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故事更能說明崇禎為什麼亡國,把明朝比做一個重症患者,那麼在崇禎作為醫生在接手明朝的時候,明朝已經病入膏肓,進了ICU。

崇禎是一個敢幹的醫生,稱不上一個好醫生。病人有病,他沒有對症下藥,而是下猛葯,有時候下的狠了,自己後悔了,讓病人緩幾天,有時候總覺得下的不夠,拚命往死下,就這樣足足熬了17個年頭。

病人最後慘死於醫院的時候,已經千瘡百孔,整個人看著面色蒼白,而實際五臟六腑早已乾枯至極,崇禎看到病人這樣,還辯駁著說都是那些護士的錯,事他們導致這個病人死的,但尤知他才是主治人。

崇禎不是一個專業的醫生,因為他老是更改自己的治療方法,不能堅決的貫徹執行,有時候就算醫治方法還不錯,但沒兩天,別的醫生一忽悠,就徹底放棄了。

補充一點,崇禎如果是一個護工,病人說不定還有的救,看看在大明亡的時候,連年災害,百姓流離失所,但皇家並不貧窮,完全能夠接濟,大明晚期奔出來多少軍事能人,可惜個個都被懷疑,有的有力使不上,有的乾脆被殺。

因此大明亡是註定的,不論有沒有崇禎,崇禎只是延緩了幾分吧。


先說一下正德皇帝:

智商高:年少時學習東西特別快。愛好的東西都很精通,如: 佛教經典和梵語。

好玩荒唐好色:在宮內建商鋪街,建妓院,讓宮女扮演老鴇妓女。出宮時看到美女就帶回宮,還曾將一整個村子的待字閨中女子即寡婦統統掠回皇宮。

剛毅果斷:他好玩不上朝,有大臣們以告老還鄉威脅,他果斷批准,時間久了,大臣們也就不管他怎麼玩了。這都是他不想被宮規束縛的表現,最終獲得勝利。

雖不上朝但所有奏摺都要批閱、多次減免賦稅、雖好玩荒唐但在大事上卻一點都不糊塗,誅劉瑾(他親自去抄家。),平安化王、寧王之叛。

軍事才能:以五萬軍力大敗蒙古王子,與英宗率五十萬大軍而被俘,有著天差地別,至此後,他在位時,蒙古再無來犯。

有自我認識:一人身中五刀而被判是自斃,此事鬧得很大,他收到奏摺後大怒,「豈有身中五刀自斃者?欲將朕比晉惠乎?」最終查明真相。

崇禎皇帝:多疑、雖勤於政務,奈何大臣都是無能之輩。而且處事猶猶豫豫、無自我認識。

聽信讒言,沒有真正的了解朝中局勢,就把魏忠賢一黨給滅了,直接導致東林黨獨大,然後就是貪污腐敗橫行,賦稅只收農民的,商賈富豪(也就是東林黨自己)卻減免了。為抵抗外敵所需的錢財,給農民徵收三種賦稅,然後就是一層一層壓榨賦稅,到了崇禎這裡也就沒啥錢了,收不上來賦稅,大臣就以連年災害來推脫。(這也是為什麼,明朝末連年災害,清初卻無災害的原因,真的是明朝氣數已盡嗎?當然不是了,這只是東林黨推脫責任而寫的。)

雖然他節儉,但與賦稅比起來,也就不算什麼了。大軍來犯時,卻猶猶豫豫的不肯議和。

崇禎也就只做了除掉魏忠賢這一件事。(還是錯的)雖然發布了六次罪己詔,也沒什麼用。

直到危機時,他想遷都南京,大臣卻沒有一個願跟他去的,他這才明白是這些大臣誤了他。

他去煤山自縊前,有一太監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總結:正德皇帝邊玩邊治理國家,還打理的挺好。崇禎皇帝一心撲在朝政上卻毫無建樹,最終亡國。 一句話,兩人智商不在一個檔次。崇禎皇帝一直都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這是最終導致滅國的原因。


空有氣節,實無方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