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1張

文 楊凱

編輯 邢昀

地處東海之濱的寧波,海道輻輳,商貿活躍。寧波人,多行商坐賈,賺錢有術。

當今的資本市場中,寧波人是繞不開的話題。有些寧波人,是天生交易員,坊間戲言」炒股不跟(寧波)解放南,便是神仙也枉然」;有些則以實業起家切入金融,攪動資本風雲。

眾多寧波富商中,杉杉系創始人鄭永剛是骨灰級玩家。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2張

他是業內有名的服裝大王,公開表態「靠服裝賺錢的時代早已過去」,更希望大家稱之為金融家;投身資本市場後,一手操作各類殼資源,一手蒐集金融牌照,長袖善舞,收穫頗豐。

多年來,人們常說看不懂杉杉,看不懂鄭永剛。「杉杉系」如同其名,服裝、新能源等實業是枝葉,金融投資則是地下盤根錯節的根系;根系越發達,枝葉就越繁茂,反之亦然。

而鄭永剛的資本操控也並非簡單左手倒右手,而是多手之間騰挪。

01

「服裝界巴頓」轉身新能源

「杉杉是一家讓人看不到主業的公司,這麼多年,沒有人能看得懂鄭永剛在做什麼,但他一直很會賺錢。」

有市場觀察人士如此評價鄭永剛。

鄭永剛起家於服裝行業。31歲那年調任甬港服裝廠廠長,扮演救火隊長的角色,鄭永剛帶領嚴重虧損的工廠起死回生。

多年以後,當杉杉西服成為服裝界傳奇,大家都相信鄭永剛是為甬港服裝廠而生的。因為在寧波話裏,「鄭永剛」和「振甬港」發音相似。

甬港服裝廠的老工人曹德盛對市界回憶道,「鄭廠長來那天,大家好久沒活幹,像往常一樣湊在一堆兒打牌,都沒太注意到他。」那些老工人沒想到鄭永剛真能把廠子救活,更沒想到自己幾年後會成為百萬富翁。

1996年,杉杉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企業。「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成了中國服裝行業的第一個廣告。廠子裏的兩三百名老工人都持有杉杉股份,一夜間成了百萬富翁。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3張

甬港服裝廠註冊地寧波市百丈路139號,已成了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圖/市界

鼎盛期,杉杉在全國擁有2000多家門店,在國內的西服市場佔有率達37.4%。彼時的鄭永剛高調張揚,臧否人物,又因曾當過兵,人送外號「服裝界巴頓」。

不過,歷經輝煌的杉杉西服正漸漸被人們所遺忘。2018年6月,杉杉服裝板塊從杉杉股份剝離,單獨赴港上市,股價一路走低,如今市值不足2億港元。昔日服裝王者如今成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小角色。

鄭永剛很早意識到服裝行業爆發性增長空間已到頂。1998年年底,他帶著從服裝業賺得的第一桶金闖盪上海灘,並確定轉型新能源。杉杉集團總部也從寧波遷往上海。

一開始,杉杉的新能源轉型並不順利。杉杉進入鋰電池材料領域的前8年虧得一塌糊塗。最初幾年,杉杉西服源源不斷為新能源業務輸血;服裝板塊逐漸萎縮後,鄭永剛又通過金融投資為其輸血。

2007年,第一代蘋果手機發布,鋰電池行業進入第一個爆發期。2014年,電動汽車興起,鋰電池行業進入第二個爆發期,正是這一時期,杉杉股份鋰電池材料的業務營收全面超過服裝板塊。

如今,杉杉已成為全球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生產龍頭,蘋果、奔馳、吉利、特斯拉、寧德時代等都是杉杉的客戶。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4張

不過,杉杉做新能源的攤子雖大,利潤卻一般。2017年,杉杉股份業績大爆發,營收82.7億元,同比增加50%;凈利潤8.96億元,同比增加171.42%。不過,公司投資收益高達4.83億元,超過實際凈利潤的一半。2018年,杉杉營收88.53億元,凈利潤11.15億元,剔除投資收益、政府補助等,公司扣非凈利潤 3億元, 同比下降 31%。

對此,杉杉方面回復市界稱,「杉杉近幾年的調整基本都是圍繞新能源展開的,公司內部文件提出的目標是做全球新能源領導者。新能源行業高投入且回報週期長,但產業機遇很大。單純看新能源業務的利潤率可能不高,但整體變化的過程是不斷提高的。」

移師上海後,杉杉的業務不斷拓展。不管怎麼說,做實業總是不如做金融投資來錢快。這一點,鄭永剛深有體會。

02

實業背後的金融野望

寧波歷來是一片投資熱土。從買辦商人、到錢莊霸主,再到創辦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熱衷投資與敢想敢幹是融於寧波商幫血液裏的文化基因。

在鄭永剛看來,「做實業辦一兩千人的廠,賺的錢可能還沒有投資來得快」「沒有金融的支持,實業既難發展,又太脆弱」。

踏入上海,鄭永剛已準備從實業家向金融家轉身,他毫不諱言,「現在的身份是一個投資銀行家」。

郭叢曾擔任過杉杉物產總經理助理,在她看來,杉杉股份經營思路在於,「做新能源風險較大,投入高;同時做一些金融投資,通過投資收益平衡最終利潤。」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5張

鄭永剛的金融第一課是投資銀行,投資寧波銀行讓他受益至今。1997年,杉杉作為創始股東發起設立寧波銀行。2014年12月至今,杉杉股份先後16次集中減持,累計套現約21億元。減持寧波銀行股份貢獻了杉杉股份近幾年的絕大部分利潤。2014年至今,杉杉股份累計歸母凈利潤也不過33.5億元而已。

投資銀行除了帶來經濟收益外,還為鄭永剛提供了融資便利。寧波銀行財報顯示,鄭永剛旗下得力幹將陳光華曾擔任公司董事。作為寧波銀行關聯法人股東,寧波銀行為杉杉提供了最高30億元的關聯體授信以及最高50億元的關聯體債券承銷額度。

嘗到了投資銀行的好處後,鄭永剛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參股浦發銀行、稠州銀行、徽商銀行等多家銀行。

除此之外,證券、保險、PE/VC、融資租賃公司等,市場上凡能想到的金融投資方式,鄭永剛都有所嘗試。

杉杉系的金融版圖相當龐大。據市界不完全統計,杉杉系直接或間接控股的投資公司至少包括磐石基金、華山資產管理、昇陽資本、寧波杉杉創投、蕪湖江東創投、龍田投資、鴻石投資、正道諮詢、順辰投資、青剛投資等。

鄭永剛手下不少得力助手均投資出身。鄭永剛之子鄭駒也加入了上海的富二代創投圈——BU資本,磨鍊投資技法。

寧波當地一位金融人士吳雷向市界表示,「杉杉的人員配置中,高管都是搞投資的,都有銀行、證券方面資源,可以找來錢。實業是隔離開的,由金融輸血,做大了之後或者賣掉,或者裝進上市公司重組,操作方式很多。」

在眾多金融投資方式中,鄭永剛最為鍾情的是保險業務。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6張

鄭永剛清楚保險牌照的價值,試圖掌握這個穩賺的主場。他掌舵過君康人壽,通過中科英華持有中融人壽20%股權,還曾參投永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

在掌權君康人壽期間,鄭永剛激進的投資風格顯露無遺。2015年,君康人壽大舉出擊二級市場,先後舉牌中視傳媒、東華科技、三特索道等上市公司。由於投資過於激進,2015年10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將其列入了違規打新配售黑名單。

藉助於萬能險業務帶來的大量資金,君康人壽一度成為鄭永剛的資本操作平臺。但2016年前三季度,君康人壽虧損約22.5億元。

最終君康人壽易主,而鄭永剛則另起爐竈,籌建寧波天一人壽保險公司。

鄭永剛絲毫不曾掩飾自己的金融野望,試圖打造一個金融控股集團,在實業與投資之間保持微妙平衡。

「實業受尊重,投資受寵愛」,郭叢如此向市界描述杉杉系對實業與金融投資的態度。

03

「殼王」三板斧

在金融投資領域摸爬滾打多年,鄭永剛更為市場津津樂道的是其「倒殼」手法。

2014年至2017年,鄭永剛先後涉足中科英華、希努爾、艾迪西、江泉實業、新華龍等多家殼公司。除了尚未出手的新華龍外,鄭永剛斬獲不少,被譽為「殼王」。

在這一系列倒殼案例中,申通快遞169億元借殼艾迪西股份的案例最為成功,也最受關注。

2014年末,杉杉旗下泓石投資以12.9億元受讓艾迪西近27%的股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鄭永剛成為艾迪西的實控人。入主艾迪西後,鄭永剛迅速進行人事清理,注入杉杉背景管理層。在股權轉讓費支付完不久,泓石投資將持有的股份全部質押給興業銀行合肥分行。

鄭永剛在運作艾迪西的過程中,兩次出現股價大跌,直逼質押平倉線,險些出現問題。而鄭永剛均迅速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停牌避免危機。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7張

2015年底,申通快遞擬作價169億借殼艾迪西。公司復牌後股價旋即連拉十三個漲停。2016年10月,這一重組事項成功過會。這次倒殼,鄭永剛預計獲益10億元左右,一戰封神。

鄭永剛的資本運作手法其實很簡單:通過新設立的投資平臺,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迅速入主殼公司;控制公司後,立即更換管理層,質押股權並推動重組,以實現最終的賣殼套現。

杉杉系的資金量大,盤子大,並不只是簡單的左手倒右手,而是很多手之間騰挪周轉。這在杉杉系的資金流向中可以看出端倪。

2014年底至2015年6月間,杉杉取得艾迪西和江泉實業這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之時,恰好集中減持和拋售了中科英華套現,資金量也可以覆蓋;在先後以10.6億元和近7億元清倉希努爾和江泉實業的同時,2017年7月,杉杉股份受讓洛陽鉬業18億元股份,時間與金額同樣吻合。

龐大的資本佈局,在銀行、保險等金融領域的豐富資源,配合股權質押、融資發債等資本工具構成了杉杉系的資本運作鐵三角。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8張

作為上海浙江商會名譽會長、上海寧波商會會長,鄭永剛身後的商界資源和強大的朋友圈,也確保了他在資本操作中長袖善舞。接盤艾迪西的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不僅與鄭永剛同為上海浙江商會成員,二人還做過同學。

IPO常態化後,殼資源生態悄然改變,炒殼難度越來越大,「殼王」 鄭永剛萌生了退意。2017年,除了存在明顯業務聯動的吉翔股份(前身是新華龍),鄭永剛囤積多年的殼資源基本出手。此後,「殼王」再無操作。

新能源行業出了名的「喫錢」,沒了倒殼的「快錢」持續輸血,杉杉只得一邊發債,一邊頻繁減持寧波銀行股份套現。

眼看著可供變現的優質金融資產越來越少,鄭永剛也有新動作:一是把主營不良資產管理的穗甬控股置入到上市體系之中;二是與雅戈爾、奧克斯、銀億集團等寧波老夥伴們共同設立了甬商實業有限公司。

04

資本系養成祕籍

從寧波地方一個小廠長,到資本勢力遍及服裝、新能源、金融投資、貿易、醫療、文娛等眾多行業,鄭永剛究竟如何鍛造出龐大的商業帝國?

追溯杉杉的起源可以發現,杉杉具有寧波商幫的獨特基因。

雖然出生草根,但依靠著寧波人特有的精明能幹,鄭永剛通過杉杉西服的成功,賺得了第一桶金。移師上海後,依靠金融投資和資本運作,鄭永剛實現了財富飛躍。這背後與其寧波商幫、浙江商界的龐大資源以及操作能力分不開。

在吳雷看來,「寧波當地,很多企業實業攤子做得很大、貿易量很大,上千億的資產規模,實際利潤可能只有一、兩個億。」在實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鄭永剛深知這一點,產融結合就是鄭永剛給出的答卷。實業與投資一體兩面,關鍵在於如何在兩者間保持平衡。

郭叢告訴市界,「在杉杉內部,部門領導多少都懂些投資。《原則》《復盤》這些書,在杉杉內部很火。」在她看來,杉杉資金量大,用錢生錢相對容易,只要用好人,捨得分紅,還是很容易賺些快錢。

當然,熱衷投資也意味著更大的市場風險,止損風控非常重要。郭叢說,「杉杉管理制度每年都在完善,捨得刷人、砍業務、砍部門,風格比較果斷。杉杉增減業務頻繁,會給觀察期和等待期,但勢頭不對、沒有起色,就果斷裁撤。」

如果某個部門做得好、利潤高,該部門第二年立馬就獨立成分公司,部門經理升任分公司老總。這也是杉杉能夠快速擴張、成為涉足眾多行業的多元化集團的原因所在。

寧波資本大鱷點金術:曾是服裝界「巴頓」,股市炒殼套現多手騰挪 財經 第9張

而杉杉的管理模式來自於鄭永剛的商業哲學,祕訣是「資本聯邦制」,通俗說就是拼股老闆。每個杉杉旗下的企業,既有杉杉的股份,也有職業經理人和經營團隊的股份,以資本為紐帶、以資產緊密聯系。鄭永剛將杉杉打造為一個大型共享平臺,然後在這個平臺上嫁接各種生長模式。也正因如此,杉杉涉足的行業眾多,多到讓人看不懂。

而鄭永剛更側重於方向把控,他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騎單車看10米,開汽車看200米,開飛機看方向,我覺得我是開飛機的,看方向就行。」

當BAT等網際網路巨頭的投資佈局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時,隱匿在光影下的「杉杉系們」也操控著海量的資金,悄然打造商業堡壘。

你或許對它們一無所知,卻不可否認,它們無處不在。這纔是魔幻中國下真實的商業面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