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溫哥華消費指南(Guide-Vancouver)

近日,有加拿大的網友在網上爆料,自己去沃爾瑪買打折奶粉時,有驚人發現!

翻過奶粉罐底部,竟然一個個赫然寫著不同的中文名字!

這是...神馬情況?明明是貨架上還未出售的奶粉?為啥已經被寫上中文名字?

隨手,再拿起一個,又寫了名字!再翻一個,還寫了名字... 第三罐,還有名字!至少有

五罐奶粉

都被寫上了不同的中文名字。

據爆料,這個情況發生在多倫多華人聚居區萬錦市Markvill 的沃爾瑪。

(圖片來自sohu 版權屬於原作者)

為什麼要在還未付錢的奶粉罐上寫中文名字?這是什麼新的代購套路嗎?一開始,網友們的猜測是:

肯定又是哪個華人代購幫別人買了奶粉,寫上名字後又不要了,退回了店裡。

但是,這種猜測很快又被其他網友否認。因為,食物類的產品被退回店裡後,不太可能額再放回貨架,要麼退回廠家,要麼會被銷毀。

如果這樣推斷,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

就是,這些奶粉一直就在貨架上,沒有被結過賬。而是有人,在店裡當場寫下這些名字,卻又沒有把奶粉買走!

那麼,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有人要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兒? 原來,這是一種新的代購套路——

直播代購!

有網友分享,曾經在德國、澳大利亞都見過類似的直播代購。即為了讓買家放心購買,代購會親自前往超市,直播購買奶粉的過程,並在奶粉罐上寫上買家的名字。讓買家以為,他們收到的是直播裏看到的超市原裝奶粉。

直播完了,再把奶粉換回貨架,最後買家收到的貨基本都是別人代發的國內現貨,假貨的可能性自然極大!

所以,很有可能買家家長們,花了海外代購直郵的價錢,最後買到的還是冒牌假貨!

在網上隨便一搜,華人代購這種套路已經遍佈全球各國,比比皆是:

德國:

加拿大:

紐西蘭:

澳大利亞:

在海外很多地方,代購漸漸變成很不受待見的工作。在奶粉和產品上寫名字,又不付錢,這不相當於坑了超市和商家嗎?

有的代購把貨物一搶而空,導致當地人自己都買不到。以至於,很多商家不得不貼中文警告限購,而且還對中國人區別對待,外國人限購4罐,中國人卻只能買2罐,這個時候你還好意思說人家歧視嗎?難道不是我們同胞自己幹得好事?

華人在海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外國人對咱們的歧視。但是,平心而論,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脫去外國人對我們的刻板印象?

奶粉上的中文名字,就像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我們所有海外華人的臉上啊!

今年8月份,洛杉磯一名華人女子利用Costco的免費退貨政策,將使用了一年半、並且摔壞的掃地機器人和空氣凈化器,甚至還有開封的藥品,拿去一併退貨,並且將整個過程拍成視頻放到抖音上,沾沾自喜,引以為豪。

詳文閱讀請戳《瘋傳洛杉磯朋友圈的視頻,揭露美國華人的信譽是怎麼丟掉的……》

結果,該女子被網友人肉和指責:

華人的信譽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當事人不僅不覺得自己做錯,還厚顏無恥的稱,就在大家罵她的時候,她反而得到很多流量和粉絲,又賣出了200多個包...

我們是如何走到了今天這一步的?代購們這種看似聰明的做法,實則在毀掉自己和同胞啊。為了眼前的這一點兒蠅頭小利,既欺騙了國內的消費者,又損害了美國商家的利益,還毀壞了海外同胞的名譽。一舉三損,可真厲害啊!

最終的結果是,把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都消耗殆盡。

國內的買家不再相信你;美國的商家也不願意賣給你;就連你自己的同胞都鄙視你!

自作孽,不可活,你說這是 何必?

小時候,長輩們教訓的老話,真的很有道理:

做人,最起碼的,要善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