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正在發生鉅變。3月19日,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佈的《2018年奢侈品市場研究》(以下簡稱“研究”)顯示,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連續第二年保持20%的健康增速,消費迴流、對千禧一代的重視、數字化發展,以及中國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令一衆品牌獲益匪淺。儘管總體增勢強勁,但品牌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兩極分化明顯,領先品牌增長超過25%,落後者則低於10%。

研究分析認爲,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之所以能夠延續20%的驚人增速,原因在於四大增長引擎驅動着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

隨着千禧一代的崛起,如今他們已成爲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研究顯示,23歲至38歲的消費者對於奢侈品不僅有消費意願,也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中國千禧一代的住房擁有率高達70%,是美國的兩倍。他們對奢侈品非常瞭解,對高級時裝和運動服飾之間的跨界合作和創新潮流趨之若鶩。在千禧一代中,女性在奢侈品上的消費高於男性,這點與其他年齡段相同。去年,化妝品這一傳統女性品類增長超過25 %,而由男性消費者主導的腕錶品類增長則低於10%。

除了千禧一代,快速壯大的中產階級也成爲奢侈品的新買家。貝恩公司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發佈的研究顯示,到2027年,中國的中產階級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約佔家庭總數的65%。所有跡象均表明,中國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正在不斷上升。

除了消費羣體在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轉變。去年,奢侈品牌紛紛加碼數字化發展,線上渠道成爲助推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另一引擎。數字化發展包括與消費者的數字化互動和線上銷售。去年,人們更加重視奢侈品電商平臺的發展。京東和L Catterton對寺庫進行了1.75億美元投資;歷峯集團收購了Yoox Net-a-Porter;Farfetch併購了京東旗下的Toplife。相比於第三方電商平臺,奢侈品牌們也開始發力網上銷售。如愛馬仕、普拉達都開啓了官網售賣。迪奧更是強勢入駐抖音平臺,開啓了數字化互動,欲拉近與千禧一代的距離。儘管化妝品之外的許多品類的線上滲透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但銷量卻在不斷加速上升。去年,線上渠道的奢侈品銷售額實現了27%的增長。此外,數字化營銷活動不斷增加,佔目前中國市場奢侈品品牌營銷預算的50%以上。

除此之外,消費迴流也是促使中國奢侈品市場快速增長的新引擎。隨着中國政府下調進口關稅、加大對灰色市場的管控力度,各大奢侈品牌也在持續調整國內外市場價差。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選擇在內地市場購買奢侈品,而不再像過去那樣,爲了尋求價格優勢,前往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等地購買產品。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在內地的奢侈品消費比例已由2015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27%。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0%。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並不會減少在海外市場的消費頻率。目前,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33%,居於全球首位。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報告作者布魯諾(Bruno Lannes)表示:“未來,在四大增長引擎的持續推動下,中國奢侈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動力。”研究還提到,儘管中國奢侈品市場銷售浪潮勢不可擋,但並非所有品牌都能收穫業績增長。隨着收入不斷增長,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開銷持續走高,口味也日益挑剔。更善於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品牌大多更爲成功,正因如此,品牌間也形成了良莠不齊的業績表現。有些品牌連續兩年業績攀升,另一些則業績連年下滑,兩極分化嚴重。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去年路威酩軒集團、開雲集團、歷峯集團、愛馬仕等均在中國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並帶動了集團業績的增長。而託德斯集團、塔佩斯特里集團,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數據顯示,去年收入躋身前20的時尚奢侈品牌中,增長超過25%與低於10%的品牌之比約爲1:2。研究分析指出,成功的品牌往往通過數字化營銷和社交媒體紅人效應來深化消費者滲透,較爲常見的是利用更年輕化、休閒化的產品系列吸引千禧一代。此外,他們更側重加快產品上新和門店櫥窗的更新速度,積極迎合千禧一代對新潮事物的追求。隨着租金、組織營銷活動、與KOL合作等各項費用不斷上漲,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經營的成本也不斷攀升。大型品牌的規模優勢逐步凸顯,知名度越高的品牌正在從規模化經濟中獲得優勢。

對於今年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預測,受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中國家庭的“正財富效應”可能會有所減弱。但無論如何,對各大奢侈品牌來說,今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前景依舊光明。同時,貝恩公司提示,雖然中國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將保持健康增長,但想要再次達到20%的增速難度較大。今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速很有可能會稍微放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