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有一些歷史大背景是真實的,人物也是真實的,但很多情節是虛構的。所謂大背景,就蘇格蘭鄉紳華萊士領導反英起義是真實的;最後,華萊士因被部下出賣而被逮捕,並被交到英王愛德華一世手上,以叛國罪之名處以死刑。

除了華萊士,裡面的主要人物也都是真實的。比如裡面的「長腳」愛德華一世,裡面的王太子(後來的愛德華二世),王妃伊莎貝拉也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是王妃與華萊士的愛情是虛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

先來看電影的場景:「說開恩吧,說吧」,劊子手正在對蘇格蘭英雄華萊士實施剖刑,他不顧疼痛使勁喊出了震撼人心的口號「Freedom」,與華萊士有過一夜情的英格蘭王妃伊莎貝拉深深愛慕著這位英雄,此時她在宮廷裏心如刀絞。之前王妃為華萊士求情未果,對躺在牀上氣息奄奄的愛德華一世耳語:「在你死前我要告訴你,你將絕嗣,我肚子懷的不是你們家族的孩子」。 華萊士英勇就義後,受他的精神感召,蘇格蘭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大貴族羅伯特?布魯斯(後為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率領下繼續艱苦奮戰。

真實的歷史是,1305年華萊士就義時伊莎貝拉只有10歲,還在法蘭西當公主,3年後跟愛德華王子結婚才來到英格蘭。真實的伊莎貝拉絕不似電影中刻畫的那麼清純善良,但她確是金雀花王朝史上一位傳奇王后,從她肚子裏生出了西歐兩場著名戰爭——英法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皆由她的子孫們擔綱主角,不過肯定與華萊士無關。

伊莎貝拉,法蘭西卡佩王朝綽號「美男子」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女兒,她堪稱「國王堆裏的女人」,父親、三個兄弟和一個侄兒是法蘭西國王,母親是納瓦拉王國女王胡安娜一世(註:納瓦拉王國中世紀時位於西班牙東南部和法蘭西西南部,今屬西班牙);她的老公公、丈夫和兒子也是英格蘭三位同名的金雀花君主:愛德華一世、二世、三世。

愛德華一世病逝,愛德華二世繼位,伊莎貝拉與他的情夫,議員羅傑?莫蒂默男爵籌劃了推翻丈夫的陰謀,更不幸的是王子與母親共謀。1327年1月伊莎貝拉15歲的兒子登基,是為愛德華三世,愛德華二世8個月後在伯克利城堡遭莫蒂默殺害。無法證實的傳聞說,王后痛恨愛德華二世的同性戀取向,令人用燒紅的鐵條插入他的肛門致其慘死。伊莎貝拉姿色出眾,性格卻潑辣兇狠,坊間有「法蘭西母狼」的綽號。


《勇敢的心》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3世紀末蘇格蘭人民反抗英國殘暴統治的故事。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它不沉悶、不枯燥、不刻板。集導演和主演於一身的梅爾·吉布森,充分考慮到了觀眾的觀賞心理,在影片結構的安排上十分考究。整個影片拍的也是蕩氣迴腸。自然影片為了藝術效果對許多的歷史事件都有一定的誇大,裡面大概的歷史背景是真是存在的,但是具體的史實卻與真是的歷史有著出入。

影片中描述的蘇格蘭人民抗英,首先要追溯到13世紀末蘇格蘭的王位繼承危機。在歷史上,蘇格蘭和英格蘭一直靠著王室婚姻來維繫彼此之間的關係。但是1286年的時候,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墜崖身亡,而蘇格蘭的王室合法繼承人只剩下他的外孫女,當時只有6歲的挪威公主瑪格麗特。1290年的時候,瑪格麗特在前往蘇格蘭的途中病故。蘇格蘭的王位失傳,領地內的領主們貴族們展開了爭奪。英王愛德華一世在這個過程中,幫助選定了繼承人約翰·巴里奧爾,後者卻趁著英法戰爭,想要藉助法國的援助爭取蘇格蘭的獨立。1296年的時候,英王攻擊蘇格蘭,大敗巴里奧爾,自居為蘇格蘭統治者,這就是影片的背景。

首先,歷史上「勇敢的心」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指的反而是在影片中數次出賣華萊士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所以,出賣的情節也是為了劇情需要而虛構的。歷史上,正是羅伯特領導的蘇格蘭人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並將英格蘭人趕出了蘇格蘭。

其次,就是裡面的另一個反面人物安德魯·穆拉,影片中正是因為他臨陣脫逃導致華萊士失敗。真實的歷史則是,穆拉與華萊士都是蘇格蘭民族起義軍的領袖,斯特林橋戰役中第一指揮官是穆拉而不是華萊士,而穆拉也在此戰中陣亡。

影片中梅爾·吉布森和蘇菲·瑪索演繹的愛情故事也與史實有著巨大的出入。歷史上,蘇菲瑪索演的王后在華萊士死後3年才從法國來到英格蘭,7年後她的兒子愛德華三世纔出生,這位王后晚年還被人稱作「法國母狼」。

儘管如此,這部影片仍然不失為一部藝術佳作,如果真的對歷史感興趣的話,影片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來瞭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具體的史實則是要更深入的閱讀來發掘。


有一段歷史倒是真實的。在《勇敢的心》裏,英國統治者為了讓貴族效忠,允許貴族們擁有蘇格蘭女子的初夜權。華萊士的未婚妻被貴族搶走並殺害,因此引發農民起義。

當時的歐洲,不僅貴族,宗教人士享受女子初夜權的情況也很多。中世紀的歐洲,人民文化落後,普通民眾對處女血很恐懼,怕染上了會下地獄,因此要找別人幫忙,教士、僧侶、祭司、地主是上帝的優秀子民,要優先上陣;其他人如果想用算作「捐軀」;賤民享受了肯定會倒黴。

中世紀時期歐洲基督教世界,女性地位低下,也沒有出現著名的女性人物,甚至還不如中國封建時代。公元11世紀以後,騎士文化風行,吟遊詩人創造了大量愛情詩歌,騎士與美女被稱為天作之合,此時女性才被重視,才開始有所謂的「愛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