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崇禎皇帝同樣都是亡國皇帝,但非要比較兩人誰更加明智,首先要先知道這兩個人都是皇帝,他們是否明智就要從皇帝這個角度去比較,如果從藝術修養以及性格這些方面去比較,就沒有了意義,身為一國之君,在敵軍來臨時,皇帝的反應以及措施是判斷他們是否明智的主要依據,我們先來看看著兩位皇帝在敵軍來臨時都做了什麼。

先說說宋徽宗,身為北宋第八位皇帝,雖不是在位時亡國,可宋徽宗退位給宋欽宗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金兵來臨,他不想負責,才把這個爛攤子交給了兒子。

從皇帝的角度去評價宋徽宗,他完全不稱職,從藝術方面去評價,藝術造詣比他高的皇帝寥寥無幾,我們來看看宋徽宗趙佶一生都幹了些什麼。

趙佶生於1082年,宋神宗第十一個兒子,從小養尊處優,性格浪蕩不羈,身為皇帝,他對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改革制度,如何任用賢臣半點興趣都沒有,反而自幼愛好筆墨紙硯、騎馬射箭以及蹴鞠,對琴棋書畫、飛禽走獸更是痴迷,從小在書畫方面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

這樣的人,並不應該當皇帝,但宋哲宗早逝,趙佶就稀里糊塗當上皇帝,身為皇帝,宋徽宗趙佶是很煩惱的,不過他也享受到了當皇帝的好處,他任用奸臣,而且任用理由很奇葩,後來奸臣蔡京之所以如此受到重用,理由很簡單,因為蔡京很擅長書法,與宋徽宗有共同愛好,所以宋徽宗力排眾議,堅持重用蔡京,結果蔡京大肆斂財,將朝政搞得烏煙瘴氣,宋徽宗知道後也不生氣,身為皇帝的他,完全做不到公平公正。

宋徽宗在位時,每天就研究如何吃喝玩樂,對朝政完全不管不顧,所以執政期間,百姓起義不斷,宋江就是這個時期起義,隨後又是方臘起義,鎮壓起義的時候,宋徽宗也是聽信奸臣小人,發生了許多啼笑皆非的事。

宋徽宗如此作,活生生把好好大宋國搞得民不聊生,從皇帝的角度上來看,宋徽宗真是個不稱職的皇帝,他雖不是暴君,卻是個昏君,也正是他的不作為,金國才看到了機會,金兵一路南下,猶如進入無人之境,數十萬的宋軍沒有絲毫戰鬥力,很快就攻打到了國都汴京。

宋徽宗一心只在吃喝玩樂上,看到金軍快打到開封,他嫌麻煩,將皇位傳給了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宋欽宗,宋欽宗也不是個有作為的君主,大軍都到城門外了,還聽信術士之言任用郭京,聲稱可以用法術驅趕金兵,結果還沒打,城門就被攻破,靖康之恥由此開始。

我們再來看看崇禎帝。

明思宗朱由檢是大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年號崇禎。他和宋徽宗終日沉迷酒色不同,雖身為亡國君,但崇禎是個非常勤儉的皇帝,臨終時他還說道:「吾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不過勤奮並不代表就能當好皇帝,就像努力學習也不一定學習好一樣。

1627年,木匠皇帝天啟帝病逝,16歲的崇禎即位,朱由檢從小的生活環境並不幸福,這造就了他多疑的性格,16歲的他由於多疑,恰巧幹掉了奸臣魏忠賢,天下百姓歡呼崇禎為明君,隨後他重要袁崇煥,袁崇煥為大明保障了邊疆的安全。

但崇禎的多疑性格並沒有因為當上皇帝而消失,沒多久,崇禎就收到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的消息,崇禎心中開始怕了,毛文龍是和袁崇煥同級的將軍,他說殺就殺,這對崇禎來說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崇禎一旦多疑起來,就會無休止地懷疑,最終他親手殺掉了得力大將袁崇煥,此時大明失去了右臂。

崇禎是個十分虛榮的皇帝,他想當一個好皇帝,但又聽不得別人說他壞話,所以愛拍馬屁的東林黨人士就得到了崇禎的重用,崇禎當皇帝的天賦並不高,做錯了很多事,他很害怕大臣罵他,所以總是處處拿東林黨人士來當擋箭牌。

後來大明內憂外患,外有後金,內有起義軍,崇禎吃不消,想要議和,結果議和之事被親信泄露了,朝中主戰派紛紛指責崇禎的無能,崇禎一聽就受不了了,立馬將鍋甩給親信,稱是他提出的議和,結果親信陳新甲被殺,議和之事就中斷了。

其實大明的失敗更崇禎的自私狹隘離不開關係,他錯殺了很多大臣,更是坑了無數武將,搞到最後,一個能打的將軍都沒有,可崇禎做錯事,從不反省,只知道逃避,又極力維護自己的明君形象,喝了太多雞湯的他變得更加急功近利,所以當年袁崇煥提出,五年收復遼國時,崇禎不信,但還是願意抱著幻想讓袁崇煥去做。

縱觀崇禎的一生,他雖然勤政為民,在位期間也多次減輕賦稅,可是他沒有能力處理好文武百官的關係,他又多疑,做事沒有擔當,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最終將朝政弄得人心渙散,不過大明的失敗也不能全部怪罪在崇禎身上,從萬曆開始,大明的腐敗就開始了,他的上一任天啟皇帝一生痴迷於木匠,把朝政弄得混亂不堪。

所以要比較宋徽宗和崇禎帝誰更明智,我想從治理國家的角度來看,崇禎更勝一籌,至少他努力去治理了,只是大明的重擔太重了,他沒有能力接好。

而反觀宋徽宗,大好的局面,因為他斷送了江山,無數大宋子民遭受屠殺,他依舊不管不顧,只想著享樂,兩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一切,但每個人心中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歷史也並非全要統一,能從中吸取道理和教訓,這才是最重要的意義。


兩人相比,誰更明智?

這要看「明智」是怎樣定義的。

如果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君子待時而動」。

無疑宋徽宗要明智些。

在朝政上扔給蔡京高俅等,那時候宰相可是權利很大的!

他自己只是寫寫字畫個畫,玩玩石頭。要麼就是出宮泡泡李師師,哦,這種事後世叫微服私訪記。

真是吃喝玩樂,悠哉快哉!

更加是金兵一來時,就傳位於兒子,自己開溜。知道打不過,極為識時務。

特別是第二次金兵打來時,更是識時務。金兵要什麼給什麼!

糧草,給。

金銀,給。

女人,給。

沒有工具運?

騾馬大車,也給。

雖然最後還是落入金兵之手,可謂是識時務。

一直到東北,都沒想過羞愧而死!

讓皇后妃嬪袒胸露乳祭祀,凌辱福姬帝女,甚至強姦,都無動於衷。

自過自的日子,等著兒子來救。還又生一堆兒女。

真是深得君子識時務者為俊傑,君子待時而動。

再看看崇禎帝。

是破衣舊服,節衣縮食,宵肝披奏,旦夕忘食。

可謂勤政至此。

吃也沒吃啥,玩樂也沒玩啥。

後金兵第一次破關打來時,不逃跑。

二次大清兵打來時,扔不逃跑,堅守。

第三次,第四次,仍是堅守。

可惜第五次來的是農民起義軍李闖,被太監偷偷打開了城門。

沒有識時務,沒有君子待時而動。而是君王死社稷!

還殺妻砍女,避免受盡凌辱,剛烈至此。

歷史已經是歷史了。

問後世人怎麼看?

只能翹起大拇指,說一聲

「大明有骨氣」!

煌煌大明一朝,不和親,不求和,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觀史書,哪個朝代不亡?

唯大明一朝,足壯山河之威,宏天地之志氣。

大明威武!


宋徽宗和崇禎帝相比,誰更明智?

明智指的是懂事理,有遠見。

宋徽宗和崇禎帝這倆末代皇帝半斤八兩,完美得避過了明智這個詞。。

先看徽宗:

宋徽宗愛好廣泛,在書法和繪畫領域都可謂是方家。自創了瘦金體書法和院體畫,

徽宗在潛邸時就愛蹴鞠,騎射等運動,琴棋書畫,花鳥魚蟲無所不好。在位上啟用同樣為書法家的蔡京為相,如此不務正業導致北宋亡國,遭靖康之恥,被擄北國,不得善終。宋徽宗藝術成就上遠勝崇禎。

再看崇禎:

崇禎帝倒算勤政,比宋徽宗強多了。但是優柔寡斷,剛愎自用。朝內各種黨爭,走馬燈似地換內閣,在位十七年先後有五十位閣臣入內閣。殺了袁崇煥,自廢武功。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落得個煤山上吊。

完成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使命。

兩朝共同點是內有農民起義,外有異族入侵。兩個皇帝看都不算明智!


謝謝邀請!

宋徽宗更明智!

其實宋徽宗和崇禎一樣,都是想求議和的,結果群臣不同意,我大漢族怎麼能向蠻夷低頭呢,恥辱啊!我們要決戰到底!

宋徽宗:去你奶奶的吧,老子不當皇帝了。

於是傳位給兒子跑了,結果不知道怎麼回事又稀里糊塗被抓了,要是往南跑的遠一點可能就沒事了!

崇禎:好吧,聽你們的!

於是,崇禎被弔死了!臨死前還說了一句「群臣誤我」

綜上:老趙和你明智,就是運氣不好!


「明智」就是聰明智慧,對事情能做出正確判斷!對兩個事實上的亡國之君而言,不配稱「明智」,如明智又豈會亡國?如果非要在這兩人之間選一個「明智」的人,我覺得宋徽宗更明智一點!

1.政績上,同樣面臨內憂外患:宋是方臘宋江起義,女真金人崛起;明是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女真後金人崛起;宋徽宗利落地剿滅農民起義,而崇禎卻使農民起義規模越來越大,無法收拾,在這方面無疑宋徽宗明智;就是處理對外患方面,宋徽宗也表現出比崇禎更多更靈活的手段,雖然最後因為聯金打遼策略錯誤及消極抗金信任郭京怪力亂神的「六甲法」致使亡國,但比起崇禎對遷都、求和、招撫農民起義軍時的猶豫不決強太多;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要有膽識去承擔成敗的責任,而不是逃避還死要面子!

2.亡國時:宋徽宗在面臨亡國之際,不是想著自己的得失、尊嚴,而是深知「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就意味著機會,怎麼知道不會成為第二個勾踐,怎麼知道不會再次復國……雖然歷史給我們的是宋徽宗沒有完成復國的大任,但是他肯定知道死了就是一死百了,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即使受盡屈辱折磨,他知道活著就是一面旗幟,才能激勵像岳飛等那樣愛國人士的抗金精神,「行復三關迎二聖,金酋席捲盡擒歸」,凝聚了中原人民的抗金意志,有力地配合了南宋的中興!

崇禎在面臨亡國時自私地想著自己的尊嚴,讓皇后自殺,親自殺女殺妾,膽小懦弱的崇禎不敢承擔責任,就想「死社稷」博個好名聲,還說什麼「諸臣誤朕」……聽著好像挺委屈,一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自己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大明的旗幟沒了,剩下的朱明子孫爭權奪利,內訌不止,終於讓大清撿了便宜、佔了大好河山,這時崇禎可能才知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一切都晚了;要是活著,也許會和南宋那樣留一個讓人期待的「南明」!


謝謝邀請。

宋徽宗作為一個皇帝,是不稱職的。

在大宋帝國內憂外患的時候,他沒有政治才能去處理,卻流連於煙花巷,和李師師的緋聞以張彥邦的狗仔報道街知巷聞。「馬滑露重,不如休去,只是少人行」。

再加上《水滸傳》里渲染的為了花崗石勞民傷財,兼職就是一個糊塗蛋形象嘛!

而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雖然有斗垮魏忠賢的成功業績,但是多疑偏執,無識人能力,無知人善任,偏聽偏信,殺忠良,傷軍心。雖能感知大明王朝大廈將傾,卻沒有能力力纜狂瀾,焦慮猶豫貫穿一生。

對比兩位皇帝,徽宗多藝術才能,書畫金石几乎無出其右,卻委曲求全,在金國都城坐井觀天,政治上德不配位,也無文人氣節。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多疑反覆,卻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生不逢時也是徒嘆奈何。

其實,兩位都沒有帝王之才,可憐生在帝王家。


我認為宋徽宗和崇禎誰都不明智,這兩個是我最看不起你的皇帝,當然:歷史上皇權集中制產生的帝王也不可能都是有雄才偉略的,徽宗才華橫溢但他不是管理江山社稷的能人,靖康之恥他就應該以死謝罪天下,做為一個泱泱大國的帝王妻兒老小就保護不了被任意糟蹋還有何臉面苟且殘活在世上。但是崇禎是一個罪不應該去死的皇帝,李自成進北京之前他完全可以去南京,明朝的政權依然存在,李自成就不會去剿滅吳三桂,有崇禎在吳也不會投降多兒袞,多兒袞能入住中原是吳三桂,李自成,崇禎三人聯手送給滿清政府的大禮!宋徽宗和明崇禎一個是不要面子:一個是太注重面子。死有重於泰山,死有輕於鴻毛


一個牽羊禮就讓宋徽宗永世不得翻身。作為帝王自殺殉國是最好的選擇,用生命洗刷和掩蓋所有,活著只會讓屈辱更加屈辱。歷朝歷代對待亡國之君下場都差不多 反而殉國會更好一些。畢竟死人對新朝無威脅。畢竟大家都喜歡看君王的剛烈倔強。崇禎皇帝就是用一死完美的給大明畫上句號。而宋徽宗則讓自己和整個大宋王朝蒙羞。


宋徽宗更明智,至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他是成功的,即便亡國了他也完成了開枝散葉這個所有生物的終極目標。他的後人在黑龍江五國城也就是現在的依蘭縣發展成為當地旺族,薪火傳承比啥都強,如果他反抗到底死了,南宋的趙構又不孕不育,他這一脈也就斷了,徒留個虛名又有啥用?自古封建皇權家天下,北宋江山社稷是他宋徽宗一個人的,他想怎樣就怎樣,別人沒資格說三道四。


宋徽宗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一看不行了就把兒子推出來頂缸。老婆女兒都送給金人玩了,老百姓更是被害得家破人亡,還有臉在東北活那麼多年。把他這樣一個典型的懦夫和崇禎放到一塊對比簡直就是對崇禎的羞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