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管理學問世後,大部分企業組織架構都是傳統的官僚行政體制,現今越來越多的組織架構都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變革,比如,扁平化結構,事業部制,線性職能架構,網格化組織結構。無疑是為了降低組織企業的溝通成本和協作成本。個人覺得在以後企業組織會有兩大顯著趨勢特徵,去中心化和泛邊界化。就是企業之間,組織內部的泛邊界化和去中心化。現在出現的產業鏈就將上下游不同公司企業緊密的連接起來,相互之間的環形持股,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去中心化則是消除壟斷,降低溝通成本,協作成本,變革組織架構最核心基本的,不再有眾多的層級,多個核心進行決策領導,對於現有的管理會是一個顛覆。認知,管理原則,技術工具等許多方面也需要與之重新匹配。

PS: 現對於《企業經營管理雜談》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c_1108799413799153664,

以及知乎圈子企業經營管理雜談https://www.zhihu.com/club/1214206585863929856

招募成員,個人,學生羣體,相關從業人員機構號,優秀高贊問答的專業領域。希望能共建一個生態專業問答的羣組圈層。


上週末在上海聚會聊到了這個話題,2019年最火的公司組織管理主題【合夥人制】

1.關於引領組織變革的部門

人事行政部門是個被動型的執行部門,如果想獲取到主動,需要把把戰略研究院、員工培訓兩大木塊建立起來,從思想層面獲取對於全員組織變革的思想基礎。

2.合夥人將變成最廉價的title

幾年前在北京中關村,你看到基金公司、律師事務所的founder,co-founder的片子都覺得特別高大上;現在大部分的傳統服務業、零售業,合夥人這個title已經開始泛濫。

如果公司沒有快速發展的經濟背景,在一家公司裏會看到708090年齡差的人,如何處理這些層級呢?合夥人制。早上看央視《面對面》關於任正非的專訪,提到了簡化組織架構,說道現在組織臃腫,人浮於事。

3.社保和稅制對中小企業的壓力

傳統零售、服務業如何激勵員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變成合夥人,激發內在的動能,讓每個小夥伴明白,在未來的20年,很有可能一份工就是一輩子的工作。

另外一個誘因是社保和個稅的壓力,零售業、服務業毛利率在10-20%,在大量基層員工缺乏社保的情形下,如果持續規範,那就需要激發每一個終端堅持努力優化,把毛利提高到50%,大概意思就是隻有把公司當成自己的,纔有可能創造這麼高的毛利。

我們說道崗位工時制的工資,我說這是都快上百年了,零售和服務業要看打卡工時來管理的話,肯定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

想要更新的組織模式,多看看金融、互聯網、電商企業的組織結構,他們在這方面做得真的很前沿。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司這種組織未來的變化在現在並不是無跡可尋。公司這種商業形態在未來會消失嗎?我想分享下全腦思考學習法創始人神田昌典的觀點。

◎ 到 2024 年,「公司」就會消失

我在 2012 年出版的《2022——在今後 10 年中活躍人才的條件》(PHP 研究所)中對未來進行了諸多的預測。其中有一個預測獲得了巨大的反響。


到 2024 年,「公司」就會消失——


不只你工作的「公司」,即便是發展勢頭非常強勁的「公司」,甚至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公司」,都會消失。經過仔細的分析之後,我認為只有這樣考慮纔能夠為即將到來的未來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


連我自己都被這個預測嚇了一跳。


畢竟在 2012 年的時候,我只能預測到「公司消失」這一事實,對於隨後將會產生怎樣的變化還是一無所知。「公司消失之後,商業活動會變成什麼樣?」「自己的工作會變成什麼樣?」,不只讀者有這種疑惑,當時就連我自己也充滿了疑問。


不過,只過了四年,擁有世界領先技術實力的夏普就陷入了破產危機,不得不求助於臺灣的鴻海精密工業,曾經的行業巨頭東芝也出現了超過 7000 億日元的巨額赤字。那些我們以為「絕對不可能消失」的公司,竟然一轉眼的工夫就紛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機之中。


從這些狀況來看,與其說這是各個公司的經營問題,不如說是「公司」這一組織形態已經難以再繼續創造價值,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在作為管理顧問與客戶一起解決商業問題,以及身為經營者親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能夠創造價值的工作方法,最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我發現了「公司的未來」。在這一章中,我將和大家一起思考公司的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首先說結論吧,到 2024 年的時候,許多公司都會滅亡。不過隨後這些公司會涅槃重生為非常具有價值的組織。換句話說,就像破繭成蝶一樣,迎來巨大的變革。

理由很簡單。隨著互聯網信息革命的不斷發展,價值不再誕生於公司內部,而是誕生於公司外部。現在的商業活動,可以非常簡單地將全世界的人才、資金、知識以及技術聯繫起來,從而在很短的期間內創造出驚人的事業價值。


因此,完全被公司內部資源束縛的公司會變得舉步維艱,甚至寸步難行,而被公司束縛的員工也難以發揮自身的價值。也就是說,過去被保護在堅硬的外殼之下的「公司」這一組織形式,從今往後必須重生為能夠自由連接內部與外部的「靈活的組織體」。


如果不能藉此機會轉變為新的經營和工作方法,那麼公司就會越來越僵化,低成長與低收益成為常態。反之,如果能夠順利地實現進化,那麼組織的收益力和成長速度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公司擁有的成長潛力將遠遠超出現在的常識,可能實現的年銷售額用現在的眼光看來簡直就是天文數字。那些因為諸事不順或者嚴重的財務危機而陷入絕境的公司,只要能夠大膽地抓住這個進化的機會,就一定能夠重獲新生。


接下來我將從人才以及市場的觀點出發來為大家展望未來公司的發展潛力,不過在此之前,我要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之所以認為 2024 年公司會消失的原因和背景。

◎ 現在的公司,已經處於成熟期的後半段

我做出上述預測的原因之一,就是源於常被用來計算商品等事物壽命的「成長曲線」理論。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將經過「導入、成長、成熟」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持續的時間基本相同,當成熟期結束後,這個東西要麼消失,要麼變成新的東西(參考成長曲線)。


當我將公司放入這一理論之中時,發覺到「公司」已經接近滅亡。


1983 年,《日經商業》雜誌經過調查得出「公司的壽命是三十年」這一結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壽命越來越短,到上世紀 90 年代末,「公司的壽命只有十年」。


公司的壽命縮短到只有最長時期的 30%,這意味著一個概念已經從「成長期」進入到「成熟期」。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未來工作法

神田昌典 等

時代華文出版社

¥19.99 會員免費


公司本身不會消失,但是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將是公司的組織結構和相應機制。公司扁平化,組織層級將會越來越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市場的節點,和以前的這種串聯的流程不同。


公司的特點:

1、具有法人地位,能以民事主體參與社會活動並承擔相應責任

2、承擔的責任是有上限的,排除了對其所有權的自然人的連坐和終身追責,可以解除自然人參與經濟活動的後顧之憂

3、所有權可以是多人共有,容易形成規模化。所有權易於流通轉讓,特別是股份制,這讓私人財富和社會資產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淡化公司私人所有的印象

4、兩權更容易分離,相對的讓管理權更容易擺脫個人的制約

上述的特點都是在講訴公司的獨立性很強

相對應的公司成立和運行需要遵守與公司相關更多的制度律法約束,使得公司靈活性較差,為此在運行成本、程序、反應速度、靈活應變上會付出更多

種種特點讓公司非常好的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環境,目前地位無可挑戰,想想我們的國企都需要公司化來解決一些內在的問題

現今的社會發展方向最主要的是全民網路化,感覺有種組織結構離散化、跨地區的遠程辦公正在形成,辦公的功能有側重從形式轉向結果的趨勢,經濟主體和家庭的聯繫會更加緊密,分工可能會從功能化轉向以利潤為考覈的綜合化,大量重複的勞動逐漸由機器代替


大概是工作任務市場化吧,能通過市場合理定價的任務在網路平臺上解決;需要高忠誠度或高綜合素質的工作自動篩選出來,工資會更高;人資的工作基本被替代,也許以後就是類似一個個工作團體一起在網上接活兒的形式了。公司結構也會更扁平,有點類似阿米巴那種的?


公司是基於所有人類想像基礎上的實體存在,隨著時代變化,人類會不滿足於這種想像。這個未來要看是多久的未來,時間維度拉的夠長,公司這種組織會消亡。也許是300年,500年,1000年。

目前可見最大的變化是【智能化】,當社會能滿足智能代替人工所必備的條件,我們的工作形式必定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能不再需要朝九晚五擠地鐵到某一指定地點辦公,信息更加透明化、工作時間會縮短許多。


底層普通員工越來越少,被取代。兩級分化更嚴重,你要知道科技的進步都會固化階級,畢竟新技術不是所有人都用的起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