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820起義”的英雄們

引子

1945年8月20日,一架飛機降落在了延安的機場,延安軍民都感到好奇,這架飛機從哪裏來的,是什麼人駕駛的?就連尚在延安的美軍觀察組,也有相同的疑問。然而詢問未果;他們知道,“這可能是中國共產黨的機密”,便沒再多問。

其實,這是一次由黨中央和軍委直接領導,毛主席親自擬電文接收,新四軍和八路軍共同操作、執行;涉及汪僞政府空軍多個級別、數十人蔘與的大規模的起義行動。

這架飛機是汪僞“建國號”專機;機上有6人,他們僅僅是整個起義行動的一部分。這次起義被稱爲“820起義”,開創了從敵對陣營中駕機起義投奔共產黨的先例。“建國號”也被共產黨命名爲“820號”。

一、起義發端

這次起義的策劃起源於一年前。

1944年8月,在汪僞政府常州教導總隊,當週致和遇到何健生時,兩人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起義!投奔共產黨。

那此的會面,他們達成了共識:只有共產黨才能代表人民,才能救中國。而何健生在工作中與其上級——航空處少將長官白景豐接觸較多,深知他與自己一樣,也對汪僞政府、蔣介石政府失去了信心。於是,一個涉及汪僞政府空軍多個級別人員的起義行動,開始祕密策劃,逐步形成。

1944年底,周致和先後遇到了曾被新四軍俘虜過的吉士志和曾在抗大學習過的飛行員黃哲夫。“駕機起義”投奔共產黨的共同願望,將他們緊密聯繫在一起。1945年6月,周致和通過同學秦傳家(轟炸員)得知安徽有新四軍在活動,於是安排黃哲夫和秦傳家一同去尋找新四軍,以便與共產黨取得聯繫。他自己則集中精力,設法尋找飛機。

黃哲夫在整個準備、行動過程中,起到了極爲重要的作用。7月,他和秦傳佳終於找到了中共宣城縣委書記彭海濤,說明瞭“駕機起義”的願望和計劃;隨後,他們被帶到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見到粟裕司令員。

粟裕當即表示歡迎,並立刻向新四軍軍部和黨中央報告。黨中央覆電“待機而動,配合反攻”。

粟裕與黃哲夫一起討論了起義計劃和準備工作。最後,他與黃哲夫商定:倆人各自,分別以“左如”和“於飛”作爲代號,進行聯繫。

與此同時,白景豐正與何健生、周致和商議,計劃將所能調動的飛機以訓練爲名,全部飛往新四軍解放區的機場。但白景豐突然被調往南京,原先的計劃只得進行調整——兵分兩路:一路駕機起義,直接飛往延安,由周致和負責;另一路由白景豐與何健生率隊,從陸路起義,抵達新四軍軍部。

1945年8月,蔣介石極力拉攏汪僞政府官員,以求在戰後佔據有利地位。當時,僞湖北省長葉蓬被蔣介石任命爲國民黨第七路先遣軍總司令。

19日,周致和及時抓住了一個機會:從南京送葉蓬至漢口。在精通日語的飛行員趙乃強的幫助下,他控制了汪僞的專機“建國號”。下午返航時,他們改變航程,飛赴揚州。黃哲夫立即通過揚州軍分區政委程明,給延安發報“日內有機來延安,萬勿誤爲敵機。”

二、毛主席親自安排着陸的機場

接到電報,毛主席非常高興,親自安排着陸的機場,並手書電文聯繫華中局:“華中局:(一)飛機一架從揚州起飛今午飛抵延安;(二)延安機場可容二十架飛機。此外,太行之遼縣城西及五臺之靈丘城東二十公里各有一可用之機場。中央未號。”

粟裕與八路軍的第一架飛機


照片1:1945年8月20日,毛澤東親擬電文爲起義飛機安排降落機場。

8月20日早上8點,“建國號”飛機從揚州機場起飛,周致和爲正駕駛,趙乃強爲副駕駛,黃哲夫領航,同機的還有管序東、黃文星、沈時槐。根據事先早已研究好的航線,於下午2點飛抵延安機場。軍委航空組王弼、常乾坤等專門前往迎接。

“建國號”機組受到了黨中央和延安軍民的熱烈歡迎。朱德、劉少奇、任弼時、葉劍英、羅瑞卿、楊尚昆、胡耀邦等領導在王家坪總部接見,並設宴歡迎機組人員。朱總司令在歡迎詞中,高度讚揚了全體“820起義”人員。他說:“你們有組織地起義來延安,是正義之舉,你們這種愛國行動給汪僞空軍開創了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要建立自己的空軍,你們來得正好,正是我們需要的航空人才。”葉劍英宣佈將“建國”號更名爲“820”號飛機,隸屬於總司令部。之後,延安也召開了軍民歡迎大會。

“八路軍有飛機了”的消息傳遍延安。天天有人來機場看飛機;還有很多住在黃河邊上的羣衆,帶着乾糧長途跋涉來看這架屬於人民自己的飛機。8月28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去重慶談判前,特意抽出時間接見了起義的全體機組人員。

與此同時,和蔡雲翔一道策劃起義的白景豐(偕夫人劉晏如)、何健生(偕夫人邱淑儀),與吉士志、陳靜山、秦傳佳等,共30餘人分成兩批,從地面起義,先後到達新四軍軍部。

很快,他們接到延安通知:立即啓程赴東北參加航校籌建工作。就在此時,山東海陽縣民兵繳獲了一架日軍飛機,急需飛行和機修人員。陳毅軍長聞訊後,立即派專車將他們送到目的地。飛機修好後,飛到桃村機場——共產黨的軍隊,又有了第二架飛機!

隨即,白起、何健生、吉士志、秦傳家、陳靜山一行五人渡船北上,歷經艱辛,於1945年11月到達東總報到,立即投身於老航校的緊張籌備工作中。

粟裕與八路軍的第一架飛機


照片2:機修人員與當地民兵的合影。從左至右:吉翔、陳靜山、何健生、當地民兵張吉俊、當地民兵、白起、當地民兵。

至此,這次由共產黨新四軍粟裕親自指導、聯繫、執行的,黨中央、毛主席接待的,有組織、有規模的“820起義”行動宣告成功。

爲了表達參加革命隊伍的喜悅,也爲了仍在敵後家屬的安全,部分起義人員更改了姓名:周致和更名蔡雲翔,白景豐更名白起,趙乃強、黃哲夫、吉士志、管序東、黃文星、沈時槐也分別更名爲張華、於飛、吉翔、顧青、田傑、陳明秋。

三、“搶時機,建航校”

黨中央此時已看準了東北,認爲東北是創辦航校的理想之地。8月30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召見軍委航空組組長王弼,傳達黨中央、毛澤東關於利用東北日軍遺棄的航空器材等有利條件,籌建航空學校的決定;要求組織一批懂航空的技術人員立即趕赴東北,摸清情況,接收器材和人員,爲創辦航空學校做前期準備。

隨即,9月2日,王弼帶隊,與劉風、蔡雲翔、田傑、陳明秋、顧青乘“820號”飛機趕往東北。飛機在張家口機場着陸加油時,意外撞壞起落架,不能再飛。王弼被晉察冀軍區留在張家口任航空站站長,接收周邊機場和航油,就地收編日軍機務人員;用搜集的機牀,加工零件,維修飛機。其餘5人則改由陸路繼續進發,於9月下旬抵達瀋陽。他們受到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陳雲、伍修權、呂正操等領導接見,並接受陳雲的指示——立即開始尋找收集敵僞遺棄的飛機、器材、設備和油料等物資。他們實際成爲首批投入東北老航校建校前期準備工作的人員。

1945年10月15日,於飛、張華也跟隨常乾坤率領的第三批辦航校人員,從延安出發,趕赴東北。此時,劉風帶領的蔡雲翔等第一批建校人員,已在榆樹鎮附近發現了一架相對完整的日本隼式戰鬥機。

機械員陳明秋、田傑檢查後認爲可以修復。他們立刻在附近農村說服羣衆上交了一些飛機零件、工具和油料等航材物資,終於將這架飛機補齊了零件;但發動機仍無法運轉。

在此之前,劉風已接到東總關於林彌一郎航空隊協助辦航校的通知,他立即帶領蔡雲翔前往林彌一郎的住處。一方面,確實需要更多的零部件和修理人員協助修復這架飛機;另一方面,劉風也想通過此事探索即將與日籍人員配合工作的方式。

劉風是蘇聯契卡洛夫航校的優秀生,技術問題談得有板有眼,加上坦蕩豪爽的山東人氣質,一下就贏得了林彌一郎的信任與好感,答應儘快從奉集堡調人員和器材來協助修理。在中日機械員的合作下,不到兩天,飛機已能發動。

蔡雲翔提出自己試飛;林彌一郎則以他們更熟悉這款飛機,以及危險性大爲由,要求由日籍人員試飛。在蔡雲翔一再堅持下,林彌一郎才勉強同意,又協助蔡雲翔仔細檢查了發動機和操縱系統的各項功能。即將啓動滑行時,林彌一郎又讓顧青攀上機艙轉告蔡雲翔——爲了安全,第一次試飛不要收着陸輪,以防起落架失靈。

當中日雙方人員同心協力修好的這第一架飛機,在藍天上畫了個優美的曲線,乾淨利落地着陸後,林彌一郎跟着劉風,滿面笑容地向蔡雲翔迎去,一路上不時地豎起大拇指說:“大大的,大大的,堅強勇敢的人!”

在之後的一個月,中日人員又在奉集堡等機場修好了20多架趴窩飛機,並在遼陽、營口、大石橋、鞍山等地蒐集到10多架破飛機和一些航材。這增強了大家在東北建航校的信心。

1945年10月下旬,東北局和“東總”將林彌一郎帶領的日軍航空隊改編爲“東北人民自治軍航空隊”。11月中旬,東北局和東總成立了航空委員會,伍修權爲主任委員,黃乃一爲祕書長,委員有劉風、蔡雲翔、林彌一郎;還有尚在途中的常乾坤、王弼。

因東北形勢變化,航空隊數次搬遷,曾遷址本溪、遼陽、宮源等地。航空隊剛在通化落腳,曾與蔡雲翔一道策劃起義的白起、何健生帶領着吉翔、陳靜山、秦傳佳等820陸路起義人員經歷了曲折坎坷的行程,從新四軍軍部也來到通化。他們一路上受到了地下黨和沿途各解放區軍民的傾力幫助。

此時,魏堅、常乾坤分別帶領第二、第三批建校人員,正在從延安趕往東北的路上。之前,留在張家口的王弼,也加入了第三批隊伍。蔡雲翔帶領兩架飛機來接應,但都因故沒能順利返航。1945年12月,從延安出發的,受命創辦航校的三批人員,終於齊聚通化。

隨着環境相對穩定,人員、物資逐步到位,籌辦航校的工作迅速展開。12月下旬,抗大山東一分校1000多名學生到達通化,解決了航校生源的問題。負責籌建航校的通化地委書記兼後方司令部政委吳溉之和司令員朱瑞報請東北局,經批准,決定航校學員從抗大分校選調;航空隊由白平、劉西科、何健生等組成選調小組,即刻開展學員選拔工作。

1946年元旦,近500人集合在通化第二中學操場上,舉行航空總隊成立大會,朱瑞受東總的委託,宣佈幹部任命:朱瑞兼任總隊長,吳溉之兼任政委,常乾坤、白起、林彌一郎任副總隊長,黃乃一、顧磊任副政委,白平任政治部主任;民航隊隊長蔡雲翔,政委劉風;教導隊隊長劉風兼任,政委陳乃康;訓練室主任何健生;學生隊隊長兼指導員姚峻,副隊長李熙川、張鳳岐。

粟裕與八路軍的第一架飛機


照片3:1946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總隊”在通化成立。臨時搭制彩門以表慶祝。

隨後,更多人員投入到飛機、航材的收集工作之中。他們冒着大風大雪,甚至在炮火硝煙中,不分晝夜地四處搜尋,足跡踏遍了東北的30餘座城鎮50多個機場;連機場周遭的山溝、村鎮也梳理了一遍。幾個月時間,總共蒐集到各種飛機120多架,航空發動機200多臺,酒精200多桶,航空儀表200多箱。各種機牀設備等物資裝滿了2800多輛馬車!這就是老航校和人民空軍最初的家底和基石。

經過通化“二三暴動”這場生死考驗,航空總隊更加緊密團結,爲航校的建立做好了準備。

四、“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勇於獻身、開拓精神”

1946年3月1日,這是人民空軍和中國航空史上的里程碑。500餘名教職員工、學員,以及留用的日籍人員,集中在通化第二中學的校園裏。這一天,是“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正式成立的日子。

照片6: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通化成立。

上午10點,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何長工和朱瑞、吳溉之、常乾坤、黃乃一、白起、林彌一郎等走上主席臺,何長工宣佈:“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正式成立了!”接着他代表黨中央、東北局和東總宣佈航校領導任命:校長常乾坤,政委吳溉之,副校長白起,副政委黃乃一、顧磊,教育長蔡雲翔,副教育長蔣天然,校參議兼飛行主任教官林彌一郎,政治部主任白平,訓練處長何健生,校務處長李連富,供應處長蔣金廷,學生大隊大隊長劉風、政委陳乃康,機務處長田傑,修理廠長陳靜山。航校艱難起步,一方面繼續組織機務人員和學員蒐集飛機和航材,抓緊修理,修復一架試飛一架;另一方面由日本飛行員帶飛有飛行基礎的同志,包括劉風、魏堅、吳愷、王璉、張華、於飛、顧青、秦傳佳等,爭取儘快恢復,爲飛行教學和訓練做準備。

由於形勢的變化,王弼帶着東北局收集的通訊器材到了通化。航校根據王弼的建議轉移至牡丹江,王弼本人也充實進航校領導隊伍,擔任政委。6月,飛行教員訓練班率先正式開課,起義人員張華、於飛、顧青、秦傳佳被編入該班。6月7日的飛行科目是“航線起落”,規定每人飛四個起落,飛的是英格曼初級教練機。這架飛機上沒有通訊設備、沒有降落傘、沒有安全帶、沒有鐘錶;木質的機身經多年風雨侵蝕早已破爛不堪,發動機嚴重老化,有些零件連接處不是用開口銷連接而是用鐵絲擰起來。就這樣一架飛機,還是同志們冒着生命危險用蒐集到的各種航空器材,七拼八湊組裝起來的,大家都當作心肝寶貝一樣看待。

帶飛教官是飛行科長吉翔,上午在爲學員講課時他還特別強調:下午飛行訓練,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飛機高度不超過100米發生故障,只能做直線迫降,不能做轉彎飛行;否則有失速墜機的危險。

下午第一個帶飛的學員是許景煌。當飛到第三個起落時,發現飛機發動機轉數不夠,就降落下來檢查修理。一陣忙活後,飛第四個起落。重新起飛時油門已開滿好長時間還拉不起來,眼看就要衝出跑道了才漸漸離地上升。轉第一個彎,飛機還算正常;但轉第二個彎飛機發動機突然熄火,螺旋槳不動了。空中停車就意味着飛機失去動力,對單發飛機來講是災難性的機械事故。

吉翔和許景煌都明白,此時應順着飛行方向,利用飛機的餘速迫降在田野裏,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飛行員的生命危險。可前面就是鐵道橋和凹凸不平的農田,飛機肯定會撞壞!這是大家的寶貝疙瘩,多少同志還等着訓練呢!這時他們只有一個信念:保護飛機,飛機比生命更重要。於是吉翔強行轉向機場準備降落,但轉彎時餘速已失,操縱系統失靈,飛機一頭撞在洋灰鋼筋的飛機堡上。隨着一聲巨響,飛機撞碎解體。

常乾坤校長、王弼政委立即帶着大家跑過去,兩人渾身是血,坐艙上的儀表碎片深深地紮在吉翔的脖子和胸口上,當場犧牲。許景煌被前倉風擋卡住了脖子,腫起老高。戰友們把許景煌弄出來,緊急送往牡丹江醫院進行搶救。一週之後,由於東北戰事緊張,教育長蔡雲翔主動承擔任務,駕駛一架雙發高教機從通化搶運出鈔票。途經敦化加油時,由於考慮到通化沒有航油,只好把備用汽油放在飛機上。起飛前,蔡雲翔發現爲儘可能多地搶運鈔票,飛機已經超載;隨即勸說希望搭乘飛機的東野一縱隊幾位領導下了飛機。但起飛後,飛機仍然很難爬升;最終,在長白山區迫降時,飛機撞樹,機毀人亡。

蔡雲翔爲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年僅28歲。6月下旬,航校在校前廣場爲蔡雲翔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追認他爲中共正式黨員。

校長常乾坤致悼詞,副校長白起介紹蔡雲翔生平,稱他是中國一流的飛行員。林彌一郎回憶中日人員的第一次合作,初識蔡雲翔時,他勇敢試飛第一架修復的飛機的情景,眼含熱淚發言:“蔡雲翔是優秀的飛行員,工作積極帶頭,不怕困難,不怕危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後我們要更加努力,發揮自己的技術才能,爲培養更多的中國飛行員貢獻出我們的一切!”出殯時,常乾坤親自參加擡棺,起義人員和日籍人員大爲感動。

蔡雲翔、吉翔烈士,至今仍安葬在他們當年戰鬥過的牡丹江朱德大街北頭山腳下。

蔡雲翔和吉翔犧牲後,航校對所有飛機進行了大檢查,把不合格的飛機退回修理廠,淘汰了包括所有英格曼初教機在內的一批隱患重重不堪使用的飛機。

此時面對的更大的困難是航空汽油告罄。東總對此批示:航空學校有飛行糧食(航空汽油)就辦,沒有飛行糧食就不辦,就停止。

白起副校長根據他20年代在法國學飛行時的傳聞,林彌一郎根據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曾試驗,但未成功的線索,都提出了試驗酒精代替汽油,作爲飛機燃料的想法。儘管沒有經驗和案例可以借鑑,但酒精替代汽油,確實存在某種可能性。

航校決定進行試驗。由白起副校長牽頭成立攻關小組,成員有蔣天然、陳靜山、顧光旭,以及日籍人員邢部利保、原田辰好等人。攻關小組深知這一任務關係到航校的生存,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他們對酒精與汽油的燃點、燃速和能量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比較,發現酒精的熱效率雖低於汽油,但通過提高酒精純度,改造汽化器噴油嘴、增大噴出的酒精量,也可以產生很大馬力。

他們在“九九”高教機上一次次試驗,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改進,終於達到預期效果——當酒精純度提高到95%,噴油嘴口徑增大爲2.5毫米,同時調整好進氣閥、排氣閥的間隔和點火位置時,發動機最大轉速可達2030轉/分鐘,達到飛行要求。由於酒精難以直接啓動發動機,他們又加裝了小汽油箱,汽油僅在啓動時使用,然後轉換爲酒精。與此同時,哈爾濱的兩個酒精廠恢復生產,開始向航校供應高純度酒精。

事事具備,最關鍵的一步是試飛。儘管主動請纓者衆多,但是老舊的“九九”高教機,再加上從未有成功經驗的酒精作爲燃料,風險極大。最終,這項艱鉅的任務交給了牽頭負責酒精替代汽油攻關、同時飛行經驗非常豐富的白起副校長,以及飛行經驗同樣非常豐富的日籍飛行教官黑田。

9月初的一天,在牡丹江畔的海浪機場,白起和黑田登上了一架“九九”高教機,黑田在前、白起在後。試車後飛機滑出對正跑道,黑田舉手示意要求起飛,信號員揚起了放飛的白旗;飛機加速,隨後騰空而起;在機場上空盤旋一圈,又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上。整個海浪機場都在歡呼雀躍!“酒精代汽油”,飛機試飛成功啦——老航校人創造了一項前人沒有成功的奇蹟!在1947年1月從蘇聯購入大量航油之前的飛行訓練,以及飛行一期甲班全部放單飛時,都是靠酒精替代航油實現的。

1948年8月底的一天,張華接到任務,要爲四野一縱運送南下的作戰地圖。張華擔任副駕駛,日籍教官長谷川擔任正駕駛,一起在劉善本帶領下飛抵哈爾濱,連夜擬定了飛行計劃。次日,爲防敵機攔截,長谷川、張華於凌晨4:35起飛,並保持600米以下的低空飛行,避開雷達,勝利完成任務。東總首長熱情讚揚:你們航校的同志們勇敢、不怕死,幫前線主力部隊解決了大困難,圓滿地完成了艱鉅而光榮的任務,爲秋季大反攻立了第一功!

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被老一代革命家讚譽爲“中國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在她的籌備和建設初期,“820起義”人員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方技術人員的匱乏。他們在蒐集航材物料、修復受損飛機、高難度試飛、恢復飛行訓練及教學、承擔運輸與空投任務、試驗“酒精代汽油”等,在那艱苦創業時期的諸多關鍵任務中一馬當先,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也付出了吉翔、蔡雲翔犧牲的巨大代價。他們爲東北老航校的建立,爲中國空軍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五、兢兢業業,爲人民服務,普通一兵

白起在新中國成立後,曾出任中央軍委空司航行處副處長,1952年調任南京軍事學院空軍系副主任,1954年10月擔任在山西省臨汾的十二航校副校長。

何健生在參與對國民黨空軍接管工作後,於1949年5月調任上海軍管會空軍部祕書處辦公室主任兼中央航空公司機航組的軍事代表,之後又任華東軍區司令部航空處六科副科長兼大校場航空站站長等職,於1953年9月和1954年12月兩次榮立三等功。1979年,蒙冤20餘年的何健生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恢復軍籍,他是中國唯一平反後得以恢復軍籍的空軍幹部。1988年8月,中央軍委授予何健生獨立功勳榮譽章,以表彰他爲中國空軍和航空事業建設做出的貢獻。

張華參與了新中國第一支空軍作戰部隊——混成四旅的建設,1950年6月,混成四旅成立時被任命爲第十驅逐團副團長;之後擔任空四師第十殲擊機團副團長,並參加了抗美援朝;之後還擔任過空二十九師副師長。

於飛出任1951年、1952年國慶閱兵空軍中心指揮主任,1956年轉業到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國家體委,先後任航空幹部訓練班副主任、滑翔學校副校長、國家體委計劃司器材處處長、國家體委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等職,又受聘爲中國航空體育運動協會副主席、中國航空博物館研究員、中國航空史研究會顧問。

結束語

東北老航校從策劃、籌備伊始,共產黨人始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收着來自各方擁有飛行和地勤技術的人才。這也是東北老航校得以迅速、順利地建立,不可或缺的積極因素。她不僅保證了教學質量,還創造出“直上九九高教機”、“酒精代汽油”等航空史奇蹟,成功地、迅速地爲人民空軍和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培養出第一批航空人才。

統一戰線是法寶。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老航校的創辦、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820起義”人員在東北老航校創建、成長的過程中,盡心竭力,爲人民空軍和新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以及後來在在航空體育、中央統戰工作中,繼續默默無聞地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這些“820起義”的英雄們,赤膽忠心,無怨無悔。不論是在老航校艱苦的初建時期,爲老航校的建設,冒着危險,執行任務;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在各種波折中,無論遭到任何冤屈,仍堅持信仰的選擇,終身無怨無悔!

粟裕與八路軍的第一架飛機


粟裕與八路軍的第一架飛機


他們起義的壯舉,以及他們爲中國人民航空事業做出的貢獻,值得我們無限敬仰!

讓我們永遠懷念他們!

附 錄:主要起義人員簡介

周致和(蔡雲翔)

這次起義行動中關鍵的、擔任駕機任務的主要策劃者。他1918年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1934年進入國民黨教導總隊當兵,1935年考入國民黨筧橋中央航校第十期學習;學習期間,在與航校蘇聯教官的接觸中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影響。1939年畢業後,周致和被分配到成都雙流縣驅逐第五大隊任中尉飛行員,參加了對日的戰鬥。1944年6月24日,他參戰攻擊洞庭湖日寇艦艇時,因飛機故障迫降嶽陽,被日軍俘虜,送到汪僞南京航空公署。因技術好,被安排到在行政專機班,並在常州教導總隊擔任中校主任教官。

何健生

這次起義行動中具社會影響力的主要策劃者之一,1909年出生於廣東連平。1930年參加廣東空軍,1937年8月起,何健生擔任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十九隊領航轟炸員,參加了對上海江灣日軍司令部和吳淞口日軍碼頭、陣地和長沙、衡陽、宜昌、南寧等地對日作戰。他先後26次奉命對日軍的轟炸任務,曾6次跳傘,被國民黨空軍授予二等宣威獎章。1942年1月24日,奉命再次轟炸日本河內嘉林機場;完歷任務返航時,被日軍高炮擊中,被迫跳傘,不幸落入日軍陣地被俘;隨後,被日軍送交汪僞政府,任航空教導總隊教導主任,上校參贊。他屈居於此,身爲抗日民族英雄的何健生,深知國民政府的腐敗,一直在思考中國的出路在哪裏。此時的何健生身在曹營心在漢,已決心起義投奔共產黨。

白景豐(白起)

這次起義中職位最高的主要策劃者。他1904年出生於遼寧省蓋平縣楊木林於村,1923年考入東北軍閥張作霖的航空部隊。在張學良大力投入航空隊建設時期,白景豐與其他航空隊優秀官兵共18人,於1925年,一起被選送赴法國莫拉納航空學校學習;這其中就有抗日民族英雄高志航。1927年畢業回國後,白景豐繼續在張作霖的航空部隊任職,被譽爲“八大金剛”之一,又曾擔任國民黨空軍航校的中校飛行教官,後因屢次受到排擠,不得已於1941年進入汪僞政府空軍教導隊任職,1944年官至航空處少將長官。儘管得以升遷,但白景豐此時已認清汪僞政府、蔣介石政府都無法代表中國的未來,中國的希望只能寄託在共產黨身上。

黃哲夫(於飛)

這次起義中主要策劃者之一,與共產黨聯絡的重要聯繫人。他1921年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曾在抗大學習過,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影響;他也擔任過汪僞政府空軍的少尉飛行員,後因思想激進被除名。1945年3月在南京他見到周致和教官,談話中發現他們有共同的願望和想法,駕機起義投奔共產黨。他積極尋找新四軍並協助周致和策劃起義,負責聯繫共產黨,並與周致和一起研究並確定駕機起義的航線,成爲促成820起義的關鍵人物。

來源:東北老航校研究會 《藍天之魂》編輯委員會

“820起義”寫作小組 (劉笑鵬執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