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昨天我們講了白百何出軌後,無緣《歌手》舞臺。節目組幾個星期的心血付諸一炬,臨時要換幫幫唱嘉賓。綜藝可以迅速反應,但品牌打出去的形象要重新塑造難上加難!不禁有點心疼金主爸爸們!

比如江中猴姑米稀今天已經迅速把白百何的廣告鏡頭撤掉,聲音剪掉,再換上了別人的旁白介紹,整個畫面就只剩下了產品。

嗯,雖然單調了一些,但是江中的應對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今天我們就來接著這個話題講一講,大牌是如何選擇其代言人的,畢竟最近剛好到了冬春交接,很多合約都剛好到期,新一波代言宣傳都開始暴漲。

這兩天楊冪在微博上放出了一個視頻,一看這文案,基本就是廣告微博沒錯了。

可能很多流量黨還沒有點開視頻看內容,但是楊冪@的那閃閃發光的「PIAGET伯爵」幾個字基本就能閃瞎大家的眼了吧……

伯爵是絕對的奢侈品,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鐘錶珠寶牌子。

而大冪冪這次提到的possession系列手鐲,最便宜的一款也要賣到十萬以上。

再來看看以往伯爵的代言人,基本都是超一級大牌/演技派/曾經影響力巨大的明星。比如我們鞏皇,她和金球獎影后傑西卡·查斯坦同等級,都是伯爵的全球代言人。

而且至今為止,鞏俐都是伯爵唯一的華人代言人——那麼,楊冪和伯爵的合作算是什麼呢?

答:楊冪並沒有代言伯爵珠寶,而只是它品牌下某一系列的「推廣大使」。

從伯爵的官方微博我們就可以看出,品牌與合作的藝人之間是非常謹慎用詞的,楊冪是推廣大使,而隨手拉的宣傳明星於朦朧只是「星光藝人」而已。

為了不讓大家太疑惑,我們先在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品牌大使」、「推廣大使」、「大中華代言人」、「全線代言人」、「某系列代言人」這幾個詞的不同。

首先,我們簡單粗暴地把這一堆詞兒劃分成代言和非代言兩個陣營。

屬於代言陣營的頭銜都很好理解,分地域:全球、亞洲、中國;分產線:全線、x系列、x產品。你一看就基本知道該明星的有名程度和侷限程度了。

一旦拿下全球全線代言,就基本等於全球的購買者,都能在大街小巷看見你的硬照、廣告,這個咖位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可不只是一點點。

比如陳坤就是Giorgio Armani的全球代言人之一,是相當高端的代言了。

代言人和品牌是息息相關的,兩者幾乎就是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代言人爆出負面消息後,那麼多的品牌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還有品牌爆出虛假信息後,明星遭受各種質問diss。最典型的例子,當初霸王洗髮水被假新聞污衊致癌,成龍的鬼畜視頻就在全網流傳,所有網民看他都覺得成龍為了錢沒道德。

而非代言的稱呼也有很多,「大使」啦,「摯友」啦等等,主要都是產品的宣傳和推廣。

這些「大使」一般都是沒有錢拿的,但可以拿到所推廣的各種產品。而且如果能夠拿到國際一線大牌的推廣大使身份,就是明星地位的一張好牌,在以後代言其他產品時,能提升自己的逼格。

所以雖然有時候要品牌壓根瞧不上你,明星們都會擠破頭地去爭取這些大牌的大使名額。

倪妮拿到GUCCI的形象大使時,就被很多人說和楊冪槓上了,畢竟這倆人已經搶了很久的名額了。

至於「摯友」,聽名字就比前面幾個隨意很多……也是幫品牌宣推,不過錢和產品都拿不到,但出席大場面的時候接個產品穿穿戴戴是沒問題的。

當初還沒有榮升全球代言人的李冰冰,就是一直被GUCCI稱為摯友。

當然,這些稱呼之間其實是非常好跨越的,當你是摯友的時候,多出席幾次活動,說不定就變成了形象大使。從形象大使爬到代言人也是很有可能的。至於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ta的實力和造化了。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明星為了爭取大牌的好感,即使不是代言人,回回活動都要參與,禮服也是一直穿該大牌。

倪妮在拿到GUCCI的形象大使前,可一直都是Dior的腦殘粉,年年看秀一年不落,穿著Dior上雜誌、上機場秀也是數不勝數。

17年還成為了Dior唯一邀請的中國明星去看了Dior的春夏系列大秀。

結果現在突然變成GUCCI的形象大使,我感覺Dior那邊是懵逼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簡而言之,代言人>xx大使>摯友。但是很多明星在發通稿的時候會故意模糊這個概念,把自己的地位又提升一遍。

所以大家在看到什麼明星又有新代言了,要好好分辨一下。

不過,能拿到「藍血」品牌的推廣大使,大冪冪也很了不起了,加上她今年get到的雅詩蘭黛亞太區代言人,楊冪的商業資源真的好翻天啊。

可是其實我們一想起楊冪的代言,不久前還是那個洗腦的「58同城」,怎麼突然就一躍成為國際大牌的代言人了?

這裡我們再引入一個知識點:商業價值。明星的商業價值比起演技、人品來可就簡單粗暴多了,它甚至和粉絲數量關係都不大,看的就是影響力、國民度。

作品、熱度、咖位就是明星們尋求代言時的硬實力。

楊冪近幾年來事業飛躍,看看她今年主演的熱(chao)播(xi)大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話題閱讀量和隨便一集的收視率,你就大概明白了。

當然,國民度雖然會帶來不少代言,但質量就不一定都好了,像趙麗穎,電視劇一演一個火,代言卻還是簡單樸實的國民大品牌。

像什麼ivvi手機啦(原諒我真的沒聽過這個牌子)

不知道啥牌子的衛生紙啦。

(她發這條的時候,客戶端還是ivvi手機呢……)

她的商業資源一直不是太好,去年年底的《青雲志》和《胭脂》更是連撲。幸好出演了韓寒的電影《乘風破浪》,票房成績勇沖賀歲檔第一。

和特步的代言合作就這麼來了,真是一環扣一環呀。

趙麗穎的代言不少,不過低價的快消品偏多,沒有高逼格的奢侈品品牌,這也和她的時尚資源一直不夠好有關。

這就是明星個人氣質和品牌理念是否契合了。趙麗穎鄰家長相,走的也是可愛清新路線,所以一般親民的品牌會偏好找她。

畢竟,高奢品牌面向的消費羣體比較固定,他們更喜歡的是時尚感好、能把產品演繹出色的明星。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哪怕張傑的粉絲和吳亦凡一樣多,Burberry也不會找他代言。

隨著吳亦凡登上中國《ELLE》5月號的封面,他正式成為了拿下五大男刊、五大女刊封面大滿貫的第一人。

吳亦凡的時尚資源絕對是讓其他小生望塵莫及了,不僅是封面,吳亦凡拿下的Burberry可是全球、全線代言人。

之後又拿下了Bvlgari中國區的腕錶代言,這個雖然不比Burberry,但兩大藍血高奢基本把吳亦凡捧在了最奢華的一線。

港真這兩個代言就已經很了不得了,但吳亦凡手握的雷朋、賓士smart等一線大牌也不少。掰著指頭算一算,吳亦凡代言的高端品牌有八個之多。

吳亦凡為什麼如此被時尚大牌鍾情?

首先商業價值吳亦凡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地步,和成名已久的胡歌范冰冰相媲美。

其次,吳亦凡自從出道以來,便是潮氣十足的類型。以前在韓國時尚文化不用說,回國之後專人搭配,更是被冠上「會穿」的名號。

這樣自有一股「潮感」的藝人,絕對是各大品牌爭搶的代言人——只需要簽了他,對品牌有加成buff呢。

根據這個法則,你看劉亦菲的和Dior的花蜜系列是不是完全匹配,同樣是仙氣十足,甜蜜可人。

吳亦凡的被奢侈品牌偏愛,還有一個原因——帶貨能力強。

代言人的作用追尋到根本,就是為了賣貨用的。再符合的形象,再好的國民度,賣不出去東西,就沒有任何意義。

自從吳亦凡簽約Burberry,得益於迷妹們的強大力量,品牌銷量得到了飛速的上漲。

這點同樣適用於楊冪,楊冪穿過的衣服,就極有可能變成淘寶爆款。

這三個原因可以說是品牌選擇代言人的三大標準。但在這其中,還有其他的考究,比如品牌老化,急需小鮮肉小花們進行年輕態。

這就是為什麼關曉彤會讓巴黎歐萊雅設置為代言人之一的原因了。

以上所言,幾乎都是出於品牌的角度去挑明星。那麼明星又是怎麼挑代言的呢?

簡單來講:一名二地位三錢。

在這個時代,當紅明星幾乎都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價形象,即使是錢給得多,但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很少有明顯會去接受那種很low的代言。

回想起當初經紀人強行給陳偉霆代言某微商產品的行為,就是典型自損形象,才使得粉絲們都集體拒絕,聯合抗議。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張衛健就代言了很奇怪的頁遊……

不過總體來講,現在國內的明星普遍都還沒有達到國際大牌的標準,所以基本都是品牌挑明星。

在這些金主爸爸們面前,明星們宛如後宮裡的眾妃爭寵一樣,一邊展示自己的美貌,一邊還要用盡各種心機手段往上爬。

其實都是現實版《甄嬛傳》吧。


    品牌一般都配有危機公關團隊。

    另外再品牌代言等合約中,會有相應的明星醜聞對品牌的影響的條款。

    而對於公關團隊來說,可以做借勢,轉憂為優,也可以解約,撇清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