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視頻上線儀式在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舉辦。該系列視頻共50集,由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汪勁武主講。

  汪勁武在視頻中系統講述中國有花植物的典型代表,數量多達80多科、近300種,除了“硬核”植物分類知識之外,他還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既生動又準確地講解植物知識。《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系列視頻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拍攝完成,在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優酷視頻等平臺同步上線。上線免費播放,供廣大植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學習參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羣,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原副院長顧紅雅,北京大學教授劉華傑,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全儒,北大附中副校長陳偉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祕書長王瑞合等出席了發佈儀式。

  汪勁武現場與中學生們分享了自己的植物研究之路,鼓勵孩子們愛上植物、追尋內心摯愛,一往無前。王瑞合在發言中表示,自己深深感動於汪勁武對於自然的熱愛,在字字句句對植物的講解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妙。對《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的支持,正是源自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初心,希望打造一個天更藍、水更清的未來。

  “90後”之觸電新體驗

  1928年出生的汪勁武教授已經91歲高齡。從學生時代開始,汪勁武就是植物愛好者,大學期間正式學習植物分類。教書70餘載,著述科普著作數十本。

  作爲一名“90後”,在收到錄製該系列視提議的時候,他絲毫沒有猶豫,很快就答應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楊虛傑的建議。

  楊虛傑形容這是一次“非常安靜的拍攝”,沒有隆重的開機儀式,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2018年的春天,汪勁武每日騎着自己1960年產的“28”自行車,到北京大學生物系標本館、哲學系庭院、未名湖邊進行拍攝。

  每天的拍攝持續2個小時。只要一坐在鏡頭前,談起心愛的植物,汪勁武的臉上從未見過疲憊,滿滿的興奮表情裏,對植物的熱愛溢於言表。

  從2018年3月22日到5月底,兩個月的時間裏,攝製團隊在標本館,在北大校園裏累計拍攝了60餘個小時的素材。2018年北大的那個春天,被永久定格在鏡頭裏。

  一朵小花告訴我它的名字

  2014年協和醫學院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上,馮唐做了題爲《我在協和學到的十件事》的演講。他在其中多次提及學習植物學知識的重要性,並深情追憶了自己與老師汪勁武之間的趣事。

  “我還記得汪勁武教授帶着我們上躥下跳,在燕園裏面看所有的植物物種,後來我讀過一句詩,'在一個春天的早上,第一件美好的事是,一朵小花告訴我它的名字'。”“協和八年,儘管功課很忙,又忍不住看小說,我還是做了北大生物系的學生會副主席和協和的學生會主席。寒暑假基本沒閒着,看小說之外,都用來完成一個個‘項目’。比如,在北大的第一個暑假,同四個同學一起,和植物學汪勁武教授去四川和甘肅,尋找一種非常少見的山竹。我完全忘了那種山竹的重要性在哪兒,似乎找到之後可以改寫被子植物史或者呼喚神龍。我記得的是,師徒五人,漫遊二十天,每天住旅店,每頓有葷有素,最後在有限的預算之內,找到了那種山竹。”

  植物學家的浪漫,通達廣闊天地,也落於苔米小花。汪勁武將講植物分類學,風趣幽默,旁徵博引,底蘊深厚,不論北大師生還是校外植物愛好者,“粉絲”衆多。

  但半個世紀以前、汪勁武第一次登上講臺之後,他收到了一張學生遞來的紙條,上面指出他的水平不夠,課上的枯燥無味。這樣嚴厲的指責並沒有嚇退汪勁武,同樣走過這條專業道路的他深知,植物分類學科屬衆多,內容龐雜,科名、屬名、拉丁名、主要特徵……本科生剛開始學時,大多會覺得枯燥、難記。

  汪勁武開出的第一個“藥方”是儘可能熟悉更多的本地區植物,做到講課時應付自如,這樣學生聽起來才能入神。他利用暑假組織教研室同仁去京郊百花山去採集植物標本,同時多認識各類植物。住在山區農民家裏,上野外採集野花野草。平常他也喜歡在校園裏認植物,做好標本。慢慢的,他在課堂上愈發自如,而學生聽得也愈發入迷,沉浸在植物無限的魅力裏。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植物分類學一直相對冷門,但無論收入如何、無論是否被重視,汪勁武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將全部心血傾注在植物與學生身上。從照本宣科,到融會貫通,他可以將植物拉丁名隨手寫來,準確又流暢;升級版課堂不僅有本地植物的小知識,還有唐詩宋詞裏的例證和各種有趣的小故事,恰當準確,引人入勝。

  今年春日清晨最美好的事,是汪勁武告訴你一朵花的名字。

  “汪先生教會我的事”

  作爲近幾年博物學大熱的領軍人物,劉華傑深情回憶了自己與汪勁武之間的故事。在北大哲學系任職的他,在汪勁武的幫助下,重拾兒時對植物的愛好,在其幫助下,纔有了後來《燕園草木補》《崇禮野花》《檀島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記》等一系列作品的誕生。

  在劉華傑看來,汪勁武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植物分類學家,一名優秀的教師,更是一位優秀的科普工作者。

  他評價說:“汪植物分類學功底紮實,知識全面,對中國400多個科的植物都有系統的瞭解,對每個科都掌握大量物種實例。這對於講解科屬特徵,極爲有用,讀先生的作品,通過實例,由特殊到一般,更容易把握普遍規律。幾十年來先生一直在撰寫植物科普文章,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驗,作品具有獨特魅力、有不可替代性。”

  汪勁武傳播的不僅僅是植物知識,還包括豐富的植物學文化。劉華傑強調,汪勁武關注普通人瞭解身邊植物的需求,這十分值得其他科學家學習。“汪先生把外行引入草木世界,使我們更加喜愛植物,使普通公民成爲植物記錄者、保護者。重視生物多樣性,本地種,這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系列視頻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植物學知識,不僅是對汪勁武先生一生植物科普工作的肯定和紀念,也契合當前植物科普的需要,同時爲植物類科學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得發揚和傳承。

  歡迎將此文分享給更多朋友,前往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免費觀看《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系列精彩視頻!

  責編:宮奧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