是道教的領袖人物,不僅在教派中有極高的威望,在信徒中也廣受擁戴。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中國的名山大川詞典裏或許找不到賀州的山川,但賀州卻實實在在是人傑地靈之地。從漢代張道陵開始傳至今日,正一派道教僅僅產生六十四位天師,這其中有兩位天師曾經在賀州說法修煉。

第一位天師

第一位來到賀州的天師是道教的開基祖張道陵。

張道陵,實名張陵,東漢人,因修行得道人們才尊稱他爲道陵,家世顯赫,西漢開國君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是他的八世祖,三國時割據漢中的張魯是他的孫子。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降命爲天師,後人尊他爲第一代天師。《平樂府志》和富川慈雲寺碑都記載他曾經在今賀州鐘山縣公安鎮塘貝村白雲山結廬潛修。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張天師在賀州主要做了兩件事:

一是煉丹,因鐘山縣公安鎮塘貝村白雲山上長有一種藥草叫乙艾,山下有一條河叫竈溪,溪的兩岸當地人喜歡種植丙姜。而這兩種草藥是張天師煉丹是必須採用的兩味草藥。爲了煉出理想中的丹藥,張道陵就必須選擇在賀州修煉。

二是修道,爲此他在賀州築了一個道壇,叫九彩壇,每天在壇上勤修不輟。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關於張天師羽化仙去

在賀州隱修的時候,張道陵已經是一位耄耋老者,東晉永和九年(353年)某天,在弟子外出放牧時,他便在白雲修煉之所悄然羽化仙逝了。但也有文獻說他是在東漢恆帝永壽元年(155年)去世的。

天師修道,羽化之地爲丹霞福地,人們於是就在白雲山下建起丹霞觀,並將天天師遺留下來的劍匣、藥杵,藥匙、藥鼎等物件一起供奉在道觀的神案上,天師家童頗得真傳,也有極高的道行,當地百姓便一併建起了棲霞將軍廟,以紀念這位家童。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丹霞觀建成後,歷代都有重修。到了明代,當地有一隻姓鐘的家族更是把丹霞觀當成本族家廟來維護,按照族中的傳說,他們來到賀州的開基祖鍾益曾得到張天師的神佑。

丹霞觀

明代開始,丹霞觀成爲賀州一處著名的遊覽景點,不少人到這裏來遊歷還會作詩吟詠。著名的明代廣西按察司按察使胡廷晏的《遊白雲巖》詩:“荒原仄徑上,斷澗小橋通。洞裏雲常白,巖前自生風。勾漏知非遠,移家憶葛翁。”

明代成化年間福建進士張純《遊白雲巖》:“白雲山上白雲遮,原是清神道士家。甲乙艾荒微有字,丙丁羌老更無華。藥泉細掬晨蒸術,丹石寶明夜走砂。仙客不知何處去,數聲啼鳥隔煙霞。”

鍾益得天師庇佑

鍾益原是明代山東省濟南府歷成縣朱家巷十四都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廣西平樂富川縣十六都花山洞等處反賊歐奎、秦鹿、夔雅樂等率衆叛亂,時任河南藍衛守禦正千戶的鐘益與八個兒子一起受命率部隊抵達花山平叛,鍾益在用兵時,每次遇到困難都會得到道長獻破敵之策。在道長的幫助下,鍾益所有部隊順利完成了剿匪任務。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鍾益於是表奏朝廷,洪武帝讚許張道陵護國之功,嘉封張道陵爲護國太乙真人,並頒發聖旨命令重新修飾丹霞觀,還賞賜丹書鐵劵,撥發附近水田的部分租谷及花山洞山場地稅爲春秋二祭之用。

因平匪有功,鍾益及其家人也得到了封賞,鍾益本人被嘉封爲富川額外守禦所正千戶,長子鍾龍俟襲父職,其餘七子嘉封百戶。鍾益母韓氏封爲太安,妻子朱氏被封爲安人。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鍾家深知,其所享榮華富貴均是張道陵幫助之功,自此,一直小心維護丹霞觀。1958年,丹霞觀被毀,片瓦無存。

1984年,鍾益後人本着追宗睦祖、不忘根本的思想,四方奔走倡導重修丹霞觀,1986年丹霞觀恢復原貌。

第二位天師——第四代天師 張盛

《元史·釋老志》說第四代天師張盛曾於廣西賀州爲廣王設法,嘗謂人曰“西蜀鶴鳴,東吳龍虎,功行既成,再遊南土”這裏的南土就是指今賀州賀街鎮。

按《平樂府志》記載,張盛曾在臨賀城內居住,他離開後信徒們就將他的舊宅作爲廟,以表示紀念。

張盛還在臨賀城西面約五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賀街西南村設有修煉的道壇,宋代時還保留着,且建有祠觀,祠中還居住着一些道士。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富川慈雲寺瑞光塔碑記慈雲寺由張天師在賀州的弟子們倡建。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文章來源:賀州電視臺《賀州發現》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人傑地靈之賀州竟引來了第一代天師?所謂何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