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司馬光請客少點菜和勤打包這個沒啥意思,我們今天主要來討論一下司馬光為何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問題!!

王安石是想通過一系列變革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想要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留北宋政治危機。

首先、王安石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了解底層人民的困苦,胸有大志。人品和學識沒有任何問題,想要富國強兵,挽救危機,這個改革的動機也沒有任何問題,絕對是一心為國為民的好官。

然後在神宗的支持下,

王安石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新法,財政農業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軍事改革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等,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太學三舍法制度等等,在新法推進的將近15年中,基本上也收到了一些效果,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政府也抑制了豪強地主的兼并勢利,興建的水利工程也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和發展,變法的強兵措施也扭轉了屢戰屢敗的局面,在王安石指揮下,進攻吐蕃,收復了河,洮,岷等五州,擴大疆域兩千多里,羌族投降者30萬餘人,空前的一次大捷!!

那麼這麼好的政策,司馬光為何要反對,而且反對的最凶!!!這是為什麼???

我們再來看看司馬光,沒錯,就是那個年少時候砸缸的那個司馬光,大名鼎鼎,主持編撰了著名的《資治通鑒》,司馬光從小就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國家,取信於人,恭敬節約,正直溫良,剛直不阿,處事有法有度,符合禮節,又博學多識,堪稱典範之才,人品和學識沒有任何問題,不存在惡意攻擊或者故意攻擊的可能,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是人品又好,學識又高,又一心為國的好大臣,好官,為何兩人水火不容,斗得死去活來,其實兩人剛開始只是對事不對人,政見不同而已!!!

司馬光前期反對新法是認為縣官靠權柄放錢收息,危害比平民放高利貸還要大,而且新法為了充實國庫,給老百姓增加了巨大負擔,雖然短時間可以讓國家財政富起來,但是對貧苦農民的負擔確是沉重的,還有,王安石變法本身就有缺陷,而王安石任用的變法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心術不正的小人,各種新法成了新興的官僚集團搜刮地皮,擾民害民的工具,還有免役法和將兵法也是病民傷國,有害無益,所以堅決主張廢除新法。

後來司馬光把變法的責任全部推給王安石,攻擊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他全盤否定了變法,說新法名為愛民,實為害民,名為愛國,實為害國,懷著這種對王安石的偏見,全盤罷黜了新法,他對王安石和新法已經是淪為了意氣及權位之爭,而不再是注重國政運轉。

此文由飛蝦純手打,原創內容!請大家尊重

我是飛蝦,關於王安石和司馬光今天就說到這裡,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或者補充,歡迎留言評論,有喜歡歷史類,懸疑類,神秘未解類事件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我的主頁有你喜歡的文章,我也會時時更新,大家一起探討,共勉!!!!!


兩人是理念不同,而不是刻意的反對變法。

王安石認為,應該廣開財源,增加稅收,以圖富國強兵。

司馬光認為,天下財富總量是固定的,這種變法只會是與民爭利,傷及國本。


為什麼反對變法?因為這是黨爭。

宋朝國策:與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與民共天下!

王安石變法強國的本質是從士大夫及鄉紳豪強身上割血救國救民!

而司馬光一家就屬於士大夫,既是黨爭政權,又是防止放血,所以極力反對!


就人品來說,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是正人君子,才高八斗,兩袖清風。只可惜兩人政見完全抵觸。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是「拗相公「,置天下讀書人的民意不顧,好大喜功,誘導皇帝折騰國家。王安石認為司馬光迂腐,看不出國庫已空,改革為不得已之事。

司馬光說王安石是拗相公,其實他自己更拗。等他上台,不顧蘇東坡等人的反對,不分青紅皂白把王安石的所有新法都廢了。所以這兩人是針尖對麥芒,都走極端路線的。


司馬光跟王安石的變法之爭後世居然有人做出評價,把王安石定為奸臣,而把司馬光抬到了一定高度,簡直很可笑。他們倆人的變法之爭無非就幾個原因,政見和理念不同,對於國家的現實情況所持的看法不同,所以才會成為政治上的死敵,在這倆人身上是不可以用誰忠誰奸來定位的,所推行的一系列變法不例外都是為了國家,他們倆人都是當時國家的中流砥柱,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去敬仰的。


無論在任何時代浪費糧食的行為都是可恥的!至於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政治鬥爭 總結性的用一句話來形容 屁股決定腦袋,兩人所處的位置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決定了兩人施政方針的衝突!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 王安石的政策是好的,對農民階層是有利的但由於時代的局限和改革所遇到利益集團的阻撓是失敗的最大原因!但是這失敗的改革並不影響王安石在歷史上的地位!


兩人政治理念不同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