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振華重工,生產岸橋,佔全球80%的份額,夠不夠強?

2016年凈利潤3億元,而恆大208.1億。這是地產興邦,製造業式微的年代。

大型製造業利潤低,中小型製造業日子更不好過。

珠江三角洲的製造業,依託大型企業,做周邊配套。

近一年來,過於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小民企,是一種嚴峻考驗。

原創成本高得離譜,中小民企要麼山寨,要麼關門。

像視覺中國靠圖片版權發家,現在工業版權訴訟已經逐漸興起。

中小民企怎麼辦?研發能力本身就是低,還要打知識產權官司。

拳頭產品被人盯上,就會迎來漫長的官司,拖垮中小企業。

因為知識產權訴訟有個特點,每一個官司都不太同,侵權不侵權,侵了多少權?不太好用客觀來衡量。

知識產權保護和勞動合同法,是雙面刃,讓中小企業痛苦著。

而且在製造業,一線工人薪水,到手五六千,春節回家聚會,一桌人坐在一起,你都不好意思發聲。

現在沒人興趣去聽窮人訴苦,用馬雲的話說:「不是實體不行,而是你的企業不行。」其他行業人也會冷嘲熱諷:「誰叫你不努力。」

大學生選擇就業方向,永遠避開製造業,形成惡性循環,人才斷層。

看看發達國家,英國一直去工業化,大力發展金融業,因為掙錢快又多。美國往回拉製造業,特朗普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行。

中國大多數的中小製造業,純粹是價格戰贏得市場,人工低,勞動時間長,社會評價不高。

所以建議轉行到服務業,金融業,互聯網等,祖國製造業的未來,靠後人奮鬥吧,大有希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