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陸軍其他軍長比一比就知道了。

1955年,陸軍一共33個軍,其中15軍缺軍長,所以實際上是32個軍長,其中有2個上將、6個中將、23個少將和1個大校。

55軍軍長陳明仁,上將,起義將領。

69軍軍長董其武,上將,起義將領。

13軍軍長陳康,中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長。

14軍軍長范朝利,中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師參謀長。

47軍軍長張天雲,中將,1929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政委。

50軍軍長曾澤生,中將,起義將領。

60軍軍長饒子健,中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師參謀長。

64軍軍長劉金軒,中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師參謀長。

1軍軍長唐金龍,少將,1931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副團長。

12軍軍長李德生,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供給處政治指導員。

16軍軍長潘焱,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參謀長。

20軍軍長廖政國,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副團長代理團長。

21軍軍長吳泳湘,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參謀長。

22軍軍長張秀龍,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長。

23軍軍長鍾國楚,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政委。

26軍軍長張銍秀,少將,1933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營長。

27軍軍長孫端夫,少將,一二九運動學生代表,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8軍軍長詹大南,少將,1931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軍直屬隊特派員。

31軍軍長朱紹清,少將,1929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長。

41軍軍長王東保,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連指導員。

42軍軍長鬍繼成,少將,1931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師司令部科長。

38軍軍長江擁輝,少將,1933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師直屬隊特派員。

39軍軍長張竭誠,少將,1931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軍團司令部作戰科參謀。

40軍軍長鄧岳,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紅軍大學警衛排排長。

46軍軍長肖全夫,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軍委二局股長。

54軍軍長丁盛,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政治保衛局二科政委。

63軍軍長傅崇碧,少將,1932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川陝省委工作團長。

65軍軍長成少甫,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指導員。

66軍軍長杜文達,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于軍團政治部巡視團工作。

67軍軍長李水清,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教導員。

68軍軍長陳坊仁,少將,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團長。

24軍軍長梁金華,大校,1928年參加紅軍,抗戰前為湘鄂贛軍區特務大隊大隊長。

作為一個代理軍長的副軍長,李雲龍授少將銜毫無問題,大部分軍長都是少將。授中將銜的軍長中,陳康、張天雲在紅軍時期和李雲龍平級,范朝利、饒子健、劉金軒都比李雲龍級別高,他也沒啥可抱怨的。

但是,其他少將軍長里有一些李雲龍估計就沒那麼服了,除了張秀龍、鍾國楚、朱紹清、陳坊仁之外,其他少將軍長在紅軍時期或者比李雲龍級別低,或者不在軍隊工作,但是一個個都比李雲龍早當上了軍長,其中有一些在紅軍改編八路軍的時候甚至只是連排級幹部。

作為一個代理軍長,李雲龍的軍銜並不低,但是作為參加過黃麻暴動的紅軍時期的團長,他的軍銜確實偏低。不過李雲龍犯了那麼多錯誤,一遍一遍被往下擼,還能和人家張秀龍、鍾國楚他們平級,上級對他不錯了。

再看看其他李雲龍的大別山老鄉。

陳錫聯,1929年參加紅軍,上將軍銜,炮兵司令員。

韓先楚,1930年參加紅軍,上將軍銜,中南軍區參謀長。

謝富治,1930年參加紅軍,上將軍銜,雲南軍區司令員。

秦基偉,1929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雲南軍區副司令員。

胡奇才,1930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工程兵副司令員。

李天煥,1930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公安部隊副政委。

劉昌毅,1929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聶鳳智,1929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王近山,1930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吳先恩,1929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北京軍區後勤部部長。

徐斌洲,1930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軍事學院副政委。

徐深吉,1930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空軍副司令員。

張仁初,1930年參加紅軍,中將軍銜,因病休養。

我只列了一部分,這些軍銜比李雲龍高的將領或者和李雲龍一樣參加了黃麻暴動,後來改編為紅軍,或者是黃麻暴動之後才加入隊伍的。比如說韓先楚,黃麻暴動時只是個農會會員,1930年才加入游擊隊;秦基偉在黃麻暴動的時候加入義勇隊,當時才13歲;和李雲龍一樣是少將的劉華清,黃麻暴動那年才11歲,當的是兒童團長。看看他們,李雲龍心裡自然不平衡了。


說實話,不低

李雲龍和孔捷的軍銜都不低了

因為他們倆的能力只能是一個軍

真正屈才的是丁偉

看平安縣城的指揮,還有畢業時的題目。李雲龍和孔捷,都是善於打硬仗的。

局別在於:李雲龍膽子大,花花腸子多,孔捷謹慎,辦事滴水不漏。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李雲龍善攻,孔捷善守,從後來兩個人所在的戰區就知道了,孔捷防的是蘇聯,李雲龍在福建,是隨時準備攻台的。再結合孔捷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哪個善攻,哪個善守,一目了然。

丁偉就不同了,眼光是戰略級的,並不是李雲龍和孔捷的戰術級別可以比擬的。


李雲龍的原型是紅安的王近山。

把王近山各個時期的履歷降一級再用文筆加工一下就是李雲龍。

1955年授銜時,鬧得最凶的是被評為中將的王必成和王近山,以及被評為少將的鐘偉。王近山當時被劉鄧訓斥了一頓。

鍾偉不是大別山紅四方面軍出身,抗戰時期也不是八路軍,而是新四軍,與李雲龍的經歷有很大出入,PASS。王必成和王近山都是大別山區走出去的將軍。

王近山紅軍時期當過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772團副團長、769團團長、385旅副政治委員、386旅旅長(386旅熟悉嗎?)。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起,任太岳縱隊副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政治委員。

這裡暫停一下,二野擴編時,許多縱隊司令升任兵團司令。二野當時有三個兵團,分別是: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治委員謝富治。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當時屈居3兵團副司令的王近山很不服氣,陳賡和陳錫聯他沒意見,一個是自己的老上級,一個是自己的老鄉、媒人兼老戰友,而且這兩人也都戰功赫赫。但王近山居然當著劉鄧首長的面指著5兵團司令楊勇說:「他,憑什麼?」大有取而代之之勢。鄧小平回答:「打仗你比楊勇強,但其他的他比你強,所以你當副司令。」

抗美援朝時期,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實際上行使的是代司令員權力,當時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是王近山的老上級:陳賡。陳賡大將在抗美援朝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國內的,後來又在籌備軍事工程學院。再後來的司令員是許世友,也一直在國內)。王近山指揮過上甘嶺戰役。看十五軍傷亡很大,同時也是幫一下老鄉秦基偉。王近山命令正在換防去後方休整的李德生的十二軍兩個師四個團返回前線,投入戰鬥,配屬秦基偉指揮,再增調一個喀秋莎炮團,堅守無名高地43天。當然在之前的第五次戰役,180師傷亡慘重,王近山身為第3兵團代司令員得負一定責任,這也可能是他沒評上上將的原因之一。

55年授銜時,王近山的資歷和戰功是可以評個上將的,最後只得個中將。對比紅安出去的將軍,抗戰時期跟他平級的陳錫聯是上將,抗美援朝時期是他下級的秦基偉也是中將,所以王近山多少有點不服。

1964年因個人生活作風問題被一擼到底(要與原配離婚,取小姨子。據他女兒講是他喜歡跳舞,那個年代也有舞會,如看《橫空出世》送蘇聯專家時跳舞。他老婆懷疑他在外面亂搞,就讓妹妹去看著他。王近山就帶著小姨子去,他老婆又懷疑他跟妹妹好上了。就往上舉報,小姨子直接被組織下放隔離了。王近山鐵了心要離婚,事情捅到主席那,就被一擼到底。從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的職位到河南周口的黃泛區農場當副場長。保姆陪他去了,患難與共,二婚取的保姆)。後來被批鬥,幸得老下屬肖永銀相助,指點他,並幫他傳信給許世友將軍,許幫他在毛主席那說好話。許世友將軍復出時就讓王近山到南京軍區當副參謀長。

王近山78年去世,由於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屬軍級幹部,與他之前的履歷和戰功不相稱。他以前的很多下屬(肖永銀、李德生、尤太忠等)都請求鄧小平,希望能給王追加軍銜(或提高職位待遇。看著王近山人快不行了,安排後事,去世前5天申請的)。鄧是王的老上級,也很難過。說人都去世了,不能下命令再搞一些名堂,就叫南京軍區顧問吧。並在王的悼詞中加了一句:「一員有名的戰將」。這樣王近山逝世1天後,中央軍委補發了任命通知,任命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王近山為南京軍區顧問,喪事按大軍區領導待遇辦理。

多年以後,軍事科學研究院要出一本王近山的紀念文集,鄧親自題寫了書名,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都題詞,這也算是一些補償吧。


說實在的,建國初的解放軍人才濟濟,將星如雲,比李雲龍(原型王近山等將軍)水平更優秀,經驗更豐富的將領數不勝數,能授個少將屬實不低了,不是他李雲龍水平不行,而是整個大環境能人太多。另外建國初校官和將官人數是有意壓縮的,再者55授銜普遍偏低。

總比隔壁某個國家,授的那些個將軍元帥次帥大元帥不計其數要強。他們那些個將軍們二戰時也不過就是蘇軍里的營連長而已,連做顧問的蘇聯軍官都看不下去嫌棄他們


先說結論,不低,是剛剛好。 55授銜是有規則的,討論老李軍銜高低要看按規則來是高是低。規則有幾條,最重要的是個人級別,準確的說是1952年底由總政治部總幹部部確定的個人級別。這是授銜的基準。第二是山頭平衡,這個對元帥大將及部分上將有大影響,對中將少將影響不大。第三是個人功績。第四是個人資歷。第五是個人特殊經歷。後三點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況,只是對授銜有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先說級別,這個很好理解,古今中外,軍銜都是和級別對應,不可偏離太遠。不討論過高和過低的級別,和中少將有關的級別,包括兵團和軍級,每個又分正副准(准就是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三級。正兵團級除了一個中將,兩個大將,其他都是上將。副兵團級,除了一個少將,大部分是中將少部分是上將。准兵團級,除了一個上將,基本是中將極少數是少將。正軍級,除了一個大校,少部分是中將大部分是少將。副軍級,基本是少將極少數是大校。准軍級,大部分是少將少部分是大校。那麼,1952年底老李是什麼級別?副軍長代理軍長工作。定副軍級正常定正級軍是照顧。當時因為很多部隊一把手被調去學習或臨時安排工作,所以由副軍長代理,個人級別還是副軍長。所以,老李如果是副軍級,那隻能授少將,如果是正軍級,也只是少數很優秀的才能授中將。比如49年初縱隊改軍時首任軍長。老李解放戰爭主要是師長,沒指揮大部隊參加過幾次關鍵戰役,後期才提撥副軍長,在正軍級幹部中一點也不突出,基本不可能授中將。

第二說山頭。回答中有提及老李四方面軍的經歷。對中將少將層面來說,山頭的影響沒元帥大將那麼大。即便有影響,也不見得是負面。過草地時,他沒掉頭回去找四方面軍,跟一方面軍走了,這是漂亮的站隊啊,是加分項。加上陳帥劉帥陳大將對他印象都不錯,不會眼看著他被打壓。

第三說功績資歷。能走到建國的開國將領,每個人都有拿的出手的功績,單純說功勞大,很難服眾。至於資歷,老李紅軍時團長是個資歷。但別人解放戰爭當縱隊司令軍長殲滅大量敵人不是資歷?如果只看早期資歷,那乾脆就比入党參軍時間授銜好了。

綜上,老李的條件只夠授少將,授中將不夠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