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大多缺乏同理心,劉強東暫且不論,就馬雲來說,他這一步走的確實很下乘。

首先,馬雲不明白,在當今這個世界,能夠用幾乎所有時間投入到自己事業裏的人,其實是很少的。

而這類人,大多是日理萬機的政客,或是通告不斷的明星,亦或是如馬雲這般的大企業家。

而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還是滿足於當下的快樂,比如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朋友知己之間的聚會,或是諸如「手工耿」這類有擁有獨屬於自己興趣的人。

而重點就在於,這類普通人,其實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希望過的那種美好生活,是我們所有人都共同渴望的,而這也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有的,因為這纔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原因:

「生命在於創造與體驗,而絕不是為了生存而生存。」

所以,假如人人都適應了996甚至007,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沒錯,會變成一個機器人般的世界,人人都只會憑著最原始的本能來行動,而任何富有創造力的工作,都會變成少數人的「專利」,社會階級由於思想的固化,會越拉越大,人類社會會越來越像星際爭霸裏的蟲族,科技水平固然越來越發達,但其民眾也必然喪失生活的本質,僅僅為活而活。

而從形而上的哲學方面來看,我個人始終這樣認為:

如果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僅僅是為了生存,那我寧願不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戰爭雖然殘酷,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科技的發展。

那麼請問,如果現在讓你去一個天天打仗,但是科技很發達的平行宇宙地球,你願意去嗎?

同理,讓你去一個天天996或007但科技很發達的世界,你願意去嗎?

或者,讓你在一個賽博朋克般冰冷無情但科技發達的世界和幾乎沒有科技但是美麗宜人的桃花源之間二選一,你又會怎麼選呢?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所有的智能生命,其最本源的本質,崇尚的永遠是自由與快樂,而並非單一的科技或社會力量的進步。

我並不排斥辛勤勞動,因為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源之一。

但是,我排斥的是讓所有人都「為勞而勞」。

因為這種方式,會讓人類喪失身為智能生命的靈性,繼而逐漸「蟲族化」。

而這種由人蟲所組成的「類蟲族式」世界,最終也必然會發展為這樣一個狀態:

高層統御一切,底層不需要思想。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我們目前這個世界是有「病」的,而最可怕的是,如果把我們的世界比作一棵大樹,那這個病的根源,往往還是發自向整棵大樹分發營養(價值觀)的樹根。


怎麼活著?為什麼而活著?,這是當前值得深思的嚴肅而意義重大問題,因為它能體現一個人的生存價值,特別是在錢欲膨脹的今天,智商越高的人,更應該認真思考,萬萬不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而智商低,能力平平者,更不能變成了「寄生蟲」、「啃老族」。人的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分,也就有對人類的貢獻也不同,但是其社會意義是同等。人心齊,泰山移,有心人,纔是活著,不僅僅只是為個人活著,心裡老想幹點什麼?每一個成功,心中就多一份喜悅,也就感到活的有滋有味了。一些人,人未老,心先老,整天無病呻吟,活的苦而累。要想活的快活,那就先喫苦,後喫甜;喫得苦中苦,方可成為人上人!天上從來都不會掉餡餅,要活就活出個人樣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費力了,更不用說生活了。

大多數人都普普通通地過日子,生老病死,日復一日地工作,結婚,生子。他們在25歲便死去,卻在75歲才埋葬。

這些都是把生活活成活著的人。

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並遵從自己的內心走,生活在他們眼中,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路上充滿著鮮花與刺激。

而心懷夢想的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閃閃發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