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屬於深根系作物,能吸收地下的水分和養分,所以,在種植管理中對水分和肥料要求不嚴格;只要土壤有濕度,在一般年份不需要澆水;只要選擇的是肥沃的農田,在整地時施用了底肥,初次種植的地塊,在生長期間不需要再追施肥料了。

丹參用種苗栽培,有根系儲存的營養,根繫上部已經有多個形成的芽,所以栽培後發芽較整齊,苗期生長較快,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即使有部分生長快的雜草,噴灑上1-2次丹參專用除草劑,生長前期基本無雜草危害(6月份前)。等到丹參進入6月份後,已經進入了旺盛生長期,繁茂的枝葉基本上蓋住了地面,就沒有雜草的生長空間了,只要管理方法得當,丹參一年中的整個生長期不會發生雜草的危害。因此,丹參種植對條件要求不嚴格、技術簡單、管理粗放、省事省工,有條件可以大面積規模化發展種植。

丹參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

秋季收穫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釐米粗左右的根條作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翌春栽種。亦可選留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在原地不起挖,留作種株,待栽種時隨挖隨栽。春栽,於早春2~3月,在整平耙細的栽植地畦面上,按行距33~35釐米、株距23~25釐米挖穴,穴深5~7釐米,穴底施入適量的糞肥或土雜肥作基肥,與底土拌勻。然後,將徑粗0.7~1.0釐米的嫩根,切成5~7釐米長的小段作種根,大頭朝上,每穴直立栽入1段,栽後覆蓋火土灰,再蓋細土厚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難以出苗;亦不能倒栽,否則不發芽。每畝需種根50公斤左右。北方因氣溫低,可採用地膜覆蓋培育種苗的方法。

2、蘆頭繁殖。

收挖丹參根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藥用,將徑粗0.6釐米的細根連同根基上的蘆頭切下作種栽,按行株距33×23釐米挖穴,與分根方法相同,栽入穴內。最後覆蓋細土厚2~3釐米,稍加壓實即可。

3、種子繁殖。

於3月下旬選陽畦播種。畦寬1.3米,按行距33釐米橫向開溝條播,溝深1釐米,因丹參種子細小,要拌細沙均勻地撒入溝內,益土不宜太厚,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後覆蓋地膜,保溫保溫,當地溫達18~22℃時,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後在地膜上打孔放苗,當苗高6釐米時進行間苗,培育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南方宜於6月種子成熟後,隨採隨播,出苗最高。亦可於立秋前後播種。

4、扦插繁殖。

南方於4~5月,北方於7~8月。先將苗牀畦面灌水濕潤,然後,剪取生長健壯的莖枝,切成長17~20釐米,將插穗斜插入土中,深為插條的1/2~1/3,隨剪隨插,不可久置,否則影響成苗率。插後保持牀土濕潤,適當遮蔭,半個月左右即能生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植於大田。

種植方法

1、分根繁殖 四川產區多採用分根繁殖。作種栽用的丹參一般都留在地裏,栽種時隨挖隨栽。選擇直徑0.3釐米左右,粗壯色紅,無病蟲害的一年生側根於2-3月栽種。也可在11月收穫時選種栽植。按行距30-45釐米,株距25-30釐米穴栽,穴深3-4釐米,施豬糞尿,每畝1500-2000公斤。栽時將選好的根條折成4-6釐米長的根段,邊折邊栽,根條向上,每穴栽1-2段。栽後隨即覆土,一般厚度為1.5釐米左右。據生產實踐,用根的頭尾做栽出苗早,中段出苗遲,因此,要分別栽種,便於田間管理。木質化的母根作種栽,萌發力差,產量低,不宜採用。分根栽種要注意防凍,可蓋稻草保暖。

2、扦插繁殖 華北、江浙地區多採用扦插繁殖。一般華北於6-7月,江、浙於4-5月,取丹參地上莖,剪成10-15釐米的小段,剪除下部葉片,上部葉片剪去1/2,隨剪隨插。在已做好的畦上,按行距20釐米,株距10釐米開淺溝,然後將插條順溝斜插,插條埋土6釐米。扦插後要進行澆水、遮蔭。待再生根長至3釐米左右,即可移植于田間。也有的將劈下帶根的株條直接栽種,注意澆水,也能成活。

3、種子繁殖 ⑴育苗移植:北京地區於3月,進行條播,覆土0.3釐米,播後澆水,加蓋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濕潤,約15天左右出苗;江浙地區於6月種子成熟時,採收後立即播種,復土以蓋上種子為度,播後蓋草保濕,10月移植於大田。⑵直播:華北地區於4月中旬播種,條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同分根法,每穴播種子5-10粒;條播溝深1釐米左右,覆土0.6-1釐米,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如遇乾旱。播前先澆透水再播種。播後半月出苗。苗高6釐米時進行間苗定苗。

一、選地整地

(1)地質地勢: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塊種植。平地要作排水溝;山地、嶺地宜選向陽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10—30度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應大於8以上。PH值為6.5—7.5之間。

(2)整地施肥:丹參根深,入土約33釐米以上。因此,在前作收穫之後,深翻土壤35釐米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kg,加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栽前,再翻耕1次,整細耙平,作成1.3米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二、栽培方法

選苗栽培:丹參栽苗成活率較高,容易達到苗全、苗旺、苗壯,產量高且穩。春栽於4—5月,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大面積栽植的,也可半機誡化作業,既機誡開溝,人工散苗,機誡覆土並鎮壓。

三、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丹參前期生長較慢,要及時鬆土除草,一般在封壟前,結合追肥進行1—2次,封壟後要及時清除雜草。

(2)及時追肥:可在6月中旬畝追施嘉美紅利2袋,海力寶5千克隨水沖施。

(3)防治病蟲:丹參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辛硫磷粉劑1:10拌毒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四、採收加工

(1)採收時間:春栽的於當年晚秋至上凍前,秋栽的於栽後第2年的10—11月上旬,當地上莖葉枯萎時可採挖,收穫時,先挖動根周圍的泥土,再順行,將根部全部挖起,注意,盡量不要保持根莖完整。大面積栽培的,可採取機誡收穫。(2)加工方法:挖起根條後,不要用水洗,要在去毛、修蘆,剪去細尾後,攤放在乾燥通風處,晾乾至5~6成時,堆悶發汗2~3天後,再曬至全乾,即可出售。

要點: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發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嘉美紅利、海力寶的情況下效果更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