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供應鏈的三道防線:需求預測、庫存計劃、供應鏈執行》,劉寶紅、趙玲著。

如果說計劃是供應鏈領域專業度最高的職能的話,那麼庫存計劃就是計劃職能專業度最高的。而安全庫存的設置呢,則是庫存計劃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塊。

那麼,究竟怎麼來設置安全庫存呢?那就是量化需求的不確定性量化供應的不確定性量化服務水平,「從數據開始,由判斷結束」,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得到最後的安全庫存水位。下面,讓我們一步一步來說明。

第一步:量化需求的不確定性

前文說過,企業的需求有一定的可重複性。當需求相對穩定時,我們可以通過計算需求歷史的不確定性,來估算未來需求的不確定性。需求的重複性是個重要的假設,也符合實踐中的很多情況。比如對電商來說,我們常用過去13周的銷量來預測未來13周的需求;對於工廠的MRO來說,設備運行穩定,未來的備件需求跟過去的需求一般會相當一致;對4S店來說,輪胎、機油、剎車片等的需求也一般符合這個規律。

在下圖的例子中,我們用過去20周的需求歷史數據,計算每週的平均需求,以及需求的標準差。為了便於操作,圖中以Excel為工具,展示了相應的Excel計算公式。這裡需求的標準差呢,代表的就是需求的變動性。它統計的是實際需求與預測值(在這裡是平均需求)之間的差異。標準差越大,表明需求的變動性越大,反之亦然。

還有,這裡假設需求符合正態分佈。這在需求相對比較穩定、需求相對頻繁的情況下一般會成立。當需求很不穩定,或者需求很低的情況下,正態分佈往往不合適,我們得找更合適的分佈來模擬,比如泊松分佈,相應地找出類似於標準差的的參數,來量化需求的變動性。

圖1:量化需求的不確定性

在量化需求的不確定性時,要注意數據樣本的大小:樣本數太小,代表性就不好。這就如用一系列的點來模擬正態分佈曲線——點數越多,畫出的曲線就越準確。在計算安全庫存時,我們一般會用13周的數據,即13個數據點。13周是三個月,一個季度,在管理上比較常用,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如果少於13個點,特別是少於10個數據點的話,要模擬一個正態分佈曲線就比較困難,準確度就可能打折。

那麼有人會說,是不是數據點越多越好?其實也不一定。要獲取更多數據點,一種做法是用更長的需求歷史,比如選取52周的需求,我們的風險是失去了需求的代表性,特別是那些季節性明顯的產品。另一種做法呢,就是把需求拆分地更細,比如把每週拆分成每天,我們的風險是需求可能不再符合正態分佈,得用二項分佈等來描述。

第二步:量化供應的不確定性

供應的不確定性一般指供應週期的不確定性。在企業的ERP系統裏,圍繞訂單會有多個時間點,包括訂單發出的日期和收到貨物的日期。這兩個的差值就是供應週期,在這裡也是交期。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抽取10個歷史訂單,統計每個訂單的交期,圍繞交期統計標準差,來量化供應的不確定性。當然,這裡的假設是交期服從正態分佈,比如平均交期是3星期,意味著大部分情況下,交期在3星期左右,有時候會超過3星期,有時候會短於3星期,但總體來說,交期在3周左右的概率最高;越是向兩端,出現的概率越小。

圖2:量化供應的不確定性

嚴格地說,供應商的交期或生產線的生產週期只是供應週期的一部分。實際上,供應週期是從需求產生到補貨上架之間的整個週期,包括需求產生到補貨訂單產生、供應商/生產線的交期、驗收入庫等多個時段。在量化供應的不確定性時,應該用整個供應週期,不管是原材料,還是成品、半成品,方法論都一樣。

第三步:量化服務水平(有貨率)

簡單地說,服務水平(有貨率)就是當需求產生時,比如客戶下訂單,多大概率下我們有現成的庫存來滿足訂單。當然,服務水平也可定義為需求產生後,在某個特定的時段裏,比如3天、5天或1周,我們能夠履行訂單的概率。出於簡化闡述的目的,我們這裡把服務水平(有貨率)定義為需求產生時,我們立即有庫存來滿足的概率。

當需求相對頻繁時,企業一般會設預測,比如每週預測需求是80個,然後每週按照80個的平均需求來補貨。當需求符合正態分佈時,這意味著一半的情況下,每週的需求會高於80個;一半的情況下,每週的需求會低於80個。如果每週的供應是80個的話,這意味著有50%的概率下,需求能夠馬上得到滿足;有50%的概率下,需求沒法立即滿足。也就是說,不放任何安全庫存,我們的服務水平(有貨率)是50%。而要達到更高的服務水平(有貨率),我們就得設置安全庫存。

當需求服從正態分佈時,放1個標準差的安全庫存,服務水平會提高34.1%,由50%提高到84.1%;再放1個標準差的安全庫存(Z=2),服務水平再提高13.59%,達到97.7%;等放到第3個標準差的安全庫存時(Z=3),服務水平會再提高2.28%,達到99.9%,也就是說,一旦需求來了,99.9%的情況下我們手頭有庫存來滿足。

如圖x所示,在Excel中有個公式,能夠把服務水平(有貨率)轉換成Z值。也就是說,如果要達到特定的有貨率,需要放多少個標準差的安全庫存。比如要達到95%的有貨率,Z值就等於1.64,即放1.64個標準差的安全庫存即可。看得出,服務水平(有貨率)是個係數。服務水平越高,這個係數越大;反之亦然。

圖3:量化服務水平對安全庫存的影響

不難看出,安全庫存的投資回報率遞減。這就給我們100%滿足客戶需求提出了挑戰:為了達到那最後的零點幾個百分點的有貨率,我們得建很多的庫存,導致庫存太高、庫存周轉率太低、資產回報率太低。那還要不要「100%滿足客戶需求」?答案是要,但不是立即滿足需求,而是分不同的時段。比如有個企業是這樣定義服務水平的:95%的情況下,客戶的訂單可以立即由庫存滿足;97%的情況下在2天內發貨;100%的情況下在7天內發貨。

這種階梯型的服務水平兼顧客服水平和庫存投資,是精細化管理的一種體現。而服務水平的定義,需要達成跨職能的共識,是管理者必須正視的。

最後一步:綜合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和服務水平,計算安全庫存

到現在為止,我們量化了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和服務水平係數。最後一步呢,就是把這三者整合起來,計算安全庫存。這裡的關鍵呢,是把需求和供應的不確定性(標準差)整合成一個綜合的標準差,乘以一個服務水平係數(Z值),就得到最終的安全庫存。

圖6:綜合三個因素而成的安全庫存公式

綜合標準差的公式有點複雜,根號下的前半部分是需求的不確定性,後半部分是供應的不確定性。因為時間單位等不同,所以會有些換算,比如需求預測的時間單位是周(即按周預測),而平均補貨週期的單位是天,那麼兩者得換算成統一的單位,比如都用天,這樣就可以除得盡。

舉個例子。假定需求預測的時間單位是周,就每週的需求預測,那麼就是按1周為單位,計算出的需求預測的標準差。再假定平均補貨週期是3周。根號下的前半部分是把每週的需求標準差,轉換成3周的補貨週期內的標準差。對於根號下的後半部分,F是平均需求預測,我們用平均需求歷史來代替,時間單位要跟一致,比如後者用的是天,那麼前者也要轉換成天,這樣兩者相乘,時間單位就可以消去。

在實際應用中,安全庫存的計算公式往往會簡化,比如假定供應週期恆定,因為有時候供應週期數據難以收集到:有的公司習慣於給供應商一個大訂單,讓供應商分次送貨,信息系統能夠統計供應商每次交貨的日期,卻沒法統計供應商每次的開始日期。另外,如果實施VMI(供應商管理的庫存),供應商根據需求預測和庫存計划水平自動補貨,採購方不再直接管理訂單,也就沒法統計供應商真實的供應週期。

這時,安全庫存的公式就簡化為: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安全庫存的計算有了基本瞭解。我們不想探討太多的計算細節;我們想強調的是,安全庫存的設置是個「從數據開始,由判斷結束」的過程:量化需求的不確定性、量化供應的不確定性、量化服務水平(有貨率)的要求,計算出一個基準的安全庫存,然後根據具體業務情況來調整。比如新產品要導入了,那麼老產品的安全庫存可適當調低;年頭節下需求旺盛,安全庫存可適當調高點等。再比如產品的成本高,就適當少放些安全庫存;產品的成本低,就適當拔高安全庫存,這樣以較低的總體庫存,實現較高的總體服務水平。

我們常犯的錯誤呢,就是「從判斷開始,由判斷結束」,憑經驗、拍腦袋設置一定天數的用量作為安全庫存。一刀切,結果就是安全庫存高的高,低的低,短缺與過剩共存,整體庫存高,整體齊套率低,我們在後面還會繼續討論。

我們還想強調的是,上面的公式後面有相當多的假設,比如需求得有一定的連續性,需求和補貨週期都服從正態分佈。從數理統計的角度,我們可以驗證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佈。不過完美的數理統計模型不多,但儘管不完美,也從數理統計的角度幫助我們量化分析,提供一定的參考。

更多閱讀

劉寶紅18年11月供應鏈管理系列培訓火熱報名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