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與魏徵被稱為一對千古君臣。尤其被後來的文臣士大夫刻意美化。

不是魏徵才能特殊比皇帝高明,而是他遇上了心胸寬廣的明君。

李世民心懷天下,重用魏徵,是極具「統戰」謀略的高明之舉。

魏徵是太子李建民的謀臣,早就建議太子要提前動手除掉秦王李世民。魏徵被李世民俘虜,不殺點泄憤已屬意外。但李世民居然不顧部下一致反對要重用魏徵,這更是奇蹟!

李世民要用魏徵,居然還答應了魏徵提出的條件,李建民不是亂臣賊子,以皇家太子禮儀安葬。

李世民用人不疑,派魏徵獨自前往李建成的老巢太原,安撫要起兵造反的太子部屬。魏徵做的很好,實現了李世民玩「統戰」安天下、事半功倍的意圖。

同樣的「統戰「手法,還可見李世民從西北蠻地接回隋煬帝楊廣的肖皇后。這個飽經滄桑、多次屈屈改嫁女人,重返了咸陽後宮,得到了太后禮儀優撫安頓並善終。這是李世民「一石二鳥」的統戰好手法,既使要想復辟隋朝的餘孽無話可說,還上南朝的老百姓感到欣慰而天下歸心。(肖皇后是南朝南梁皇帝之女,北朝滅了南朝建立了隋。)

魏徵敢於直諫,甚至不惜逆龍鱗。是因為太子被殺他被俘,已算「死了一回「之人,他已經無所畏懼。

魏徵一生的勸諫有兩條最有名。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求李世民善待老百姓,實行仁政。

②,「竭澤而漁,來年無魚」,「焚林捉獸,來年無獸」。魏徵反對李世民欲讓全國16—40歲男人全部當兵,荒蕪農商經濟。

魏徵的勸諫,句句在理。加之李世民要顯示他寬宏大量的包容知心,(包括寬容過去曾反對他的人),他選擇謙虛的接受勸柬。還讚揚魏徵是可以使他「明得失」的一面明鏡。這給李世民留下了「虛心納諫」明君的傳世美名。

事實上,李世民並不是虛心接受魏徵所有勸諫,有時對魏徵不依不饒的「死柬「,也恨得牙痒痒的。

李世民有次下朝回到後宮,怒氣沖沖發狠說要「殺掉這個(魏徵)鄉巴佬」,被深明大義的長孫皇后鄭重勸阻否定。

魏徵死後,因魏徵遺囑將他勸柬(為難皇帝)的事寫入史冊,被老羞成怒的李世民砸了他的墓碑。後來李世民覺得有些過份,又予以了恢復。畢竟,他是個明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