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之死,是蜀漢沒落之根,劉備的成就,也僅此而已。

大多數人認爲,劉封之所以被養父劉備賜死,就是因爲他沒有發兵救助關羽,否則關羽也不會死,而且還把孟達逼上絕路,轉投了曹魏。客觀來說,劉封的確有罪,但他畢竟是劉備的義子,當年張飛失職導致劉備的家人被俘,劉備都沒有責怪張飛,爲何一定要殺了劉封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備地位不同了,此時劉備霸業初成,在劉備自己看來已經不是用人之際了。

據記載,關羽攻打襄樊之時,曾寫信給大侄子劉封,讓他派兵搭把手。

劉封之死,是蜀漢沒落之根,劉備的成就,也僅此而已。

我們不妨看看當時的地形。劉封剛佔領的上庸房陵雖非襄樊位置那麼重要,但也是遏制曹操、拱衛漢中和益州的咽喉之地。進可以攻襄樊,退可以守益州。

如果劉封出兵協助關羽攻打襄樊,確實可以起到重要的牽製作用。但劉封給拒絕了,還給出了這樣的理由:“俺剛把上庸攻下沒多久,此處的局勢不太穩定,絕不能輕易離開,否則可能會出亂子。而且我的兵少,只有四千多。”

後來形勢急轉而下,一方面曹仁守衛樊城得當,加上徐晃援軍到達,關羽已經很難拿下襄樊;卻又後院起火,被糜芳和傅士仁賣了一輪。呂蒙白衣渡江,關羽騎虎難下。

事實上,關羽被呂蒙圍困時,究竟有沒有向劉封求援,正史上並沒有記載。

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有兩種可能。一是,關羽之前讓劉封出兵圍攻襄樊,他都沒有來,心中肯定很惱火,以他的性格,即使戰死也不願意求助於劉封。二是,關羽發出了求救信,劉封的脾氣也很衝,估計早就對二叔關羽有意見,加上孟達曾是劉璋的部下,不願帶着自己的人馬爲關羽賣命,劉封自己又沒有多少兵馬,所以就沒有去救關羽。

客觀來說,我覺得劉封、孟達兩人的擔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說不定他們兩人前腳剛走,後腳申儀就叛變了,把劉封、孟達五花大綁,送給曹老闆當禮物。畢竟申儀、申耽兄弟兩人的尿性,衆人皆知。

後來倆人確實叛變了。畢竟形勢所逼,沒有辦法。劉備和關羽這一對難兄難弟,真是成也快,敗也快。

劉封之死,是蜀漢沒落之根,劉備的成就,也僅此而已。

襄樊戰事不利,又遭受徐晃、呂蒙兩面夾攻,後勤完全沒保障,關二爺是超級難受的,所以近十萬兵馬纔會在三個月內逃亡殆盡。

但是關二爺就是牛皮,在形勢最不利的時候,偏偏要南下奪回荊州四郡。直到最後只剩下幾十騎了,夷陵水路又被孫權封死,才從陸路往西逃往益州。可惜天不假年,一代武聖在臨沮這個本來屬於劉備的地盤被弄死,嗚呼哀哉!

關羽之死讓劉封、孟達坐不住了。房陵太守孟達直接投降曹魏,還給劉備送了一封信,述說劉封的種種不是,自己不得已才投降。然後,這個不要臉的傢伙反過來就去跟魏軍一起圍攻上庸,還勸說劉封投降,勸說詞是這樣的:“劉封啊,劉備肯定將關羽的死因都歸咎於你,你回去肯定沒有好果子喫,況且劉禪纔是劉備的親兒子,你不僅是個多餘的,對於劉禪來說,還是個很大的威脅。”

然而劉封並沒有投降,而是決定力保上庸,但並不是敵軍的對手,加上申儀反叛,和曹軍裏應外合,劉封只好敗逃回成都。

由此可見,劉封並沒有想過背叛劉備,而且在四面楚歌之時處理得當,做得已經非常到位了。

但,最驚人的事情發生了,在這個蜀漢最缺人的時間點,劉備居然賜他自盡。

有人說是因爲諸葛亮在旁邊攛掇,說劉封不好控制,他死了劉禪地位就會比較穩固云云。

劉封之死,是蜀漢沒落之根,劉備的成就,也僅此而已。

反正劉封死前只說過一句話:“悔不聽孟子度(孟達)之言!”——心裏肯定恨死乾爹了。

史載,劉封之死,劉備傷心的不行,哭的一塌糊塗,頗有裝模作樣的嫌疑。

仔細分析劉備的這個行爲,令人唏噓。

事實上,劉備自從漢中之戰勝利之後,本性就變了,再也沒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創業心態了。

劉備這個賣草鞋的窮小子,自赤壁之戰後開始發跡,花了很大精力入主益州,而漢中只是一個副產品。

他爲什麼不自稱益州王,而自立爲漢中王呢?仔細研究劉備這個行爲,就知道他骨子裏的自卑和不自知。

益州畢竟是搶奪弱者的地盤,鳩佔鵲巢,不太光彩;而攻佔漢中,應該是劉備這輩子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因爲這是他憑一己之力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老闆。

220年7月,劉備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候,自立爲漢中王。爲何得意?斬夏侯淵,奪得漢中,還不止一次將曹老闆打跑;關羽北伐水淹七軍,捷報頻傳;劉封、孟達拿下上庸、房陵;南方馬超威名鎮,應該無人敢反;荊州有糜芳守衛,貌似穩如泰山;進可攻襄樊,扼住天下嚥喉;退可守益州,偏安一隅你又能奈我何?你說得意不得意?

這個時候,一個君王的本性,一個人的最大能耐暴露無遺。

一個人,如果窮困潦倒也還罷了,反正什麼都沒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此時他能量反而最大;可是一旦有了東西,而且有的還不少,就出問題了!可能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天道,補不足而損有餘。

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患得患失。劉備也不外如是。你連天下都沒統一,就想着給劉禪清理門戶鞏固地位了?你連荊州都沒全部拿下就敢北伐一年了?你連後方都不穩固就敢自稱爲王了?你連後勤都沒保障就敢主動出擊了?你連最起碼的襄樊都沒拿下,就敢濫殺老幹部了?我看連諸葛亮都飄了。

劉封之死,是蜀漢沒落之根,劉備的成就,也僅此而已。

所以說,窮困未必就是無能,劉備寄人籬下之時,每天菜園裏種種菜,也可以獲得平靜。反而一旦獲得了土地、人才、名望,纔開始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其獲得的成就馬上就小了。所以劉備220年稱王,221年稱帝,222年一敗塗地,223年就一命嗚呼了。

劉備、曹操、孫權都不能一統天下,是有原因的。所謂天縱英才,祖國人傑地靈,豈能那麼容易被你統治?統一全國那靠的是理想、度量和能力。而鮮有這三者都登峯造極的。

能駕馭天下的,絕非等閒之輩。

你我只能看看而已。

昔者劉邦八年而有天下,空前絕後,不會再有超越沛公的人了。

因爲沛公胸襟大,可以封韓信爲王,任由他去開天闢地,在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韓信一個人南征北戰,打遍天下;能力強,以較少兵力守住霸王關羽一次次的進攻,這可是項羽啊,破釜沉舟,一鼓作氣,殺四十萬秦軍跟玩似的,攻擊力不是一般強悍;理想高,直到天下一統,劉邦才正式登基,在此之前一直都在運籌帷幄,不敢稍有放縱。

所以說,英雄豪傑的成就,皆在於理想和胸襟和能力上。劉備胸襟不夠,孫權理想太低,曹操能力有限,駕馭不了劉備這樣的梟雄。

然而事已如此,無可挽回。劉備之敗,蓋在自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